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染力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读者获得思想进步的,心得体会的出现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进一步,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31行动心得体会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农作物凝聚着辛勤劳作的汗水,餐桌浪费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光盘”的背后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必然弱化。联系“党课开讲啦”活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好比一桌大餐,是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的真理,若是党课开展流于形式、学习不深不实、理论和实践脱节,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和餐桌浪费本质上是一个道理。党课培训也要以节约为原则,追求效率最大化,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吃透,不浪费“一桌好菜”。
点餐适量,避免眼大胃小。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党的`理论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宝库,短时间将这些海量的成果学深悟透,达到融会贯通不现实,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新、最适合的内容来讲,避免因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浪费资源。一是要选好材,让党课营养丰富。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呈现出来。二是要烩好菜,让党课味道可口。从讲着手,结合具体工作、经典案例、先进榜样来讲,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以点带面,将党课真正讲实、讲活、讲透。
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走进自助餐厅,经常可以看到“吃多少拿多少”的宣传标语,学习也是一个道理,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企图面面俱到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带着目的学习才能收获知识。党员干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坚持精神去学习。主人太热情,而自己胃口小吃不完也是造成餐桌浪费的原因之一。党员干部若是出现学习中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是讲得太快太笼统,还是自身原因跟不上,及时调整状态,做好沟通反馈,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习脱节。
细嚼慢咽,避免囫囵吞枣。“光盘行动”旨在避免食物浪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能一味求快、贪多,要避免泛而不精,不能采用狼吞虎咽的学习方式,走马观花式阅读,囫囵吞枣式学习也会造成浪费。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汲取营养,学习的目的是要用,不是为学而学。党员干部要在学与思上狠下功夫,将理论知识有效分解,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真正用好学习这个增长才干,攻坚克难的法宝,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2
为了树立“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第七组的同学们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北苑食堂,开展了以“践行十八大,光盘你我他”为主题的实践宣传活动。
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深入食堂一楼用餐区,观察调研同学们点餐与剩饭情况及剩饭原因,记录中午用餐高峰期剩饭收集处收集来的剩饭量,并对同学们进行“光盘行动”的宣传与倡议。实践调研发现,在同学们用餐情况中,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剩菜现象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多数女同学饭量较小(一般二两),但为了满足多种菜式搭配,一般要点两个菜,每份菜的量较多,所以导致所点的菜没有办法吃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同学都有较好的觉悟,对“光盘行动”都表示愿意支持,并将在今后的用餐中尽量做到节约粮食。
对实践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食堂相应减少每份菜的份量与价钱,以便同学们可以营养均衡又不浪费
(二)以“践行十八大,光盘你我他”为主题请各团支部开展主题活动,使“光盘行动”真正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走进每个同学的心,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节约的意义
(三)在党员、团员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马克思主义者能够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以先进带后进。
经历了这次事件活动,我感到受益匪浅。餐桌文明应该首先从“光盘”开始,因为铺张浪费远远谈不上文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个中真意,但在当前,由于传统习惯和面子问题,各种铺张浪费在却屡见不鲜,铺张浪费之气毫不掩饰。因此,推动“舌尖上的文明”就需要从拒绝餐饮浪费开始,真正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点菜者,应该量力而行,屏弃传统的“光盘失面子”的观念,切实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体现在日常细节上、落实到实际中。
