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武传的作文6篇

时间:2025-10-17 作者:couple

在写作文时,运用生动的动词可以让语言更加有力与鲜活,通过作文的练习,我们能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与创造力,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苏武传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6篇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1

苏武,是汉朝的一位中郎将,使臣。

有一日,匈奴派使臣来和汉朝谈和,并把匈奴扣押的所有使臣放了回来,汉朝见匈奴谈和便派使臣回礼,这使臣正是苏武。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使得苏武受到了牵连,匈奴便把苏武扣押了下来,让卫律劝苏武投降于匈奴。

卫律,原本是一个汉朝使臣,被单于扣押,在诱惑下投靠了匈奴。

卫律对苏武说:“苏武,在这里大王待我很好,他封我为王,手下有百万大将,何不留在此地享受荣华富贵?”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大骂道:“你是汉朝的子弟,现在却来劝我投降,如果我投降,不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去死!”说着,苏武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脖子上狠狠一刮,卫律赶快扶住苏武宣来太医,这时苏武的脖子已经受了重伤。

如果苏武投降于匈奴他完全可以享受到荣华富贵,如果他那么做了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所以他宁死不屈,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爱国忠贞,他是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这种忠贞爱国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可是上天仿佛和苏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居然活了下来,单于被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了,便开始折磨苏武,想让他投降: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当时正是冬天,苏武渴了就捧一把雪喝,饿了就撕一块羊皮毡吃,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苏武仍没被饿死。单于便把苏武发派到北海边,给了苏武七只公羊。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崽儿就让苏武回去。

北海边一片银白,刺骨的寒风咆哮着,雪没到了膝盖,寸步难行。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一直思念着家人,他用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当苏武回到汉朝时,手里依然紧握着光秃秃的旌节……

苏武这爱国、坚贞不屈和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一个苏武,好一个汉朝英雄!他就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我将像他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2

在我的语文书中,有一篇《苏武牧羊》的课文。在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英雄豪杰的荡气回肠的事迹。但这篇“苏武牧羊”的课文却让我真正理解“忠诚”和“坚守”的含义。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苏武,你真了不起”。

西汉大臣苏武怀抱着汉匈和睦的愿望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匈奴威胁利诱试图劝服他投降。但苏武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匈奴一气之下,将他流放到人烟罕至,地冻天寒的北海,甚至提出他放养的公羊生子方能释放他回国。

就这样,苏武在刺骨的寒风身着单薄的衣裳,饥食野草,渴饮雪水,手持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牧羊十几年。当十九年后,苏武回到祖国,人们望着两鬓斑白,手持光杆旌节的苏武,无不为其英雄气节而感动。

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深深震撼了我。有的英雄披坚执锐驰骋沙场,立下丰功伟绩;有的英雄胸怀天下,指点江山,谱写了不朽的传奇。但苏武却用这种默默的信守将他的爱国情怀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同样让我敬佩的,是他在漫长的十九年的岁月里,用坚守去对抗恶劣的环境。而我在学习中,时常会不自觉地夸大挫折,放大困难。苏武的故事也教我学会选择用信念去直面挫折,让自己更有勇气面对困境。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3

公元前一百年,汉武帝想出兵攻打匈奴。这时,匈奴的使者前来求和,并同时放还从前扣留在匈奴的大汉使者,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于是派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

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苏武刚到匈奴就遇见了一件倒霉的事。他的副手张胜和投靠匈奴的卫律的手下虞常是朋友,他们两个想把卫律杀了,劫持单于的母亲,然后逃回中原去。结果未能成功,就被识破。连累苏武也被怀疑是同谋。苏武在匈奴遭受严刑拷打,可是他宁死不屈。单于首先将他打入地牢折磨他,可他仍不屈服,饿了就吞下一块羊毛毡,渴了就抓把积雪,在地牢里苏武受尽磨难,可意志坚强,最后匈奴的首领无奈,只好把他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还发誓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再放你回中原。

北海气候恶劣,非常寒冷,常年积雪不化,即使这样的艰苦环境也没有吓到苏武:在这里缺吃少穿,晚上更是寒风刺骨,苏武辗转反侧,思念亲人让他难以入眠。他想对儿子说:对不起,我没能照顾好你。他想对妻子说:对不起,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他想对母亲说:对不起,我没有在您身边尽孝。而在汉朝,他的儿子已经死了,妻子已经改嫁了,母亲因为思念苏武眼睛也哭瞎了……尽管如此,苏武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坚决不向匈奴投降!

