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心得体会的写作,撰写心得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赶紧拿起笔来写吧,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重阳节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篇1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表达了在重阳节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传统的重阳节,来到了宁波最有名的一座山——四明山。我们沿着山路爬去,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路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山顶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坐在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鼓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着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重阳节时,我们也忘不了奶奶。于是,我们提着补品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笑着迎接了我们。来到屋里,我们祝奶奶节日快乐,奶奶十分开心。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心想:要是每个人都能孝敬长辈,那该多好啊!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篇2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值中华民族传统佳节重阳节到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根据省、市文明办关于在20xx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相关要求,鼓楼区高度重视,把“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以“六个老有”为目标,从我区老年人的需求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周密部署,创新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组织重阳节诗歌、散文朗诵会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重阳节诗文、散文朗诵会、诗词创作、赏析等活动。建宁路街道组织了各社区老年人进行演讲比赛,老年人自发创作一些易于传颂的,围绕歌颂祖国、赞美奥运、节日祝福的诗歌、散文,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重阳节期间,我区各街道均开展了走访慰问百岁老人、道德模范家庭活动,为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
三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各街道都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xx街道组织青少年来到xxxx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学雷锋活动”,社区红领巾志愿者为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们聊天,老人们也动情地给小朋友讲述过去的故事;xx路街道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维护健康,特别是帮助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居民进行自我调养和保健,联合xx民政康复医院开展了“学雷锋社区行”免费义诊活动,医务人员认真地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心肺听诊,并为居民提供慢性疾病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回答居民的健康咨询。
四是开展“登高赏菊,环保我先行”活动。各街道组织离退休人员和辖区老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健身、参观赏景和环保志愿活动。小市街道组织30位老党员举行了“九九重阳节登高环保活动”,老党员一边登山赏菊,一边手持垃圾袋,捡拾垃圾杂物。组织此类活动的还有江东街道畅游绿博园,xxx街道紫金山登高望远,宁海路街道清x登城墙。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篇3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老年人的节日。今天,我想向你介绍我的祖父。
我的祖父和我差不多高,驼背。从头到脚,就连普通人最珍惜的脸上也布满了红点,有的是他挖的,有的是结痂的。爷爷的衣服和裤子有点短,穿在他身上感觉怪怪的。走在路上总会吸引一些路人来观看。爷爷的鞋子很脏,感觉像是从泥里拉出来的。
我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整天关心的事情除了儿孙之外,就是种庄稼。南瓜、西红柿、冬瓜、茄子,或者土豆、玉米、红薯、白菜,所有这些他都能种,都能管理得很好。即使是垂死的庄稼,到了他手里也会变得生机勃勃。爷爷很清楚什么时候播种、浇水、施肥、收割庄稼。照顾庄稼似乎比照顾自己更认真!
我爷爷不会写字。除了写自己的名字,他连最简单的大大小小都不会写。有时他被要求签作业。他总是让我先写我想写的,他得写大一点。因为眼睛不好,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我和弟弟,种庄稼。
如果我爷爷一个人去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因为在大城市,光靠种庄稼怎么生存?他肯定会问我们一些幼稚的问题。他连触屏手机都不会用,连电脑都没碰过。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可能他认为自己骨子里流的血是农民的血,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谊。
大多数人可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邋遢的爷爷,但我非常爱他。每个周五周六晚上,我都是晚上8点才下课,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会和弟弟在学校门口接我,然后回家做饭。在此之前,他和他的兄弟一直空腹。我通常下午去上学,他总是偷偷给我买一些零食。不管妈妈说多少次不要给我买零食,他都会给我一些零食。平时我吃饭的时候,不管多贵多难买,他都会想尽办法满足我想要的。
我爷爷正在尽他所能照顾我们。也许他不幽默,不懂得当下的高科技,但我爷爷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存在。我长大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他的关心。我现在能做的就是爱爷爷,尊重爷爷,多给爷爷带点笑容,让爷爷少操心我的学习。重阳节是世界上老年人的节日。我希望我所有的祖父母都能健康快乐。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篇4
秋高气爽,枫林尽染。微风送来幽幽的桂花香,甜甜的,那是大自然送来的暗号,悄悄地告诉你:秋天来了。
和秋天一起来的还有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每到重阳节,我们都会有一项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在去敬老院的路上,我问老师为什么要在今天开展敬老的活动。老师告诉我,《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原来如此,听了老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步行来到敬老院,简单的仪式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的慰问节目表演。舞蹈、相声、唱歌……我们的节目都还带着一丝稚气,可是老人们每一个节目都看得认真、开心。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于是,我们的表演就更卖力、投入了。
表演完节目,我们把带来的水果、饼干送给老人,然后给老人们捶背。我们让老人们坐好,不靠在后面,尽管我们还小,却都怕力气太大了,连连问老人重不重,轻不轻。捶着背,说着话,老人们和我们常常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这一笑,让我们不觉得疲累,心里都是幸福的感觉。
活动很快结束了,临别前我们握着老人们的手,虽然也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可我们都努力将内心的情感透过紧紧握着的双手,还有温暖的笑容传递给他们。老人们的手,经历岁月的磨砺,苍老而又粗糙。可是,他们的手都是温暖的,那温暖也通过手心传递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心里也暖暖的,我们的笑容也因此更加灿烂!
步行返校的路上,我们都很兴奋,都说明年的重阳节还要来看望老人们。老师听到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关心老人不仅仅是重阳节的事情。兴奋的我们听了这句话,陷入了思考:是啊,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爱老、敬老更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篇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剩下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但如果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传统礼俗,你也许会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趣,又有魅力。
重阳节也是一样。一说到“重阳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人节”,于是,气氛似乎立刻就庄严起来。没错,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但又远远不止如此。
重阳之时,正是金秋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蔬果成熟,稻谷金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时候的节日,也必然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意思是九月要收藏粮食、祭祀谷神和上帝。
在汉代,人们就有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当时被称为“蓬饵”,后来慢慢演变成重阳糕——“糕”谐音“高”,吃“重阳糕”既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寓意,又跟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呼应。假如实在没有时间或机会登高,人们觉得吃几块重阳糕也可替代。
当然,不能忘了重阳节的重头戏菊花。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意思是说,南阳郦县这个地方的人,喝了菊花山泉,个个身强体壮,寿命长到一百多岁,多么令人羡慕!
所以,古人一直觉得菊花与长寿有关。在重阳节这天,不但要佩戴菊花和茱萸来装扮自己,还要喝菊花酒。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就大张旗鼓地为重阳节和菊花做广告:“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又说:“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就是直接吃菊花了。还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大概是喝菊花酒。至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更是中国菊文化的开山力作。
到了唐代,重阳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政府还发给各级官吏数额不等的“过节费”。在重阳这天,皇帝亲自参与,君臣曲江饮宴赋诗,活动盛况空前。所以,重阳节也可以理解为古人的“秋游节”。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看,多么欢乐的重阳节,大家一起用菊花装饰房屋,一起去郊游,一边郊游还一边野餐,野餐还做得花样百出。看这段文字,简直能听到宋人过节的喧闹声,闻到宴会食物的`阵阵飘香。
当然,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节俗是佩戴茱萸。《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妇孺皆知。只不过这个习俗后来渐渐失传了。到了民国时期,施蛰存就写到:“唐宋人既说这种植物茱英,是‘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而我却至今还不识得。”
所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重阳节在内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的仪式里面葆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心灵史,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