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7-03 作者:Gourmand

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注意写作技巧,我们在活动总结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得到很好的抒发的,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1

?中国古代神话》收录了我国古代一些经典的神话故事,书中的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有的故事讲述了英雄人物为了人类的利益努力奋斗的事迹,有的介绍了聪明勇敢的人们战胜恶人的故事,有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自大,每个故事都使我受益匪浅。

但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故事主要讲: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宇宙还是一片混沌,没有白天,盘古就生活在其中。盘古不能动弹,混沌地度过了一万八千年后,后来他又用了一万八千年拼尽全力去开天辟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比起浑浑噩噩过日子,盘古选择了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开天辟地,耗尽一生。虽然最后盘古还是牺牲了自己,但他这一生坚持做好了这一件事,是多么有意义的一生!

是的,人的一生就是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应该在宝贵的时间里虚度光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怎样才不是虚度光阴呢?老师和爸爸妈妈都经常告诫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比如,做作业的时候不能边玩边做,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就像盘古开天地那样,只要坚持不懈地专心做好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尽管语文试卷的内容很多,但我坚定目标:一定要考取好成绩!于是就坚持耐心地读题做题,两个小时,我一分钟都没放松,结果我考到了98分,这是我专心耐心做卷的成果,我很开心。我喜欢学习英语,从今年三月开始,我就经常在ienglish学习机上学习跟读英语,反正有空就读,有时候是读十几分钟,有时读半小时,甚至有的时候读一个多小时。因为我的坚持,渐渐地,我的英语越读越好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向盘古一样,树立远大的目标,然后慢慢一步一步地专心做坚持做,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有意义!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2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一只完整的桶,一只有裂缝的桶,那只完整的桶得意洋洋因为每次打水它都满满当当,那只有裂缝的桶每次漏的只剩下半桶水,它为自己的缺陷而羞愧不已。农夫告诉它:“不要灰心,瞧瞧你的那一侧沿路开满了鲜花,因为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所以在你那一侧的沿路上撒满了花籽。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为它们浇水,而我每天都能采摘美丽的鲜花来装扮我的家,一切多么美好啊。”细想一下在干部选人用人中也当如此,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选人用人中都能有农夫一般的胸襟,发现长处,扬长避短,适时宽容,恰如一缕阳光能让幼苗蔚然成荫。

巧言令色的缺和能说会道的美。“巧言令色”一词和《伊索寓言》中“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相得益彰,狐狸的花言巧语一度让乌鸦利令智昏,结果狐狸不费吹飞之力就从乌鸦口中夺得了美味。世人都说那是狐狸过于谄媚和奸诈,赢得并不光彩,但是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狐狸的别样“圆滑”和“智慧”。同样在工作中不乏出现“狐狸型的人”,但人们往往谈起会对这类人嗤之以鼻,觉得那是变相玩心计、耍手段,以前我也总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审视这类人,直到有一天有个人给我上了一课。“高老伯,您已经连续请了两次假了,这个月的主题党日必须要参加,请喝口水”,“啪,我不喝”,高老伯一巴掌就将小玲手上的纸杯呼到了地上,白色地板上的一滩水倒映出沙发上高老伯那张怒气冲冲的脸。“我今天家里还真有事了,就不能参加组织生活会你能怎么的”“高老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是规定,您不应该这么无理取闹啊”,“谁无理取闹啦,我可是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凭啥被你们这个小同志来教训”,“小玲快别说了,你再去倒杯水来”一旁的小齐赶紧支开了小玲,“高老伯消消气,说真的看到您我就想起了我的爸爸,他的年岁和您差不多呢”小齐一边说着一边笑盈盈地坐在高老伯身旁,“哼”高老伯白了小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小齐也不气馁继续说道:“高老伯,您每次可是第一个来缴党费,开组织生活会也来的最早,还积极配合街道做好群众工作,你们这一辈老党员十年如一日的发光发热真是我们年轻人该学习的榜样。”高老伯脸色一下子缓和了许多,他把头转过来,欠了欠身子,“您老比我们更懂党的规章制度,所以我们还要多向您请教学习呢,来,说了半天口干了吧,先把这杯水喝了”小齐重新递给了高老伯一杯水,高老伯接了过来脸有些微微泛红,“谢谢小同志,我以后会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会的,”纸杯里水倒映出高老伯那张和颜悦色的脸。

