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旅的作文7篇

时间:2024-09-12 作者:pUssy

写作文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式,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通过作文,我们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研学之旅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研学之旅的作文7篇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1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对每个人来讲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而日子就是路途中你经过的每一站风景,或美丽、或温暖、或忧愁、或喜悦。

我们既坐车又步行地来到了寅寺镇,和我们学校二、四、六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一起游览的。我们去了生态潜流湿地、生态园、树林、种植场、幼儿园、寅寺中学、“红色”基地等地方。我们去长见识、参观我们未来的校园,了解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在幼儿园吃的饭,但是在寅寺中学待的时间最长,我们在那的。阅读大楼里休息,在那里参观“红色”基地:主要就是讲的革命事业和一些历史的伟人。

在我们去的这些地方中,我最喜欢的是幼儿园那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很自由,可以随便玩那些有趣的玩具和滑梯,还可以看到那些平常看不到的一些动物,如那耀武扬威的火鸡。

让我记忆最深的地方就是树林了。在树林里,我看到了两种树,两种树干一样,但是树枝和叶子却大不相同,一种树,树枝和叶子都发黄,显的光彩照人,生气勃勃。一种树呢,则是发绿色的那种绿是一种翠绿显得欢快自在,一点儿也不拘束的样子,特别讨人喜爱,但是和黄色的树叶比仍略显不足。那个黄叶的树,树干和树枝的交界点,包着几层胶布,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讲解员抹杀了我心中的那团疑惑,原来这种树是稼接你们可以这样理解:稼接就是种一种树长大后砍去上面一部分。然后再找一棵树把上面一部分砍掉换一下位置,让转移到别的树上部分的树枝固定好,让它成为另一棵的上部分,这就叫做稼接了,当然这只是树的稼接,别的生物也有不同的稼接哦!

这次的研学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领悟到了中学的威严和向我发出的挑战。我会用我的努力和奋起直追的精神去,“打败”我的小学,“打败”将来的中学,同时,我也会接受更大校园的挑战!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2

今天早上整座城市笼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天气虽然很冷,也没有阻挡我们班大柏林村——体验做过门笺的乐趣。

一进大门,院子特别宽阔,有一排排平房,当然,最醒目的还是院子里的过门笺博物馆。导游叔叔带着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介绍了过门笺的历史。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小小的过门笺竟然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岁月。

相传过门笺也叫过门钱。过年时随着风吹和鞭炮震响,过门笺散落在地,寓意着落财。还有一种说法,那个叫“年”的怪兽,最怕五颜六色,所以百姓们就用七色过门钱贴到门楣上,这样怪兽就不敢进门了。

然后我们开始参观各种各样的过门笺,有紫的、红的、绿的、蓝的,因为有个成语叫紫气东来,寓意着吉祥,所以颜色最多的是紫色。导游叔叔还介绍了,里面最有名的过门笺,上面刻着紫气东东来,下面刻着五谷丰登,两侧分别有两个小老鼠,身上有钱币的是公的,带花的是母的,他们抬着粮食,看上去非常高兴的样子。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几十年前人们用过的物品,有电视机、音乐盒、台灯、纺线车,还有长长的烟斗。

终于盼到做过门笺的时刻了,我们高兴极了。我先用刀子对着黑线边缘再用锤子轻轻一打,然后再对着一条黑线,轻轻一打五颜六色的纸屑,纷纷掉出来,刻着刻着有有一条弯线出现在我眼前,这可急坏了,怎么办?我看到了桌子上有一大一小两把弯刀,我灵机一动,拿起大弯刀放在上面,正好刻了出来,一叠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出炉了,我高兴地拿起来,妈妈快速给我拍了照。

今天做过门笺,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过门笺的艺术魅力。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朗朗上口的话语都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中;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位很伟大的人物。

7月30日,我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和家长,一起乘坐大客车,来到了孔子的出生地:尼山,进行为期一天的研学之旅。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充满期待的出发了。

历经两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统一换上了导游为我们准备好的汉服,带上耳机,跟随导游及讲解,踏入了尼山圣境的大门。刚进大门,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导游说我们很幸运,受到了洗礼。大雨停后,我们继续前行,着汉服漫步夫子长堤,在金声玉振广场我们礼拜先师。这里的孔子铜像高达7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建成这么高的,它寓意着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

礼拜先师之后,我们来到了大学堂,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先去看了一场金声玉振演出,灯光、机器、舞台加上演员的配合,整场演出十分壮观。演出讲的是孔子的一生:从盘古开天,到女娲造人,再到孔子出生、开智......最后的衣锦还乡,现场的观众反应热烈,掌声连绵不绝。

演出结束后,我们去吃午饭,下午我们又回到了大学堂,参观了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厅,导游给我们详细解读七十二贤廊,我们还参与了仁厅的手读《论语》活动,现场一人一笔一纸,一笔一划中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

