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连篇的作文毫无意义,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意思才是一篇合格的文章,为了让作文更生动,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入修辞手法,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龙文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龙文作文篇1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文化的内涵实际上是中国的龙以东方的特有形式,透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特有的基本观念。我们是龙的传人,虽然龙是不存在的,但是它的精神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龙会沉睡也会苏醒,我们是东方巨龙,如今我们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强大。
我们国家在清末受到烈强国家的侵略,满目疮痍,清政府接受卖国割地的不平等条约,那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让我们央央大国冠以“东恶病夫”的丑名。孙中山先生领导了农民起议建立了民国政府,推倒了旧的帝制王国,给中国不入了新鲜的血液。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领导农民浴血奋战赶走日本烈寇,美国强盗,建立的崭新的新中国。毛主席真是一位伟人他和人民共同战斗,冒着枪林弹雨,一点一滴的累积力量,终于赶走列强,毛主席就是一条龙,一条中国龙,他的丰功伟绩在世界传颂,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真的要珍惜,珍惜!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下有好多人贪污腐化,做好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因为他没有学习中国是如何的来之不易。还好现在我们的习近平主席也有龙一样的精神,领导中国剔除腐败,使中国有一个新的气象。
如今美国欺凌我们,用经济制裁我国,这事搁在其他人身上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但是我们的习近平主席真的好有魄力,不畏强权,勇于接受挑战,给美国一个又一个反击,叫我们老百姓叫好,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东方巨龙。
我们是祖国年轻的一代,我们流淌着中国龙的血液,我们会在祖国的怀抱长满丰厚的羽毛,待祖国需要时我们赶赴需要的地方,酒我们一腔热血,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龙文作文篇2
龙,再耳熟不过。一提到我们的祖国——中国,哪怕是外国友人,要么想到的是饺子瓷器,要么就是这龙了。
那么,龙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据科学考证,龙在中国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也就是七八千年前的中国。那时正值新石器时代,再加上有龙的这一虚像想象,人们雕刻的有关于龙的玉器、石器与基本的泥塑层出不穷。例如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c"形青玉龙,大约在七千年前左右。它的刻工精美,巧夺天工,是中国出土的,最先发现上古时期的人们已经想象出龙的一个证明。
?史记·封禅书》记载着这样一句:“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在秦汉时期,人们对龙的信仰与崇拜仍不改往前,但是对象似乎有一些改变——一些皇帝的权利日益膨胀,便逐渐将龙据为己有。甚至,皇帝都被世人尊称为“真龙天子”,被当作真的龙去侍奉。
而到了明清时代,龙的定义就不再发生巨大变化,反倒是形状换来换去。在明朝洪武时期,龙的头小、颈细、身体细长等特点。又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龙又一改前朝的细小,变得高大而粗壮。但,不管什么时期的龙,都显得华贵精巧。
龙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保平安,带来祥瑞的作用。虽说与外国的恶龙同称为龙,都带有着宗教的色彩但是两者差异甚大。那么为什么外国畏惧的恶龙,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祈福对象呢?
