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校史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8-01 作者:Fallinlove

在写心得的时候,是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是要记录感受,所以大家都要认真对待,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校史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5篇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书记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平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王震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20xx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大学,现在的八一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学校的环境氛围更是让每一个八一人为之骄傲,自豪。身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建设我们的母校,用我们的一切去建设我们美丽的母校,用我们的汗水去书写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让人们看到美丽的八一,强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篇2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梦寐的天堂,可事实上那天堂只属于上帝;神秘的爱琴海是人们渴望的地方,可事实上那童话也只是童话;颐和园的过往使人们追忆而神往,可追忆过后那还是残缺;北京的故宫金碧辉煌,可无论怎样终不是我们心灵的居所。

但,有个地方,虽不如天堂明亮,亦不让人渴望和神往,也不金碧辉煌,但足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居所。他没有巴黎圣母院那般让我们仿佛浸没在海水中的窒息感,亦不如爱琴海那般让人想呐喊、想跳跃。他平静却不死气沉沉,他庄严却又不失朝气,他有自己的韵味。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可他的气息还是吸引着太多太多的人。他,我的学校,一个可爱的学校——淄博第六中学。

115年的岁月,让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由光被中学到成为工厂接管的学校,再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蹉跎,他已从当时老师所期盼的“光被四表,润泽千秋”的光被成为了现在桃李芬芳,香飘天下的六中。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那时的十年内乱,是他的低谷,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学校消失、瓦解,而在那些将要瓦解的学校中,他挺了过来,度过了一劫,但那次的平安并不是好运,不是偶然,那是一所学校所仅剩的老师共同的努力与坚持,那是必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现在的惠泽百代,才俊辈出,才有了现在他钢铁般坚强的外表和一颗柔软的心。那十年,真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115岁的他,从当时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高中;115岁的他,从小济美楼变成了高高的教学楼;115岁的他,教化万千学生,使他们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不同时代的优秀学生们拥抱着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为社会奉献。李振生在穗偃中找到了破解世界难题的钥匙,而他曾是一个六中学子,也只是众六中学子中的一员罢了。除他外,亦还有很多很多,可他们的目标却都有一个“弦扬商博文化,传承鲁商精神。”老人们常说:“人不能忘本。”而他们真正明白并学习这句话,亦是在六中。是六中不仅教授他们知识,亦美化他们心灵。让他们不至于空有一身本领,亦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

115年了,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时间过得真快,115年中,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带着青涩走进校园,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彩俊风华舞青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雄鹰展翅,高飞万里。115年来,他继往开来,吐故纳新,一层层攀登,一步步创造辉煌,一步步有辉煌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过去已成为过去,过去已永远静止不动,时间也不会止步不前,此情只可成追忆,他未来的美好还要我们去追寻。

115年的包璞守贞,奋斗超群,115年的卓识远见,独立潮头,他用百年的沧桑岁月,描画了百年的辉煌篇章。

这个学校,是我们的学校!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篇3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字里行间,一个名字逐渐浮现,那是正值科举废驰的时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美国知识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学堂——雅礼。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纵观110年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本。照片上是当时的田径队。队员们身形高大健壮,面部沉静,目光炯炯,虽站立不动,可仍能感觉到他们体内惊人的爆发力与速度,作为体育运动的佼佼者,他们是雅礼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星星。

那册本,是一名学生使用过的,封面上的繁体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页面有些发黄,边角却十分平整,细小的裂纹,让我感觉到年代的久远,雅礼浓郁的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走出校史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校舍,涌动的人群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感觉脚下的土地并不苍老,反而觉得它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夜窗之下,柔风徐徐。

灯下墨香,依依袅袅。

在这万赖俱寂之夜,我回忆着,意念随着墨香悄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返回目录>>>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篇4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读校史的心得体会篇5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上海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再进去,看到的一扇很有当代西方文明特色的拱门,据说现在在第四宿舍仍留有。 在一幅描绘学校过去规模的宏图上,可以看到众多如今仍留有的古老建筑,像第五舍,第二餐厅,第一办公楼、第二办公楼以及校办思晏堂等等。学校的很大部分建筑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保护建筑群。一位原住第五舍的同学笑着说:"原来我还住过这么老的建筑啊。" 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慨,学校走过百年历史,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一路走来,充满艰辛,确实不容易,那是多少代人,多少校友,多少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陆陆续续的参观了其他的展厅。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的'发出不同的感慨,有的情不自禁的说;"我们学校的历史好悠久啊,"有的充满了作为上海理工学生的荣誉感跟自豪感,有的心中暗暗定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母校……从同学们的脸上,我们读到的一个共同的表情就是对学校由衷的热爱。

参观校史馆在陈设有学校模型图的大厅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从先前的一个校区, 先后在向南北拓宽,去年又收购了原水产大学作为如今的南校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断的扩大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目标一目了然,定位高远。百年沧桑,华夏巨变;兴衰存之,与国同运;历尽沧桑,百折不挠;爱国敬业,培育英才。

最后,就在结束整个活动之前,全班同学在大厅里合影留念这次意义深远的校史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