吹毛求疵的缺和一丝不苟的美。老子有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荀子有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欧阳修有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以前总觉得这是古人略显夸张的说法,注重细节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谨慎就是吹毛求疵,缺乏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感,直到后来一件事刷新了我的认知。“这笔党员捐款你都已经核对三遍了,加上我之前核对的已经第四遍了,不就一毛钱有必要较真嘛,这一天工作多累啊”小谭有些不情愿的努努嘴,自抗疫以来他们每天除了开展走访排查、街面巡逻、发放宣传资料、上门为居家隔离送物资、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还要抽空余时间做好党员志愿捐款这项工作。“必须较真,就是一分钱也要弄清楚”社区书记侯小琳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核对,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握紧的笔在那张密密麻麻的稿纸上比划着。“找到了,找到了,陈老师微信捐款是100.1,但是被记成100,所以说做任何事都马虎不得,”侯书记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侯书记,我觉得你是不是要求太严了,为了这么点小事把自己整得这么累”,小谭嘴里嘀咕着,满是心疼的看着一脸疲惫的侯书记,“小谭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任何事情是不分大小的,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做好”侯书记的话不多,但是那一刻小谭的心里被什么东西打动了。

心急火燎的缺和雷厉风行的美。有一种人永远精神饱满,做事情总是红红火火,走路都带着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那是干劲十足,有人说过得太辛苦像陀螺一样,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比如这个人就让身边的人感觉一株向日葵般积极向上,永远充满了阳光和激情。“你先吃口饭嘛,碗都没端,一个电话你又要出去,不就居民剃个头嘛,把饭吃了再去不行嘛”,妻子对着刚坐在饭桌前的岳峻不满地抱怨着,“嘿嘿,老婆你和幺儿先吃,给我留一碗,我……”话还没说完,人就已经消失在门外了。“哎呀,峻哥不好意思,因为疫情确实没有理发店,所以只能麻烦你了”“没事,没事,你,你先坐,等我儿,我去拿工具”岳峻气喘吁吁说道,“峻哥,你们这些社区干部就是好啊”“应该的,你头稍微往左边偏一点”,“岳书记,我的菜都切好了,麻烦你帮我稍微快点哦”“好勒,我马上就来”岳峻刚收拾完,“叮铃铃”电话声又传来,原来是居家隔离户李老师家没盐了,岳峻赶紧放下手里扫帚又三步并作两步朝社区对面的超市奔去,“不客气,李老师再见”铁门关上后,“嘶,今天有点冷哦”岳峻才发现自己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你可算是回来了,你不是说去去就回吗,怎么一大早出去了现在才回来,都晚上十点钟了,一听到工作就像脚底踩了风火轮?”“老婆你看我这个胖哪吒一忙完又踩着风火轮回来了,就是有点饿了”“噗嗤,就你嘴贫,我去给你热饭,一天忙进忙出咋就老是忘记忙自己一张嘴呢。”

誓不罢休的缺和锲而不舍的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们对“坚持”一词各有各的定义,可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可以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任性,可以是“十九次失败,到第二十次获得成功”的倔强。总之它是誓不罢休和锲而不舍的双赢,不信咱来看看吧。“这篇稿子我都改了五遍了,现在又要打倒重来,我是真的写不出来了,”小刘一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大吐苦水,“是啊,领导要求太高,你这个活儿不好干哦”“是啊,是啊,一篇材料改个三四遍是少数,六七遍是正常,十遍以上才是经常”“加油吧”……同事们对小刘充满了同情,“没办法,抠破头皮继续写”小刘给自己打了口气。“这个要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写”第六次从转角的那间办公室出来,“里面的数据已经过时了,重新找相关科室核实一下”第七次,“把卢作孚先生的理念贯彻进去”第八次,“这点要删除”……“朝阳的稿子写得很好哟,我们领导今天开完会出来都在表扬,我来学习取经”看到微信上的这句话,小刘眼睛有点湿润了。“小刘你参加的征文比赛获奖了,祝贺祝贺”,“你写作好厉害哦,我要向你学习”,其实只有小刘自己知道,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的打回,一句又一句的叮嘱,一遍又一遍的完善就没有现在不断提升的自己。

