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岛2024观后感7篇

时间:2025-08-23 作者:lcbkmm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观后感,首先要对影片的进行深入分析,观后感的表达让观众在欣赏作品后,能够与他人分享感受,形成更广泛的共鸣,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黄金岛2024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黄金岛2024观后感7篇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1

没注意到这个电影3个小时这么长,我在下班后的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观看。看了两天才看完。这部电影是讲萧红的生平,一位颠沛流离的女作家,一位文青圈非常有名的女作家,但我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她。偶尔瞟过她写的小说的名字,叫做《呼兰河传》,一看就没有兴趣。所以,我并不是被电影的所吸引,而是被主演汤唯所吸引。

看过她演的《命中注定》,电影,也是一部小众电影,浪漫爱情轻喜剧,并没有什么过人的电影。但我喜欢她的自然的神情,可以很骄傲,也可以疯狂,可以很不知所措,仿佛她的表情没有界限,随心所欲。而且,我很喜欢她的眼睛,很有神,会说话。

所以,我去看了她主演的这部《黄金时代》。

说实话,这并不是我通常爱看的电影类型。

我喜欢的是轻松的、简单的、明快的电影。有深度的电影,我看不来。

但是,这部电影,拖沓、冗长、缓慢、深沉,色调灰暗,人物命运悲惨。我竟然能够平静地看完,并且看得如痴如醉。这不可思议。

我很喜欢电影里,汤唯为萧红配的音,一字一句,清晰分明,不缓不急。想起有一次,一人写信说我的声音是清凉的。可我觉得,她的声音能够给我那种清凉的感觉。就像一脉清泉,徐徐流淌,不论环境如何变换,它依然是那样,总也不变。以亘古不变的姿态,穿越过时间的河流,敲击人心。

这也不太像一部电影,像一部纪录片,夹杂着小片段,夹杂着作家们断续的回忆。它常常从人物的生活片段,插入到某作家多年后的口述回忆,又从某些文字里穿越回到人物的生活,从人物的笔下穿越到另一段时光。颠来倒去,就像我们也常常通过影像、文字,穿越到不同世界、不同时刻去生活一样。

通过影片,我了解到了一些萧红写下的文句,真的是清新自然,毫不矫饰,让人读着很舒畅,很亲切。以一种缓缓的调子,让你步入她营造的世界里。

但是,影片并不主讲她创作的事,而是主讲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不知道是悲是喜的短暂人生。31岁的人生,何其短暂,然而,她却经历了那么多波澜壮阔——在人看来,可能主要是悲苦。但是在一段悲苦结束的时候,该是会用一点快乐来终结它,才算是一段的结束吧。就算那不是快乐,仅仅是平淡,在她一生悲苦的基调里,已经算是巨大的幸福了吧。所以,我还是称之为波澜壮阔。

她怀孕过两次,每一个孩子都是上一段爱情,或者男人的结束。那两个孩子的结局,就像她爱情的结局一样。第一个不知所踪,第二个冰冷死去。她的第三个男人,这次并没有孩子,而是她用自己的死来宣告了爱情的结束。

我也不知道,那些男人是不是爱她的。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看上去是那么温暖,体贴。但另外一些时候,又显得那么冷漠和残酷。

第一个,汪恩甲,在她年少无依,流浪落魄的时候接济了她,然而却在某一天悄然离去,留下她身欠巨款,身陷囹圄——欠了酒店的巨款,酒店把她关起来,准备等孩子出生后,再卖出去。

第二个,萧军,在她最苦最难的时候,爱上了她,给了她巨大的生活下去的希望,像灰暗生活中的一束阳光,他们都没有钱,一起住过没有被子的旅馆,那是在冬天的哈尔滨,外面是零下二十几度的温度,没法知道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然而生活永远会给人机会,随着萧军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起来,两个人小说方面的才华,也使他们慢慢地都有了名气。他们好像在一起很多年,但应该又不久,不过他们经历了很多,从萧红被关在旅馆里,两人为六百块巨款发愁,到逃出来后第一次拿到家教的钱到地摊下馆子,到结识鲁迅先生,再到后来慢慢生活舒适,再到萧军结识了年轻的程女士,到萧红去日本散心,萧军又和另一女士纠缠,萧红被接回来,两人一起在临沂生活,直到抗战爆发,萧红要搬到西安专心写作,而萧军决定留下游击,两人就此各自别过,分道扬镳。但在火车上分离时,又分明那么难舍。等他们再次在西安见面时,就是他们永远分手的时候。