作为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共产主义精神的践行人,是同龄人当中的先行者,我们应该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十八大传达的精神,并用自己的行为实践带动身边的同学,让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感染每一个有志青年,让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光盘行动”的意义颇大,希望我们的活动也能影响到更多的同学,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一种习惯,让“勤俭朴素,餐桌文明”成为一种风气。
当然,成功并不是总属于我们,刚就有两个人劝服失败了,这是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不是所有人都会为公益活动献上一己之力,抱着无关紧要的心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的话也是一面很好的铜镜,相似的情况让我们去反思自身,有一些公益果冻自己有多少时候只是随便路过,没有闲暇的心思去投入更多地关注。以前老是去抨击当代中国人素质怎么怎么不好,却从来不会去反思自己做的如何。就像巢老师说的那样,中国的富强决定于我们这一代,90后是共和国新鲜的血液,少年强则中国强,当我们自己都不去关注社会正面信息的时候,的确就是社会衰败的时候,我们的公益活动不能在一段时间里大规模鼓舞一片人,但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唤醒人们的良知,我觉得这就是鼓励大学生去做义工,去支教,去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所在。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暑期实践,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人舌尖上的浪费是如此的可怕。在我们采访过的人当中,对于“光盘行动”有所耳闻的不在少数,但真正践行的却是屈指可数。我们真正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关于节约的意识普及,更正要的是节约的行动宣传。
很现实的面对自己,也是对舌尖上的食物毫不在乎,都是一样的想法,社会不会因为我这一点的浪费而有什么损失,国家更不会因为我的一点节约而有什么发展,我们个人的节约不会有什么正面影响。但是真正自己要调查关于节约,关于光盘行动,关于全国的浪费。当那赫赫的数字展现在我面前,我却不知所错了。
有关数据表明,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六秒就有一秒儿童因为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400万饥民,我深刻的认识到,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们的行动,更要成为我们的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从我们这些总是自认为不起眼的个人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影响这个社会,最后,谁知道呢,或许我们会影响这个国家。
让我们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再见!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3
今天是我的11岁生日,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还准备了精美的蛋糕。
爸爸端着蛋糕,放在了我的面前,那美丽的造型,诱人的香气真让人口水直流!我闭上眼睛,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我轻轻地吹灭了蜡烛,分了蛋糕。人人都端着自己的蛋糕,脸上呈现出满意的笑容。
开始上菜了,第一道菜就是我爱吃的美食:糖醋排骨,我轻轻地咬了下去,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紧接着第二道菜也上了,是油焖大虾,我放下手中的排骨,夹了一只大虾,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吃了一只又一只,直到碗见底,才继续吃自己碗中被吃了一半的排骨。
第三道菜也上来了,是……
人人都吃完回家了,这时妈妈拿来了盘子和一块抹布说:“思怡,让一让,我把这些菜装起来,明天还可以吃呢!”
我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倒掉算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提倡光盘行动,俭以养德,你知道吗?一个人浪费的粮食,相当于山区孩子一星期的粮食。”
爸爸说:“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光盘是光荣的行为!”爷爷叹了口气,说:“小时候,没饭吃,只能吃草根、树皮。”
奶奶把我带到田边,说:“看看每粒米是怎么来的吧!”
已经天黑了,但农民伯伯并没有停止工作,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农民伯伯脸上豆大的汗水向下滴,农民伯伯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紧紧的贴在背上。
这时,我惭愧地低下头说:“对不起,奶奶,我知道错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不能浪费粮食。人人都要进行光盘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4
一、做好师生的宣传教育动员
利用教师会,以《倡导节约光荣,建设节约型学校》为主题,首先让每个教师从自己的生活和教学开始,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俭使用办公用品,用言传身教为学生做榜样。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品质教育。
红领巾广播站时常为全校师生播送精选出的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经典故事。在学校led显示屏上播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宣传标语……让节约意识在全校师生中入心入脑,并自觉践行在行动中。
二、抓好午餐管理见成效
学校统一安排,每天每班都有一名老师到班级与学生一起用餐,负责该班午餐管理。老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地排队自己盛饭菜,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餐,不浪费粮食,力争人人做到“光盘”。
餐后,教师除了要敦促学生按照分工把餐具送回食堂,做好餐后卫生打扫外,还要对学生用餐纪律和是否剩饭菜等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在,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明显减少。
三、精心准备开好主题班会
各班级按照学校的布置,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入主题,引经据典,开展节约与浪费大讨论。