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古人的大智慧告诉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同理在干部选人用人中也应该秉承这样的观点,要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该容的容,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3

?中国民间故事》是由56个民间传统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孟姜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献桃祝寿、太阳的回答、苏东坡画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金乌鸦》,这篇故事主要讲的资料就是:从前,一个村子里住着穷寡妇和她的女儿,她们虽然很穷,可是很善良。一天,小女孩正在帮他妈妈晒米,飞来了一只金色羽毛的鸟,金乌鸦把米都吃光了。乌鸦说会给她必须的补偿的。过了一会儿,金乌鸦便把小女孩带到一棵大树下,问她是要金、银、铜哪个梯子上去,小女孩选了铜的,但乌鸦却给了她金的。后面乌鸦依旧这么问着,小女孩也一向回答最普通的那个。可是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村子里还住着一对贪婪的母女,她们也按照这样的过程做了一遍,只是她每次选的都是最华丽的那个,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这则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两个小女孩的经历为主线,两人性格不一样,所受到的待遇也天差地别,比较十分的鲜明。两个小女孩的不一样结局阐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民间故事的资料,虽有不一样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现实生活,其主题、主角与主要情节都贴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动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其资料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每个人都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之后的经典!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读懂了故事,了解了故事里的人物,我还获得了很多道理。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4

今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是由很多中国民间传说组成。有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白蛇传,马兰花,九色鹿……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了。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了,她天天在家里等,等待丈夫回来。整整一年过去了,丈夫没有回来过一次,信也没有收到过一封,孟姜女很着急,决定去寻找丈夫。在途中,孟姜女渴了就喝杯凉水,饿了就吃一点粗粮,累了就睡在路边,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但是却得知范喜良因为工作劳累上个月就已经过世了。孟姜女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很伤心哭了起来。突然哗啦啦巨响一声,长城倒塌了一大段。

读了这个故事我在想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在修建长城,长城到底干什么用呢?原来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防止别国入侵,长城也很长,东起鸭绿红畔,西至嘉峪关,长城的总长度到达两万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一点也不过份。我认为秦始皇修长城保卫国家是很好的一项工程,但是他应该给工人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安排,并且保证足够的粮食供工人食用,那么工人就不会因为劳累和饥饿死亡。

虽然在这个传说中秦始皇是个非常残暴的人,但是他也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统一了七国,并且统一了我国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秦国工将用生命修建的长城起了很发的军事防御功能。长城也是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够看见地球上的建筑物之一,千百年来象征着中华民族。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5

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肺炎,仍坚守奋战在抗疫一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的精神事迹感动了无数干部群众,尤其一句“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更是令全社会为之仰慕和钦佩。

最近,湖北省委组织部提拔任用一批因战疫表现优秀的党员干部,张定宇出现在名单中。消息上传网络,立马引发舆论关注,纷纷表达了对张定宇的肯定和认可。

群众心中有杆秤,张定宇在防疫一线舍己为公、砥砺坚守,为群众打开生命绿色通道勇敢逆行,他饱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忍受着亲人感染的现实,加上疫情如火、充满危险,一名党员的精神抖擞面貌和担当作为品格,深深烙印在干部群众脑海里。

常说,防疫一线是一面三菱镜,能照出松垮庸懒的不作为,更能照出义无反顾的逆行者。“跑赢时间”彰显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冒出来的独特气质,折射顽强拼搏的作风本色以及敢为人先的为民情怀。为人抱薪者,不能让其挨冷受冻;为人斩棘者,不能让其置身荆棘。提拔任用“跑赢时间”的干部,既顺应民意、契合民心,更是树立鲜明用人选人导向。