这实际上和基_、佛教的理由大相径庭。基_徒信奉神明,相信上帝的存在。而佛教则信奉佛祖,认为佛祖可以保佑他们。龙,也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的“材料”之一。人们当时的生活困苦,渴望一种信仰来支撑他们,便会有了各自宗教。而龙在中国被当作圣物与神灵,理由就再显而易见不过了。
有关于龙的故事也是多到数不过来。最著名的非“叶公好龙”莫属了。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叶公的人,他非常喜爱龙,以至于他家的墙、酒器、杯等各种东西上都刻满了龙。他是那样的喜爱龙,一直到天上的龙都知道叶公喜好龙了。他决定下凡去见一见这个崇拜自己的凡人。可惜,叶公刚一见到龙,边吓得逃跑了。
不管是反面的,还是正面的,龙都是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文化,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它。
龙文作文篇3
我们身边的龙文化
龙之繁衍,生生不息;龙之传承,通古博今;龙之顽强,披荆斩棘;龙之华夏儿女,奋发图强。
漫步在故宫前的九龙壁旁,轻抚着一条条栩栩如生的突出的龙身,我把耳朵贴到龙壁上,轻轻地敲了敲:“咚咚咚”
这个声音叩响了历史的长河,时间仿佛退回到公元前两百多年,秦国和赵国在山西发生了一场排山倒海的战争——长平之战。两国的军旗上,龙气吞山河,引导着军队几十万大将奔涌而上,他们为了守卫自己的领土而不畏伤亡,挥洒的汗血浸湿了军旗,像龙一样勇猛果敢。
我再次敲了敲龙壁:“咚咚咚”。
我又看见明太祖朱元璋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上,胸脯横阔,有万丈难敌之威风,他们是真龙天子,有一统天下的权威。龙的文化与信仰,五千年来深深扎根在炎黄子孙的心里,他们认为龙有着神奇的力量。
我深吸一口气,怀着期待的心情叩响了龙壁“咚咚咚”。
一幅幅画面再次浮现在我眼前。人们在舞龙灯的这一天,把龙从庙中请了出来,钻到红红火火的龙体里,左右摇摆,引得龙游走飞动,到了表演双龙戏珠时,两条龙惟妙惟肖地在空中扑腾起来,引得旁边的观众大声喝彩,纷纷鼓掌,希望一年里的生意招财进宝,希望耕地里的粮食喜获丰收。因此人们把龙镌刻在各种装饰物和碗具上。他们用龙来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我抬头仰望这整个九龙壁,有的龙气势汹汹,暴跳如雷,有的龙回身探望,仿佛在招呼着同伴;有的龙冲锋陷阵,百折不饶。面对着精美的石壁,我再一次敲响了它“咚咚咚”
可是,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出现,我还是在故宫前的九龙壁旁。
冷冷的回声在四周徘徊,我突然沉思,龙真的存在吗?如今的科技不是早已否认了神灵的存在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退出了故宫,在路上走着。
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一位衣衫褴褛的残疾乞丐,他身边来往无数的游客纷纷给他留下了钱,乞丐一一道谢,钱的面额虽不大,但有很多。我们向龙祈求富贵,也同时给予别人温暖,这何不是龙的文化?我走过去,也掏出了钱。这时,旁边有一群穿着“自愿者”的背心的孩子一只手拿着清洁用具,一只手把钱放进框里。乞丐抬起年轮,问他们:“你们还是孩子,为什么不去拿钱买吃的?”但那些孩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说了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没错,也许龙本身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啊,传人传人,传的是龙的艰苦奋斗,传的是龙的风雨共舟,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的永远都是龙的精神!
有西方人说:黄种人短跑永远不会拿奖,但是,一个拥有龙的血统的黄种人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深深反驳了看不起龙族的无知之人。获得了多项世界级比赛冠军的孙杨,他坚持让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亚运动会赛场上,捍卫了国家的尊严。__年十二月初,嫦娥四号成功着落月球背面,这个成就的背后,蕴含了多少龙的传人的心血!
龙的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崛起了华夏儿女勤劳、智慧、创新,不屈不挠的意志。巨龙腾飞的新时代,我们要以勇于拼搏的精神,为龙文化而努力奋斗,奋发图强!
龙文作文篇4
?龙文化 在我心中】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一直是中国的象征,受到国人的膜拜。外国人也总说中国是一条东方巨龙。中国人总是自称是“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如:舞龙、龙舟赛、龙须酥、糖画里栩栩如生的糖龙、奥运赛场上体育健儿穿的龙服装……龙在中国象征着美好,是中国文化的凝聚积淀。