从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等;以及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越来越多的现实……,阐释了人类必须节约粮食的道理。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的灵魂里,烙印下了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浪费一度电、一滴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水电,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盛多少,“光盘行动”!这一切必将促进“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之花在xx学校的校园里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5
说起“光盘”,很多人都以为是vcd碟片。而我所说的“光盘”其实是指珍惜粮食,把饭菜吃完,杜绝浪费。
“光盘”行动是去年由网友发起的。一时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光盘”行动就像一股清风,吹遍了整个中国,当然也刮到了我们学校。这不,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珍惜粮食”“节约光荣”等标语,负责分饭菜的阿姨们小心翼翼地盛着饭菜,每个班里还专设了“光盘”行动管理员。
“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吗?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呀?”我望着盘子里的肉串和白菜抱怨着。因为学校里的饭菜没有一样是我喜欢吃的。于是,我想偷偷倒掉。我端起饭菜正想离开,忽然,脑海中闪过在电视上看到的非洲孩子那饥饿而瘦弱的样子。他们每天只有很少的粮食可以吃,有的甚至吃草根和树皮,经常饿肚子。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看着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的标语,我又不禁想起了一幅反映湘西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画面:冒着炊烟的厨房边,扎小辫的女孩高兴地说:“我有午饭吃了”……孩子们对午餐的热盼,折射出“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我国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看来,“舌尖上的浪费”理当再少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外婆教我的第一首诗,小时候我也帮助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可是哪里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如今长大了,就应该自觉成为一名“光盘族”了……让我们都拒绝浪费,懂得珍惜。
我为“光盘行动”叫好,也不禁由此深思:拒绝浪费并不难,只需从吃饭开始。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只有及时改变,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一粒粮食,一滴汗水,浪费的是粮食,丢掉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光盘”,从我做起!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俭是一个人应有的修养,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这不,为了提倡节俭,我们家就来了个“节俭总动员”行动。快和我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节俭准则一:节约用水。
早上,我们就开始了节俭行动。爸爸刚往杯里装满水准备刷牙,就被我阻止了。“爸爸,注意要节约用水哦!”我一本正经地说,“您的牙杯里装满了水,稍微一摇晃就撒出水,以后水不能装太满,不能超过八分满!”“是是是,我一定改。”爸爸一边赶紧认错一边将水往洗手盆里倒。“停停停!”我突然大叫,“您这样还是会浪费水,您还是把水倒进桶里擦地板用吧!”节俭第一战:节约用水成功!我暗暗想道。
节俭准则二:节约粮食。
吃饭了。我和爸爸刚走出卫生间,妈妈就做了满满一桌香喷喷的早餐。“妈妈,您可要节约粮食啊!虽然饭菜美味,但实在太多吃不完,以后可要注意!”我又开启了“说教”模式。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那就把一半饭菜留到中午呗……”“到了中午,饭菜可就不新鲜了,这样对身体也不好啊!”爸爸也来“增援”了。“好吧好吧,我知道了!”妈妈只好投降。嘿嘿,既然要节俭,咱们可不能放过任何“浪费虫”哦!好啦,跟着我继续为节俭而战吧!
节俭准则三:节约钱财。
这节约钱财就比较难办,毕竟有很多东西都要用钱买才有。不过,我这里提倡:尽量少花钱,不乱花,花不该花的钱。每买一样东西前都该想想:真的需要买吗?买了值得吗?
这时,我正在街上买东西。走着走着,我看到了我一直都想要的编绳。漂亮的编绳在我眼中闪闪发光,但转念一想:真的要买吗?我一想到大家一直倡导的节俭,咬咬牙,不买!我自己控制了自己,真正落实了节俭,虽说没有得到编绳,但我却十分满足。
经过大家的互相提醒和自我管理,“节俭”得到了很好地落实。会想到今天的一场场“节俭战”,我感到愉快和满足。节俭是一种清新的绿,让人感到美好;节俭是一种有益的美德,让人回味无穷;节俭对我们来说,重要而不可失去。我为节俭喝彩,为节俭,加油!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6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俭是一个人应有的修养,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这不,为了提倡节俭,我们家就来了个“节俭总动员”行动。快和我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节俭准则一:节约用水。
早上,我们就开始了节俭行动。爸爸刚往杯里装满水准备刷牙,就被我阻止了。“爸爸,注意要节约用水哦!”我一本正经地说,“您的牙杯里装满了水,稍微一摇晃就撒出水,以后水不能装太满,不能超过八分满!”“是是是,我一定改。”爸爸一边赶紧认错一边将水往洗手盆里倒。“停停停!”我突然大叫,“您这样还是会浪费水,您还是把水倒进桶里擦地板用吧!”节俭第一战:节约用水成功!我暗暗想道。
节俭准则二:节约粮食。
吃饭了。我和爸爸刚走出卫生间,妈妈就做了满满一桌香喷喷的早餐。“妈妈,您可要节约粮食啊!虽然饭菜美味,但实在太多吃不完,以后可要注意!”我又开启了“说教”模式。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那就把一半饭菜留到中午呗……”“到了中午,饭菜可就不新鲜了,这样对身体也不好啊!”爸爸也来“增援”了。“好吧好吧,我知道了!”妈妈只好投降。嘿嘿,既然要节俭,咱们可不能放过任何“浪费虫”哦!好啦,跟着我继续为节俭而战吧!