第三个,端木,软弱而懦弱的男子——萧红这么说过他,在萧军和她分手,她怀着萧军孩子的时候,依然决定和她在一起,在她生病卧床的时候,为她削苹果,用嘴帮她吸脓血。看到这一画面的时候,其实我是恶心的。但又觉得这好像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不过,在逃去重庆的时候,他用了唯一的船票先走。在香港沦陷的时候,他也把钱塞到萧红枕头底下,准备离开。这些又让我迷惑。可能,他也是爱她的,只是更爱自己。而萧军,爱她,奋不顾身,但他的爱也并不唯一。汪恩甲,故事太短,我看不出来,写不出来,也许只是年轻软弱,难以承担,但是应该也爱过,不然为什么会在最开始接纳那个曾经背叛过自己的未婚妻。

所以,我也不知道萧红的一生,是喜是悲。她永远都能遇到爱她的人,但那个人又不是永远,她不是他们的全世界。

不过,我看到萧红身上,那种沉默寡言背后的坚强,生命的力量,不屈。每个时刻,看上去那么无望,生无可恋的时候,她从没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认为生活中还有那么一点东西让她眷恋,我能看到她眼睛里那种生命之光。她挺着肚子,抽着烟,看见从楼下经过的小渔船,大声跟渔夫说:我是个孕妇,求您救救我。那么理直气壮。然后从二层高的小楼,沿着外墙的广告牌的铁杆攀援跳下。她挺着肚子,左右手各提一个大箱子,艰难又坚定地蹒跚前行,在看到船要开走的时候,努力跑了那么几步,却又在码头的木栈道跌倒了,她挺着肚子爬不起来。但我没有看到她流泪、号啕、绝望,她就那么静静地躺着,躺着,等着有人经过的时候,大声跟他说:你好,我是个孕妇,跌倒了爬不起来,您能帮帮我吗。她那时候很开心,终于有人来了,她依旧那么理直气壮,毫不委屈。

我挺喜欢她的,电影里的她。就远远这样看着的时候。

在现实生活中,我恐怕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朋友吧。执拗,太敢作敢为,离经叛道。

好在,我可以只喜欢电影里和文字里的她。就是这么任性。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2

中午没睡觉把朋友介绍给我看的《我的黄金时代》看完了,是一部中国大学校园的dv剧,很现实,很接近我们的生活。

以前从没关注过这样的电影,基本都是看些比较远离我们生活的片子,现在才发现,原来在现实中发现美好是多么的美妙!

前不久他介绍给我看的《我的太阳》和《十七岁的单车》也是这样的,也许这些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寓意: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故事中黄鹤和蔡楠的爱情其实是很美好,这段美好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只是傻傻的蔡楠刚开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却没有发现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的黄鹤,现实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有不少人为此错过了,失去了,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是过去……黄鹤最后还是去了美国,之后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与《我的太阳》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馨儿最后是没有去香港,留下和阿博在一起,但是现实中会有多少这样的呢?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女的家庭背景比男的好,所以他们的爱情在父母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面对很大压力,这就是现实!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3

电影《黄金时代》是一部人物传记版的故事片,整部影片风格略显沉寂,体现了导演对已故女作家萧红的深切缅怀与追忆,通过真实的故事还原了一位饱受生活之苦却仍然天真大气的女作家。从她生平事迹看虽然文章的创作风格上“离经”,但感情生活并不“叛道”,反而还总被那些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所叛,就像她遗弃自己的孩子那样,自己也总是被男人遗弃,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她那个想做一名普通女人过平凡日子的心愿。

自古文章憎命达,大多的优秀文章必须是经历过苦难的那些潇洒落魄的文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世态炎凉再加上落魄文人所散发出的那种独有的悲情色彩就更能很好的发酵成一壶陈年佳酿醉倒荧幕下的观众。而落魄文人大多都有一刻抛去私心杂念摈弃功名利禄后的纯洁之心,这纯洁之心就像是呼兰河上游坚冰融化的水,冰凉通明清无杂质,从远方而来又流向远方,任时光荏苒却永不枯竭,具有一股生生不息的魔力!