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皇帝常自称“真龙天子”。龙的出现象征着天下太平,所以中国人都很喜欢它。我们一直将龙的观念、理念、精神传承下去。龙的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容的多元文化观。龙的理念: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奥运会上,运动员们身上的龙似乎特别兴奋,因为它们知道它们就要为国争光了。当国歌缓缓奏响,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它们仿佛要从那衣服上挣脱开来飞向广阔的天空一般。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行时,烟花在天上打出的大脚印,我总觉得那应该是龙的脚印,它正带领着中国大步走向世界。龙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古时中华民族想象出来的。《辞海》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呼风唤雨的神异动物”在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義、女蜗。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龙传人”龙所拥有的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精神也传承下来。
在鸦片战争时期,一箱箱鸦片,一声声炮轰,将龙打下了深渊。龙在黑暗中挣扎,在痛苦中坚定意志,韬光养晦,在为挣脱枷锁蓄力。终于,它扶摇直上,它超越了许多发展中的国家,一步步的创造历史。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曾几何时,我们羡慕外国的核电、高铁,如今却成了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肯摒弃的东西,而龙的精神必定是其中之一。
“人不可有傲气,也不可无傲骨”这话是爷爷告诉我的。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这是龙的精神,永不低头的精神。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声。
如果有人问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龙文化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它会一直流淌在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更烙印在我们的心上。因为我们永远都是龙的传人。
龙文作文篇5
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文化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
春节时,我在家乡的广场上,看到了舞龙灯。两条巨大的长龙,来回翻动,上下跳跃,引来阵阵赞叹声。我们国家历来都有舞龙灯的传统,古人舞龙灯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今天的人们舞龙灯是希望事业蒸蒸日上。老人们说,每逢大旱之年,村里的人们就会在族长的带领下,去当地的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据说很灵验。端午节时,南方很多地方还会会举行赛龙舟,如果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齐心协力,目标一致,同舟共济,这就是我们应该提倡的龙舟精神
外出旅行时,常会看到很多古老建筑上都雕刻有龙的形象。它们有的瞪着两只灯笼似的大眼睛,好像要看穿人间的邪恶;有的张着刚劲有力的利爪,仿佛随时准备为维护人间的正义而行动。它们无不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听爷爷讲,在古代龙是权力的象征,今天我们在古装戏里,也会看到皇帝总是穿着龙袍,他们的衣服上有着龙的图案。而古代皇帝所用物品上装饰也都会有龙的造型,它们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我们民族的图腾呢?随着中学历史课程的深入学习,我终于明白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希望后人都能像龙一样,在无限的太空中,腾云驾雾,自由驰骋,创造奇迹,而不是终日匍匐在地上,任人欺负挨打。回顾历史,当我们弘扬龙的文化,传承龙的精神时,我们的民族便辉煌,当我们丢失龙的文化与精神时,我们的民族便饱受耻辱。龙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魂。
今天,我们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的龙文化也得到了更大的传承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终于再次腾飞于太空了!
作为龙的传人,我骄傲,我自豪!
龙文作文篇6
