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优秀的作文常常能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赞屈原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赞屈原作文篇1
时间过得真快,立夏一过,天气马上热起来了,而今年的端午节也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赞屈原作文篇2
新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大夫屈原,因为我已经习惯于把屈原大夫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了。那么端午节是因屈原大夫而有的么?非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国。
先说端午节吧。据有关资料显示,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也有说蛟龙害人,人们在端午日画龙的.彩绘,划龙舟,是告诉龙我们是同类,不可伤害。
再说屈原与端午节。我们有一个共识是屈原是爱国的典型。屈原的爱国可以说是至死不渝了。他经历坎坷,起落多次,皆因为政者的王对之认识肤浅,外加“枕边风”的作用,屈原大夫就成了“罪人”。当他看到自己深爱的祖国被秦打败并占领的时候,以死抗之,投了汨罗江。到这来我们就会明白,原来祭祀图腾龙的节日怎么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是爱国这个情节在里面作用,原来投入江中喂龙的粽子一改作用,成了挽救屈原食品。
总的来说,端午节在先,屈原投江在后,只是屈原头汨罗江的时间是端午节当日,为啥不是其他日子呢?可能不仅是偶然吧?亲爱的各位读者,我们共同认识吧。
赞屈原作文篇3
从秭归的乐平里启程,打汨罗江畔那块屈原石旁经过,以诗情传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脚步丈量屈原坎坷的一生。
战国风云,群雄并立,大争之世,你抢我夺,弱肉强食,合纵连横,兼并覆灭,屈子何其有幸,生于强国大楚,而他,又何其不幸,虽受怀王一时重用,却又难逃奸人谗言。
怀王不听其劝,自恃强大,执意前往秦国,殊不知楚国的外强中干,已被看得一清二楚。怀王被扣押,秦国趁乱,攻入郢都。满城内,昔日繁华,烟消云散,国破家亡,悲怆哀痛,屈子伫立汨罗江边,心如死灰,连发九问,问天问地问鬼神。威王时的鼎盛、少司命的庇佑、将士大臣的舍生忘死,前朝旧事早已岑寂,而今,楚国已亡,楼起楼塌,只在一瞬。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日光流泻在汨罗江畔,耀眼若星,安能以我察察之身,受物之汶汶。淙淙流水边,是否是他逐流的身影,亘古于青天大地;旧日宫墙下,是否是他诤诤谏言、拳拳忠心,燃烧了楚国的河山?屈原的岁月里,没有春秋冬夏,只有一片心系天下,效忠君主的赤诚之心。
凝望江水,他抱石而沉,彰显了浩然千古的忠魂。
这是屈原的故事,亦是五月初五那日背后的'血色浪漫。
魂兮归来,屈子,你可知你为国尽忠、与国共存亡的坚定意志已流传了千古,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前进路上的动力?
魂兮归来,屈子,你也许不愿看到虎狼之秦赢得天下,但你的心里一定希望天下苍生安宁生活。繁荣与衰败本就交替更迭。而今盛世盛景,你的名字在泛黄史书上益发伟大。
赞屈原作文篇4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与诗人有关的而且是全民族的节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们对于屈原的理解或已离历史上真正的屈原很远,我们所能记录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迹中支离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却被许多人怀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义也因为有这些理解,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历史,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理想对现实的失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面临质疑和失败的时候,当我们的独特个性与大多数人发生冲突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避免发生冲突。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去融化冰冷的现实。他以古代的圣贤作为自己的榜样,但是却感受到了无限的`委屈和孤独,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在诉说这种委屈和孤独,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亲人都骂他、不支持他,还要他屈服。在别人的眼中,他太固执、太钻牛角尖,不容易沟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独之中。而在他逝后,却被人们怀念和追悼,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永不妥协的执着。
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悲剧而光辉的英雄,也铸就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珍贵的文化传统。鲍鹏山说:“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端午时节忆屈原,我要学习这种固执和倔强,也要学习他作为诗人的温暖和善良,让他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赞屈原作文篇5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大臣,他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撤职赶出都城流放到别处。在流放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自己有无能为力,他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写下了绝笔《怀沙》,然后便跳进汨罗江自杀。
我们小学生也要向屈原学习爱祖国、爱人民,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热爱班集体、爱护班集体的每一个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青少年儿童就合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黄”字,还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们都去看赛龙舟。比赛场上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发令枪一响,龙船似离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挡。队长一边打鼓,一边为队员们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下,队员们的力气也好像涨了三分。……
赞屈原作文篇6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是灿烂辉煌。
端午假期,粽香四溢,我们“知新”国学小书院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诵《离骚》,学经典,忆传统,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也知道了端午的由来。
屈原很有才华,所以职位很高,很多人非常羡慕妒忌恨他。于是,很多人就在皇帝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后来,皇帝一气之下贬了屈原的官职。
这时,秦国在攻打楚国,楚国为了求和,答应秦国的要求,与齐国断绝联盟关系,秦国就可以分六百亩土地给楚国作为补偿,昏庸的楚怀王高兴极了,立刻派人去齐国解除联盟关系。没想到,秦国只承认自己说得是六亩土地。就这样,秦国用作六亩地,成功的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给离间了。
从那以后,秦国猛烈地攻楚国,还打下了楚国的京都,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被侵略,五月五日屈原悲愤欲绝,悲壮投江而亡。屈原死后,人们为了防止鱼龙虾蟹吃屈原的尸体,往汩罗江里投粽子。划小船,后来变成了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也变成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初五,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我们不仅应该牢记屈原优美的诗句,更应该牢记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我们只能在时间的记忆中,守望过去,回顾历史,牢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绝唱!
赞屈原作文篇7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题记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是谁,孤独地伫立在那汨罗江边,久久的凝视着?是谁,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停追寻中感慨世事艰难?是谁,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的豪情壮志中体悟坚韧的意志?
是你,屈原!
楚国大殿上,你也曾贵为大夫。但因看不惯奸佞之人内外勾结,愤然拆穿他们的阴谋,也因此而遭受污蔑,就连那楚怀王,你一心匡扶的楚怀王,都误信奸佞,朝堂上下,把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你!你却一言不发,你对国家的忠心,苍天可鉴,何须辩驳!你只风轻云淡道;‘’为国事操劳一辈子,死,亦足矣!‘’
是谁,面对着残破的国家,悲怆万分却只能仰天长笑?是谁,在汨罗江边绝望的吟唱;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你,屈原!
秦国灭楚,你心已死。你将这一生的怨念,化作仰天长笑,化作这流芳百世的千古《离骚》。楚国灭亡,你这才华,再无用武之地。你笑,笑着天妒英才。你哭,哭这人生苦短。你问苍天为何如此这般?苍天无言。汨罗江畔,污浊的.江水打湿你的衣衫,遥望都城,眼前仿佛是金戈铁马在奔腾,是楚国百姓在呼喊……面对着滔滔江水,你义无反顾,抱石一跃!你那白的好似不然一点尘埃的身影,被浩浩江水所吞噬。你这一跳,结束了你这一生的悲哀!
只是,你可知,后认为纪念你,立了端午。你可知,你的精神,人人敬仰。你可知,你的传说,流芳百世!
汨罗江依旧奔腾,只是在无行吟河畔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