萧红一生都渴望能找一个体贴爱护她的男人,但是最终都只是个幻想。第一个男人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面子问题”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黄了。第二个由于男人嫉妒心强,在女人面前深感自卑而最终选择去前线抗战离开了她也慢慢疏远忘记了她。第三个是由于胆小怕死,逃难的时候撇下了萧红自己先溜之大吉了。而且最令人为之流泪的是每次她都怀孕的时候被男友遗弃。其实作为女人她只是希望能有个名正言顺的归宿,体贴爱护她就心满意足了。可就这心愿也终究未能如意。因为她所希望要的和男人给他的或者男人以为她想要的之间总是错位,不禁令人感叹,在那样的时代里,女人的这些基本愿望原来显得是那样的奢侈啊!

她一生都在漂泊流浪躲避战乱,甚至挺着大肚子时也照样是笔耕不辍漂泊继续,这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种薄命红颜总令人想到李清照说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那种漂泊,她的创作灵感游走于童年记忆里家乡的菜园和小说创作之间,生活的希冀游走于对男人的幻想和被抛弃的残酷现实之间。可以说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的这名普通女子,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但后人却在文学祠堂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丝慰借吧。

她的文学造诣颇受人们认可,尤其鲁迅对她的才华更是青睐有加。小说《呼兰河传》里的呼兰河这个地名总令人联想到北方的丛林草场山田溪流,咋听上去感受到了一派浓郁的乡土气息。我没有生活过乡下并未亲眼见过电影中那样浪漫的画面,然而反而更加体会理解萧红笔下“呼兰河”的那番意境。可能是人对于没见过的事物有更加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可能是“久在樊笼里”更容易被激起动物那熟悉并乐于回归自然的天性和本能的缘故。看了几段虽有点代沟,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股灵气与清新之风还是蛮好的,就如同他本人那样大气纯洁不拘于俗!

真的是一个纯真而无邪的女子。但是她的无知一样一直赤裸的展现出来,招人陷害却浑然不知,令观众同情怜悯。她的一生给人带来一种具有自虐倾向的快感,让性在撞击中升华,一个伟大的灵魂从电影中抽离出来,深刻地定留在你脑海深处。爱吧,朋友们,即使孤独,恨吧,朋友们,即使痛苦。在爱恨情愁中体会生命给你带来的厚重,让生命承受可以承受之重。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4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dqu;三八国际妇女节dqu;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dqu;国际妇女节dqu;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dqu;国际妇女节dqu;,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dqu;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dqu;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5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可她没有这么做。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6

赶上《黄金时代》的尾巴,坐在偌大的影厅正中间,最好的视角,以最舒服地姿态,准备着接受一场文艺的“洗礼”。有人说《黄金时代》是许鞍华反电影的学术作品,冗长而无味。但是可曾想,这就是时代,就是生活?

萧红的一生与苦难结伴,与抛弃相随,她抛弃了家人,任凭弟弟苦苦相劝也不愿回;她抛弃了第一个孩子,仅仅只看了一眼且伴随着惊恐;她抛弃了同甘共苦的萧军,选择了懦弱怕事的端木;她抛弃了萧军的孩子,闭眼逃离……种种表明,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担当的女子,可谁又来担当她的担当?谁又停止了对她的抛弃?