从某个侧面来说,“跑赢时间”干部赢得提拔重用“赢头”,对少数坐等靠要、庸碌无为、畏惧困难的干部是一道鞭策,形成倒逼效应。有利于培育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风气,形成无形的榜样力量与激励作用。因此,让有为者有位、敢为者靠前,还要将此项选贤任能操作延续下去,在防疫一线等工作现场甄别和考察干部,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跑赢时间”赢在形象高大、勤勉不倦,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担当提供了一个标杆,多些主动进取、锤炼实干本领、不惧矛盾麻烦,保持锐意勇为的毅力、筑牢奋斗拼搏的韧劲,书写合格党员的故事,传递党性理念的价值,才能在组织和群众心中赢得“一席之地”,才是正确的政治晋升之路和“个人设计”打开模式。

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一手抓扶贫脱贫面临多重压力,对党员干部担当能力、责任精神和思维理念、政治定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呼吁更多“跑赢时间”的干部脱颖而出、率先垂范。因此,“跑赢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好干部的“自画像”,也是群众所盼、组织所需的干部形象。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间不负有心人。让“跑赢时间”的干部得“赢头”,是社会事业、发展实践、组织激励等的现实需求,也是经得起历史、人民检验的价值逻辑。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上,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举措,让“跑赢时间”的干部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冒出来,形成磁吸激励、凝聚群众基础、团结攻坚克难。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6

暑期里,一本名叫《中国神话故事》的书吸引了我,听后大家可别笑我幼稚哦,它之所以能吸引我,是因为它里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意义,让人读后感到舒畅万分。

这样吧,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谁也分不清它们,当时人们只能靠打猎为生,如果有人生病了,也不懂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经历了许久年之后,有一个名叫神农的部落首领,带着他的众多手下去寻找治病救人的草药,在一座山上,发现了许多花草,但山又高又陡,没有人敢上去,虽然手下不断地劝阻神农放弃,但他却信心百倍地想登上山顶去采摘。经过了百般周折,神农终于爬到了山顶,而且亲自去品尝各种百草的味道。传说中他成仙了,后人又称他为炎帝。

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万事开头难,而且要做好做成一件事情更难的道理。要取得成功,不是十分简单的事,它会有许多的困难险阻,如果退缩放弃了,那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相反,如果面对困难我们能迎头赶上,并且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那成功一定会是我们的,就象神农一样,努力了,奋斗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对我来说,知识就象是高山上的百草,我只有好好学习,不怕辛苦,多学、多问、多练,高山上的百草也一定会属于我。

这只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其它的故事也都非常的精彩,真是让人百读不厌。

中国故事的心得体会篇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或是光彩照人的明星;或是家缠万贯的富翁;或是小说中励志的主角,但是,面对席卷中国的病毒时,有一个人才最值得被当做偶像——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耄耋老人,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是他置生死与度外的勇气。他仿佛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自己扛住危险,把镇定带给全国人民。他就像是漫威里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他也是一位普通人。面对病毒,他也会害怕。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他也会疲倦。有一张图片传遍了网络:钟南山一脸倦意,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皱紧,忧国忧民之情一览无余。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照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的老人。也让全国人民以这不平凡的老人为偶像。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年老的他如此超负荷工作呢?是爱国的信仰。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没有精湛的医术去救死扶伤,没有精密的仪器去生产口罩,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去指挥交通。但我们应该心怀和钟南山院士同样的信仰:爱国。我们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很显然,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国家有难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就是支撑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认真上好一堂课,耐心整理一条笔记,勤奋背好一篇课文,严谨对待一道题。静坐家中,不出去给社会添乱。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能为国家做的。古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勤学,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一样报效祖国。

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有人心怀信仰。我们与抗疫人员们心连心,共渡难关。让我们向偶像学习,用爱国的信仰驱散疫情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