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精选8篇

时间:2025-08-28 作者:Iraqis

读后感写作让我们学会如何将抽象感受转化成具体文字,这是写作的基本功,大家在写读后感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精选8篇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1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得很。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地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吗?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贵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富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地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地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地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她说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她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地宰割!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2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3

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一味不可缺少的香料。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众多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古典小说的巅峰巨著。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也呈现在不同的情节,但他们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红楼梦》通过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刻而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满腔悲愤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惨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的轨道推向万恶的封建社会。以无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产的爱情。使她们在花季般的年龄里享受不到应该享受的快乐与幸福。我可以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4

我是觉得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喜欢,他对林薛两人的塑造都花了大力气,我也是两个都喜欢。玫瑰和莲花只要看,不需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极其不同的性格。他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却很真实,是立体的人物。

象有人说,林妹妹只会伤春悲秋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记得当初黛玉一个人进贾府的时候,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一分,还有仔细观察众人行为调整自己习惯来融入贾府。后来,她一个无父无母的女性,在贾府这种深宅大院生活(周围都是些捧高踩低势利嘴碎的人),除了贾母能偶尔照顾到她,没有人做她的依靠。身为一个女子,寄人篱下,没有任何经济基础,除了有尖刻的保护色,我想不到她还能做什么。

薛宝钗,父亲早早就死了,哥哥是个不中用的,母亲耳根子又软,她又怎能不小小年纪就有城府。但是我记得,她细心帮史湘云张罗诗会;她以自身事例耐心劝导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宝玉为黛玉起的字‘颦颦’唯有她叫过;黛玉的病需要燕窝(还是人参?),她得知后就从家里带去给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以往),还有一次冒雨送过去。她的城府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合格的媳妇人选,能让她进后宫。她这样才能在那个时代站住脚,还提携家里。她是商人之女,务实才最重要,不是吗?

宝钗需要一个知冷热的人,我觉得很对。在原著中,宝玉不正是一个知冷热的人吗,所以宝钗喜欢他是很自然的事。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5

我一遍遍地读着《红楼梦》。同是一本书,我却收获了不同的感受。

初读《红楼梦》

当我捧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红楼梦》时,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激动!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忽然有些看不下去了,书里讲的东西我觉十分无味。这时,我忽然想起“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这句话。如果我停止看《红楼梦》,不久吧珍宝抛弃了吗?再说了,《红楼梦》是经典名著,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书。想到这,我也就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读到最后,我读出了林黛玉的小肚鸡肠,王熙凤的狠毒狡诈……

再读《红楼梦》

我再次打开《红楼梦》时,少了第一次的热情,有的只是悲哀。

荣国府真是阴差阳错。当宝玉娶宝钗时,应该是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但在潇湘馆却是哭声一片。原来就在宝玉娶宝钗这个时刻,黛玉气绝。宝玉坚持了自己的最爱,但婚姻伴侣却不得不遵从父母的心愿。可怜宝玉最爱的人儿一生只落个“一缕香魂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读到这点,我不禁泪流满面,既哭宝玉的无情,也哭林黛玉的悲惨身世。

又读《红楼梦》

再拿起书,我上了上次的悲哀,有的只是愉悦。

引起我愉悦的是什么呢?就是《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蒋玉菡、宝玉、薛蟠、云儿等对令。大家都说得漂亮、文雅、流畅。到呆霸王薛蟠时,开始推推搡搡,最后看看他的嘴里蹦出了什么词: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里花烛朝庸起。

未了唱“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哈哈!哈哈!你笑不笑?

呆霸王薛蟠是个十足的地痞流氓。平常我们都会用贬义词来堆砌他。可高明的曹雪芹却不这样,他巧妙用薛蟠的言行来表现他的十恶不赦。

这也告诉我们:作文,要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6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在初读《红楼梦》时,我就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此曲声韵凄惋,销魂醉魄。有哪一种情,比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这更引得众宾泪沾襟?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在《红楼梦》中,应该歌颁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洁爱情。从小时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所以外开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局面。

从名着中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的绝世才华,尤其是在“黛玉葬花”里更能体现出来。“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无能为力的绝望与哀愁。

读完《红楼梦》,这使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尽管《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难道门当户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权利和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连自己最疼爱的亲人也要出卖?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7

用三天时间我废寝忘食地看完了我国的文学古典名著——《红楼梦》,这颗世界文学长河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不朽的灿烂宝石。

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断……无一不像一条清凉的甘泉洗涤着我干涸的心灵。透着那优雅的文字之美,古风之韵,我仿佛看到了这位流芳百世的作家——曹雪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笔尖耕耘着一页页文字,不知疲倦。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他像一头任劳任怨的黄牛,默默做着自己钟情的工作。啊,他终于完成了他呕心沥血的创造——《红楼梦》!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脸庞泛出金灿灿的圣洁的亮光……

书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时常引得我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怅望碧天。《宝黛相戏》让我的嘴角不由自主扯出一抹笑;《美晴雯命归西天》又让我情不自禁义愤填膺;《黛玉葬花》使我看到了这位多愁善感的佳人内心的敏感多情……总之一句话:《红楼梦》让我深深迷醉在一个充满古风的世界!但越往下读,我的悲愤、惋惜也随之而来。

封建社会的恐怖、肮脏远不是我们能想象的!而宝黛的爱情也成了这昏庸的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还有黛玉的含恨而逝,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罪恶,不是吗?

掩卷沉思《红楼梦》,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些身在宫廷,无可奈何的女子相比,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啊!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在我们的学习上有求必应;累了困了烦了,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和黛玉寄人篱下、无可奈何、伤病缠绕的生活相比,我们真的拥有了太多!

掩卷沉思《红楼梦》,我真的从心底感悟到了太多,太多……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篇8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终于又一次被我啃完了。虽然是第三次啃完,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等一些人物我都很喜欢,不过我最喜欢的,最让我感到惋惜的还算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不过在林黛玉身上也有一点高傲、爱吃醋。

就说,当紫鹃怕林黛玉冷,让林黛玉的丫环给她送来一个暖手炉,可是黛玉却借题发挥对丫环说:“你倒听她的.话,我平常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紫鹃本事好意,但黛玉却把她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如果说黛玉高傲,也不全是,我个人认为她的高傲是因为母亲的死而伤心过度养成的。不过黛玉也是一个

很善良的姑娘。

在这本书中我要学习林黛玉的善良,紫鹃的好心

......

我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