直到公元前85年,苏武才回到长安。他回来的那天,所有百姓都出来迎接他。看见他头发、胡子全白了,可手里却还拿着一个光杆子旌节,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苏武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4

下课铃响,我还沉浸在苏武高尚、不屈的民族气节中,深深不能自拔。同桌突然拐了拐我的胳膊,轻声对我说道:“如果你是李陵与苏武中的一人,你会选择哪个人呢?”

我愣了愣,便垂下头来,静静地思考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苏武虽是一个忠诚、有气节、热血爱国的人,但我却不是特别喜欢他的盲目忠诚与固执。数十载岁月,他就倚靠着那一根节杖度过,苦苦记挂着重回汉朝。面对卫律等人的威逼利诱,丝毫不为所动。但在汉帝那里呢?也许高高在上的天子早已忘了这个微如芥子的人物的存在,忘记了在遥远的荒蛮还有这样一个人为他死守着汉朝的尊严。

否则,又怎么会在十九年之后才把他接回汉朝呢?家中的亲人也离的离,亡的亡。帝王已经抛弃了他,陷他于家破人亡之中,他又何必还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何不早日归附匈奴,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呢?

相反,谁又能说李陵不爱国呢?他数次带兵击退匈奴,惟一的一次落败,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浴血奋战,兵尽粮绝,成为了俘虏。而武帝竟因小人之言,毫不留情地诛杀了他全家。他无路可退,降伏于匈奴也在情理之中。也许我并不能感受到封建帝制下的强权与精神桎梏,但要是今天的我,我一定会做得更狠,更绝然。

我忠心事君,君却如此待我,还伤我亲人。况且李陵这样的臣子只是汉帝众大臣中的一个。武帝晚年杀害的又何止是李陵一家人?李陵也只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我们都身处他这种情景时,也就不会讥笑于他的选择了罢。

我抬起头,毫不犹豫地回答:“李陵。”她苦笑着说:“我也一样。”

人生苦短,何不为自己而活。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5

一天,汉武帝上早朝,说:“为了表示感谢,让苏武出使匈奴,以示我大汉的友好,爱卿们看如何呀?”“没有人提出异议,那这事就定了。”苏武带着两个随从就出发了。他们经过了森林、沙漠、河流终于来到了匈奴,可是后来,随从中有一个人连累了苏武,苏武就被扣在了匈奴。

有一天卫津来劝苏武投降,苏不屈不挠坚持不投降:“你投不投降?”“不!”卫津当面把另一个随从杀了“你真的不投降么?”“不!”卫津被它的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折服,想把这样的.人才归顺自己,所以并没有杀他,让他在北海边放羊。北海边十分寒冷,环境十分恶劣,他时常吃不饱,有时甚至掏耗子洞,吃里面一些老鼠过冬的粮食。渴的时候抓一把雪喝,饿的时候吃皮带吞毛毡,即便这样也不会屈服于匈奴,他的心里始终想着汉朝。时间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旄上的毛都掉光了,他还未能回到汉朝。

终于有一天匈奴被苏武的精神和民族的气节打动了,放他回到了中原。老百姓都敬佩不已,所有的人都讲述他的事迹,连皇上也感动了。

关于苏武传的作文篇6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有一年,他作为汉朝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不料,匈奴人违反了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朝,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言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侮辱了使命,丢大汉王朝的脸。我假如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可天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

他一直放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悠悠十九载,已是两鬓斑白的苏武,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柱那根跟随自己十九年,却又是色已褪尽的旌节,高抬头颅,激动的流出幸福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