“那龙啊,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头如雄牛硬朗,须似怒羊顺柔,角若鹿,眼若兔,耳似牛,身似蛇,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声如戛铜盘,呵气成云,呼风唤雨。颔下有明珠,口旁有须髯,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兴云吐雾,隐介藏形……”
祖父将我搂在怀里,喃喃低语,目光炯炯,苍老的脸上神采奕奕,嘴角微微上扬。我在祖父怀中,好奇地睁大眼睛。一缕明媚的阳光洒进小屋,照耀着祖父微卷的霜鬓。那光,或许就似龙的金鳞罢。
这个龙的形象,从黄帝时起,历经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直至清朝、今朝,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呢喃。那千年的低絮,从遥远的上古传到我的耳边。一提及龙,我就想起墨染的宣纸,祖母的白发;想起父亲深邃的双眸,如莫测的沉思;想起野村的星月,友人的欢笑,自制的龙灯;想起大江里的龙舟,母亲的华发……在我记忆的汪洋中,那波澜里便全都是。
记得我小时常与祖母来到村里的田野,卧躺在谷堆中,仰望那似水的月华,如沸的繁星,耳边是蟋蟀的谰语。秋菊一缕清浅,暗香隐约,弥散在这朦胧的夜气里。那满天的星,耀成一条银河,闪烁着,恍若在潺潺悠游。几点流星划过,是牛郎织女同舟相见?一叶扁舟在银河里荡漾着,仿佛望见了两人的欢颜。我心沉静,又自失起来,想在这夜阑中迷醉,许久如梦。不久,星烛聚在银河,化身为一条银龙。那银龙全身璀璨,是月气中闪耀的龙鳞吗?皎洁的月却成了龙眼。两三道星尾,成了须髯,仿若在随风飘动。几组星斗,幻为爪,舞动着。夜空中,巨龙仿佛受了惊,张牙舞爪,若要震撼山河大地,一片白光,不知何处是乾坤,好像在不断飞腾。再缓过神来,骄龙已幻化为烛火,如烟花般散去,怕是潜入深海龙宫了罢。
那年金吾不禁的元宵,我同父母到姑妈家中去,山城小县中,张灯结彩,虽远不及盛唐时那种风至锵然,却也够辉煌了。厂门口,烟火照亮了黑夜,满场里围得不透风。我挤在说说笑笑的人群中,踮起脚朝里看去:二十来人舞着龙灯,上蹿下跳,时而奔腾,若追赶戏珠;时而低蹲,似潜入江河;时而蹦跃,如直上云宵;时而慢步,像草中徐行。金红的龙灯栩栩如生,龙嘴里还不时喷出耀眼的烟火。几声炮响,空中怒绽出五朵绝美的花,爆竹、鞭炮轰轰隆隆地响,一时焰火纷纷乱落如雨,似千树繁花。阿晋在一旁笑着,随着人群欢呼喧哗起来。我们跟着龙灯跑了半夜,回家时,明月西斜,可知已是深夜。
“怎么这般晚才回来?”母亲却一直在门口侯着,有些生气,可不多时又高兴起来,要给我们做炒饭、饺子。可阿晋和我说太晚了,也都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便自去入梦了。
每至端午时节,祖父都同我去观看那赛龙舟。三村江上,十余条龙船就序。岸边,早已是人头攒动,红红绿绿一片。一声炮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但见船头的人拼命地捶鼓,大起大落地敲击着;船身上十来人随着有力的鼓点,奋力地摇着橹,还不时咆哮着,鼓舞士气;船尾一人摇着单棹,控制船向。朱红的龙舟如飞疾驶,激起素湍猛浪,白花花一片,如云雾般承着龙舟,互相追赶。前一秒还领先数米,后一秒便被反超。人群跟着船挪动,我和祖父跟着龙舟的轨迹,挤向岸边,想看得更仔细一点。急弯处,船尾的人肌肉紧绷,怒吼着划着桨,摇晃着,努力保持重心平稳。有一人不慎从舟上跌入江中,岸上一片惊嘘。祖父焦虑地望着,紧锁眉头。“我去了!”几个人毅然跳下江去,上前搭手。定睛一瞧,是阿晋、阿华、阿钟等人——这几人可是有名的弄潮高手。我与祖父长舒了一口气。人群也都放松下来,看来无不认同我们的意见。果真,不多时那人便打着哆嗦,被阿晋等人扶持上岸。待缓过神来时,龙舟早已驶远了。人群便疯一般向驶去的方向冲去,然而也没看到赛果。人们悻悻地散去了,却无不议论着阿晋、阿华、阿钟等勇士。祖父久久地称赞道:“年纪轻轻就有这般胆魄,可贵啊,可贵!”还一边摸着自己如波涛翻滚的胡须。
欢娱之外,父母也是要求我有些爱好的。父亲教我画画,最初我极不情愿,可渐渐地,便自发地喜爱上了。回想起来,那时并不是为了什么振兴传统、增加能力范畴,是根本就爱那玩意,就像人们在中秋爱吃月饼一样。父亲初始时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笔地勾勒,一划一划地涂染,后来就让我自会其意,全靠自画了。父亲教我画过许多事物,有严冬中的傲雪腊梅,一脉幽悄;南山下的盈袖菊花,挺拔的翠竹,如梦的兰草,但最不倦的是画龙。画龙时,笔法复杂,多用浓墨绘脊,每个鳞片都有颜色渐变,叠处用焦墨以示阴影,后为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虽不如顾恺之那般细致画绝,但也未始没有点韵味。
有时也偶尔临摹皇君,画过龙袍。每个帝君麾下,都有忠诚的战将。难道你不曾想见“将略兵机命世雄”的韩信吗?不曾思索,烧尽匈奴千里帐幄的霍嫖姚吗?不曾追溯拒胡兵于阴山外的汉将李广吗?不曾怀念挑灯看剑、塞外点兵、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吗?
最壮阔的是潇潇雨歇,贺兰山缺,乱世时候,猎猎龙旗下,将军在仰天长啸。南征北战八千里,披星戴月,怒发冲冠,有朝一日,将朝天阙。你听,咏辛辛兮匹马鸣,我愿是那龙后的过河卒!
看!那巨龙飞升起来了,狂野起来了,腾冲起来了!应数最金光绚烂的惊鸿,数最瑰丽耀眼的灯塔,数那最辉煌的似火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