节俭准则三:节约钱财。
这节约钱财就比较难办,毕竟有很多东西都要用钱买才有。不过,我这里提倡:尽量少花钱,不乱花,花不该花的钱。每买一样东西前都该想想:真的需要买吗?买了值得吗?
这时,我正在街上买东西。走着走着,我看到了我一直都想要的编绳。漂亮的编绳在我眼中闪闪发光,但转念一想:真的要买吗?我一想到大家一直倡导的节俭,咬咬牙,不买!我自己控制了自己,真正落实了节俭,虽说没有得到编绳,但我却十分满足。
经过大家的互相提醒和自我管理,“节俭”得到了很好地落实。会想到今天的一场场“节俭战”,我感到愉快和满足。节俭是一种清新的绿,让人感到美好;节俭是一种有益的美德,让人回味无穷;节俭对我们来说,重要而不可失去。我为节俭喝彩,为节俭,加油!
531行动心得体会篇7
以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往往是以华人视角看待这样一条略带传奇色彩的媒介之路、发展之路。但彼得·弗兰克潘却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丝绸之路。翻开这样一本书,历史中的一幕幕仿佛跃然纸上,重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几千年后的人,当重新拾起这一段记忆,多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人文的赞叹,更是对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勇气的褒奖。
本书以二十五个章节的篇幅,从丝绸之路的诞生说起,中间跌撞起伏,时而将其誉为天堂之路,时而称之其为纳粹之路。这不仅是由于丝绸之路本身就兼具贯连国家、地域、城邦和民族的重任更是由于其是商业、军事、文化传播的纽带。多少文明因丝绸之路的存在而诞生存在,也有多少帮族因丝绸之路的存在而大放异彩,还有多少地域依靠丝绸之路而衰败而泯灭,这些我们都无从而知,而本书作者最巧妙之处就在于从多角度诠释丝绸之路,给予人们更多的遐想也给予人们更多的好奇。
其实,与其说丝绸之路的存在只是一条古老的商道,不如说它更像是文化层面上的一种现象。中原文化是兼容并蓄的,西方文化是开放激昂的,两种文化因为不同而需要传播,这是人类的迁徙、文明相遇、文化交流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然而中亚、西亚较为开放的环境,关键是深处在东西方两个文明之间成为商贸、财富和文化的传输带上,因此也被视为应当予以控制的关键地带,成为各个王朝、部族的必争之地。随着宗教和信仰也通过商人、商道迅速的传播网世界各地,因此信仰分散、民族混杂,任何一个王朝、帝国都很难获得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推进深入的融合。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多的将战争问题归结于文明的冲突,而忽视了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上最为可观的事实,那就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发展张力,尤其是为每一个新生的力量留下了生存的机会。
近现代,中国对世界史的研究,长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过于重视欧洲部分,鲜有关注亚洲的中西部地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中亚是欠发达的蛮荒之地,西亚除了石油就是沙漠,而丝绸之路更像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老传说。我们已经习惯于一部程式化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欧洲,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中,诞生了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美国。细想起来,这简直就是一首西方政治成功、文化优势和道德胜利的颂歌。读后感·而此书,则更像是对我们传统思维的一种颠覆,此书的创作包含了现实主义的三个特点:第一,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准确地再现历史现实。第二,选用典型性素材,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主义的历史本质。第三,客观地描写历史,在矛盾与冲突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可以说,《丝绸之路》不但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高速信息网络构架,骆驼骏马传播数日的资讯、信息只要一秒即可世人皆知。而我们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正在向上但还未达到某种高度的尴尬时期,这就像人类的基因模型是双螺旋结构,一架梯子是引流我们蜿蜒而上,另外一架是提醒我们道阻且长。而丝绸之路就很像这条螺旋结构中的中间构架,指引一段时期内的人类向上攀登。文明传播也好、信息时代也罢,需要的都是勇敢、智慧的人类去探索去发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积极接纳新事物,保持理性的思考与个人的见解,形成自我头脑的“丝绸之路”为自身及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今日与未来的世界构筑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