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吐露内心对于相关事件的真实看法,写心得体会之前一定要有认真构思的过程,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植树谣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植树谣的心得体会篇1
这几年,全球各地都有极端天气状况的发生,有的国家发生洪涝灾害,有的国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干旱,还有的国家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种种可怕的自然灾害,这都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所以现在人们对环境保护提高了重视程度。我呢,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名环保小公民。
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我总要参加由园林局组织的植树造林的活动。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动物园,领取了一棵属于我的小树苗。来到种植地后,我和爸爸、妈妈每人拿一把铁锹,一铁锹一铁锹地刨起土来,不一会儿,我们就刨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接着,我们又一起把小树苗轻轻地放在坑里,深怕伤害了小树苗。妈妈双手扶着小树苗,我和爸爸又拿着铁锹,一铁锹一铁锹地把刨出来的土填进去。填一会儿,踩一踩,要把土踩实了,就这样,我们反复地做了几次。我们的小树苗终于能够笔直地站在那里,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那么精神,那么可爱!最后就要我为小树苗浇水,让它能够吸取养分,快快成长。
看着我的小树苗,虽然我也觉得很累,但是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为地球妈妈增添了一根绿色的头发。将来我的小树苗一定会长成一棵苍天大树,它会保护地球妈妈,让妈妈变得更年轻,更漂亮!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丽!
植树谣的心得体会篇2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春意盎然,恰是植树的好时机。与此同时,象征着孕育绿色生命的植树节也应运而至。为了给我们的家园增添更多绿色,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国土绿化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我们把握时机,精心策划、准备,开展了___年爱心植树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青年志愿者协会于___年3月11日在济南市长清区林业局的协调下与长清各区直属机关共同在长清区文昌街办事处三龙村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
这次植树活动得到了会计系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在会计系学生会的协调,组织了x级青协干事28,会计系x级班长、团支书12人共计40人,一起参加这次活动。大家三人一小组,合作进行植树,各个青年志愿者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领到工具后,大家争相动手,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任务。所有志愿者都发扬了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努力。这些新绿的小树为我们祖国增添了一道绿色风景线。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服从安排,认真高质量的完成了植树任务。
此次活动得到了林业局以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植树是为了环保,为了保护地球母亲。虽然我们每个人所能贡献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大家每一个人贡献一份力量,大家的力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此次活动为加强青年志愿者各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各位青年志愿者共同协作,较好地培养了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以实际行动来为济南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培养同学们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大家的责任感。
植树谣的心得体会篇3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阳春三月,丽日晴空,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来到人间。大地万物复苏,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这是春天的眉毛。花坛里开出一簇簇的鲜花,这是春天的眼睛。班主任__老师带我们来到市外的公路边植树。
我们抬着树苗,扛着铁锹,拎着水桶,兴高采烈的来到公路旁。我们分好小组,我和__、__是一个小组。__和__一起使出吃奶的劲儿,用铁锹铲出了一个坑,再把树放进坑里,又用铁锹埋好土,踩结实了。
我拎着水桶去找水,走了十分钟,终于看见一条小溪。我从溪水里捞起满满一桶清清的水,然后拎着水桶跑回树下浇水。刘庆龙也跑来帮我,我们来回拎了好几桶水,老师当场表扬了我俩。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高兴,因为我们为绿化祖国做出了贡献。
愿天下所有人都种一棵小树,看着他们长大,那多么有趣!让我们都来植树,人人都有绿色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地球的未来一定是绿色的!
植树谣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是植树节,很多人都去植树了,植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绿化,保护环境,但是单凭植树节植树就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吗?我们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朋友你去过云南吗?那里的天空高远深旷,明净亮丽,蓝蓝的天,洁白的云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朋友你去过江南的水乡吗?那里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深呼一口气你会感到无比的舒畅,小桥流水追随着你的足迹,水是那样的洁净,你可以清晰的看见水底的沙石。而在淄博却不能看到过这样如画一般的风景,我多么希望我们淄博也能随处可见亮丽的风景呀!这时我就想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
我们的城市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每天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着各种烟气,污染着我们的空气环境,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连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保护不了,我们还在拼命忙些什么?有什么比健康还重要呢?
我很茫然,我们既然能在垃圾堆、废弃地上创造出奇迹,把城市建设这么好,经济发展这么迅速,我们为什么不能保护好环境呢?难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兼得?不是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善环境,只是还缺少一些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汽车尾气的排放,不能让那些工厂不再污染空气,但是我们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绿色出行,带动身边人一起保护环境,将我们的环保热情汇集,同样会产生无穷大的力量。
携起手来,让我们象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美好!
植树谣的心得体会篇5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植树方案这一环节上,学生将间距定为1米、2米、4米、5米、10米,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教室里的座位的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最后还把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精彩夺冠的场景再次重现,并出示110米栏的图,从中找到间隔,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