那个时代,名声重于一切,与表哥陆舜振私奔的萧红,声名狼藉,但是她不在乎!她以为,有爱就够了。但陆舜振不堪压力,弃她而。她离开家是,家人因为她一人,举家迁移,身败名裂,当弟弟苦苦相劝的时候,握着杯子的她,拼命地喝滚烫的咖啡,想掩饰内心的犹豫和不安,她明白,那个家容得下的不是她!她放下理想随未婚夫了,却在欠债累累的时候遭到抛弃,孤独坚强的她,还以为,未婚夫会回来。至于萧军,爱得深入骨髓,伤得也透彻心扉,最艰难的时候欢声笑语,开始安稳的时候包容不再,怀有孩子的萧红被萧军“成全”。当爱没有了信任,担当也就无从说起了吧?最后的最后,病中的萧红,拉扯着要走的端木的.衣角,她那么无助,她需要的只是一双安稳的手,在需要的时候握住就好,倦了的心神也就安了。

因为才情,萧军萧红相守相伴,虽然清苦,但是没有芥蒂。爱的最初总归是愉悦美好的。是什么让共患难的也易碎?如果没有朋友的“萧红比你有才!”,如果没有中学生女孩的出现,如果没有朋友妻的介入,如果没有端木的殷勤,如果没有……

如果爱!

萧军爱她,却在她被困旅馆时无计可施,最终是萧红自己挺着大肚子跳下窗户,她靠的是自己!萧军爱她,却几次不忠,无视萧红的痛苦隐忍,而萧红选择自行冷静,给自己孤寂。萧军爱她,却没成全她“只想安稳写作”的小小心愿,冰冷她的挽留,坚决选择分开,对于最后的抛弃,她没有言语,只有“痛彻筋骨”,也就不怕端木的“皮破血流”了。

平铺直叙和出景的旁白,我以为我也会困乏,但没有!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我竟苦恼着剧中的苦恼,紧张着那时代的紧张。仿佛在与这些文人们聊天,他们说,我听!听得出神听得入迷!

最后,她了,有人为她哭了。我为她高兴,她不用再害怕被抛弃了。她终于可以“安稳”了,只是不能再写作了……

黄金岛2024观后感篇7

看过她演的《命中注定》,电影,也是一部小众电影,浪漫爱情轻喜剧,并没有什么过人的电影。但我喜欢她的自然的神情,可以很骄傲,也可以疯狂,可以很不知所措,仿佛她的表情没有界限,随心所欲。而且,我很喜欢她的眼睛,很有神,会说话。

所以,我去看了她主演的这部《黄金时代》。

说实话,这并不是我通常爱看的电影类型。

我喜欢的是轻松的、简单的、明快的电影。有深度的电影,我看不来。

但是,这部电影,拖沓、冗长、缓慢、深沉,色调灰暗,人物命运悲惨。我竟然能够平静地看完,并且看得如痴如醉。这不可思议。

我很喜欢电影里,汤唯为萧红配的音,一字一句,清晰分明,不缓不急。想起有一次,一人写信说我的声音是清凉的。可我觉得,她的声音能够给我那种清凉的感觉。就像一脉清泉,徐徐流淌,不论环境如何变换,它依然是那样,总也不变。以亘古不变的姿态,穿越过时间的河流,敲击人心。

这也不太像一部电影,像一部纪录片,夹杂着小片段,夹杂着作家们断续的回忆。它常常从人物的生活片段,插入到某作家多年后的口述回忆,又从某些文字里穿越回到人物的生活,从人物的笔下穿越到另一段时光。颠来倒去,就像我们也常常通过影像、文字,穿越到不同世界、不同时刻去生活一样。

通过影片,我了解到了一些萧红写下的文句,真的是清新自然,毫不矫饰,让人读着很舒畅,很亲切。以一种缓缓的调子,让你步入她营造的世界里。

但是,影片并不主讲她创作的事,而是主讲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不知道是悲是喜的短暂人生。31岁的人生,何其短暂,然而,她却经历了那么多波澜壮阔——在人看来,可能主要是悲苦。但是在一段悲苦结束的时候,该是会用一点快乐来终结它,才算是一段的结束吧。就算那不是快乐,仅仅是平淡,在她一生悲苦的基调里,已经算是巨大的幸福了吧。所以,我还是称之为波澜壮阔。

她怀孕过两次,每一个孩子都是上一段爱情,或者男人的结束。那两个孩子的结局,就像她爱情的结局一样。第一个不知所踪,第二个冰冷死去。她的第三个男人,这次并没有孩子,而是她用自己的死来宣告了爱情的结束。

我也不知道,那些男人是不是爱她的。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看上去是那么温暖,体贴。但另外一些时候,又显得那么冷漠和残酷。

第一个,汪恩甲,在她年少无依,流浪落魄的时候接济了她,然而却在某一天悄然离去,留下她身欠巨款,身陷囹圄——欠了酒店的巨款,酒店把她关起来,准备等孩子出生后,再卖出去。

第二个,萧军,在她最苦最难的时候,爱上了她,给了她巨大的生活下去的希望,像灰暗生活中的一束阳光,他们都没有钱,一起住过没有被子的旅馆,那是在冬天的哈尔滨,外面是零下二十几度的温度,没法知道他们是怎样熬过来的,然而生活永远会给人机会,随着萧军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起来,两个人小说方面的才华,也使他们慢慢地都有了名气。他们好像在一起很多年,但应该又不久,不过他们经历了很多,从萧红被关在旅馆里,两人为六百块巨款发愁,到逃出来后第一次拿到家教的钱到地摊下馆子,到结识鲁迅先生,再到后来慢慢生活舒适,再到萧军结识了年轻的程女士,到萧红去日本散心,萧军又和另一女士纠缠,萧红被接回来,两人一起在临沂生活,直到抗战爆发,萧红要搬到西安专心写作,而萧军决定留下游击,两人就此各自别过,分道扬镳。但在火车上分离时,又分明那么难舍。等他们再次在西安见面时,就是他们永远分手的时候。

第三个,端木,软弱而懦弱的男子——萧红这么说过他,在萧军和她分手,她怀着萧军孩子的时候,依然决定和她在一起,在她生病卧床的时候,为她削苹果,用嘴帮她吸脓血。看到这一画面的时候,其实我是恶心的。但又觉得这好像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不过,在逃去重庆的时候,他用了唯一的船票先走。在香港沦陷的时候,他也把钱塞到萧红枕头底下,准备离开。这些又让我迷惑。可能,他也是爱她的,只是更爱自己。而萧军,爱她,奋不顾身,但他的爱也并不唯一。汪恩甲,故事太短,我看不出来,写不出来,也许只是年轻软弱,难以承担,但是应该也爱过,不然为什么会在最开始接纳那个曾经背叛过自己的未婚妻。

所以,我也不知道萧红的一生,是喜是悲。她永远都能遇到爱她的人,但那个人又不是永远,她不是他们的全世界。

不过,我看到萧红身上,那种沉默寡言背后的坚强,生命的力量,不屈。每个时刻,看上去那么无望,生无可恋的时候,她从没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认为生活中还有那么一点东西让她眷恋,我能看到她眼睛里那种生命之光。她挺着肚子,抽着烟,看见从楼下经过的小渔船,大声跟渔夫说:我是个孕妇,求您救救我。那么理直气壮。然后从二层高的小楼,沿着外墙的广告牌的铁杆攀援跳下。她挺着肚子,左右手各提一个大箱子,艰难又坚定地蹒跚前行,在看到船要开走的时候,努力跑了那么几步,却又在码头的木栈道跌倒了,她挺着肚子爬不起来。但我没有看到她流泪、号啕、绝望,她就那么静静地躺着,躺着,等着有人经过的时候,大声跟他说:你好,我是个孕妇,跌倒了爬不起来,您能帮帮我吗。她那时候很开心,终于有人来了,她依旧那么理直气壮,毫不委屈。

我挺喜欢她的,电影里的她。就远远这样看着的时候。

在现实生活中,我恐怕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朋友吧。执拗,太敢作敢为,离经叛道。

好在,我可以只喜欢电影里和文字里的她。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