参观完大学堂,我们换下了汉服,乘车前往尼山书院和夫子洞,其中夫子洞我最感兴趣。据说,孔子的父亲当时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生了九个女儿,可当时女孩是不能继位的;第二位夫人生了一个男孩,但男孩身体有残疾,也不能继位;第三位夫人也就是孔子的母亲,当时只有十八岁,而孔子的父亲当时有六十多岁,就在孔子出生后,因为孔子父亲与母亲年龄相差太大而不被他人接受,又看到刚出生的孔子其丑无比,所以就把孔子抛弃在一个山洞里,过了几天,孔子的母亲还是放心不下孩子,又回到了那个山洞去看孩子,只见在婴儿的旁边卧着一只猛虎,另外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在洞口守护,扇着翅膀为他祛暑孔子母亲觉得孔子不凡,于是又抱了回来,当时的那个山洞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夫子洞”,这个故事也就随着历史流传了下来。

参观完全部景点,我们开始准备下山,在集合地点统一乘车返回,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累得东倒西歪的睡着了,虽然有点累,但是累并快乐着。这次的研学,让我知识大大的增长,让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了何为“孝”,更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这次的研学会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4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要去曲阜了。

一大早我就醒了,我赶紧穿好衣服后,就去吃早饭了。吃完早饭,吃完早饭后,爸爸来接我了,我们就一起出发了。到学校了,爸爸又嘱咐了几句后,就走了。我兴奋地进了校园,排好了队,就等就等着大巴车来了。过了好一会儿,大巴车终于来了,我们就一起出发了。我们在大巴车上又是猜字谜,又是唱歌,好不热闹。过了好一会儿,我们终于到曲阜基地了。到了下午,我们就起去了三孔。

我们先去了孔庙。听老师说,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古代只有皇帝才能进去。所以,我们今天能进去,是很幸运的。我们从正门进去后,我的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我们继续向里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座庙前。我进去一看,原来这里是放孔子和他的后人牌位的.地方。我看了一会儿,我们就走了。我们又去别的地方参观了一会儿,我们就又去孔府了。孔府是孔家后代的家。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了,所以里面也没有人了。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一扇非常特别的门。老师说那扇门很贵重,一般都不开。我们又去看了別的东西后我们就去了孔林了。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听说孔林占地三千亩呢!我们向里走去,不一会儿就二自见了一看见了一座座石碑。听老师说那些石碑是用来祭祀的。我们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了一座座醒目的墓碑。我们在孔林里面走来走去,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孔子的墓前。我为他献上最美的花。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5

盼啊盼,盼白天盼黑夜,终于盼到了研学这一天。

清早,我听到了闹钟的响声,立马起床换好衣服。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吃过早餐,飞速跑到楼下。路上,爷爷知道我的激动心情,在安全的情况下把车开到最快,一会我就到达了学校。

到校后我飞速的跑到教室与同学们会合,待所有的同学都到齐后,老师交代了安全事项我们就排队上了一辆大巴车。

刚上高速时,车上还挺安静,待车子进入到武汉市区后,一阵阵“呜”“哇”“哦”的声音时时把我吵醒,因为太多的事物和景象在平时我们没有见到过,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我们的车子到达了基地,一进大门,一股严肃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顿时感到了军训的严格。

到达目的地后,老师先划分好寝室,让我们把行李和随身物品放好,每个同学领到迷彩训练服后迅速换装,就都到楼下集合了。

不愧是军训的场地,没有草的地方被太阳晒得都裂开了,有草的地方也不像平时看到的草那样湿润,再看教官脸上严肃的表情,我咽下了口水,心里立刻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开始训练了,那感受,我的妈呀!又累又渴又热,尽管我们被教官训得快“没有人形了”,这太阳公公也毫不留情,嘴里喷出火焰,身上不停的散发着热量;尽管我们已经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但太阳公公却玩得很开心,汗水从它身上不停的流,蒸发成强烈的热气往我们身上贴。

令我印象最深的事,是在军训中场休息时,我的喉咙干的冒烟了,就在这时,一位同学拍了拍我的肩膀:“嘿!你没有带水对不对,要我借你吗?”说着,她把水杯往我手里塞。像往常,我还会客气的还给人家,但现在我已经忍不住了,说声“谢谢”后,大口的喝了起来。

这位助人为乐的同学让我感动,但是酷热难耐之时,训练依然必须坚持。此时的我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就盼望着早日结束这残酷的军训。

转眼,残酷的训练结束了。虽然累,但我还是很怀念这三天被教官训和同学一起受苦受累的日子。在即将踏上返程车时,三天来接受军训的每一幕都历历在目,心里又莫名的怀念。

我们到达学校,在校门口见到了家长,不曾离开过家长的同学,与家长们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次分别,让我们长大了许多,倍加珍惜有家长呵护的日子。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6

本周我们要开展一次研学活动,目的地是徽州博物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不安分了,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大家安静!明天早晨按平常时间到校,晕车的同学记得带晕车药,还有,不要带太多零食,有午饭。好,就这样,放学。”老师宣布道。

夜晚,我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开始研学之旅了,激动得睡不着。我透过窗户看见了星星,发现天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格外的耀眼。看着看着,我就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我们本次研学之旅的第一站———徽州文化博物馆。在这里面,我第一个看见的是一个明代的瓷瓶,上面画着一只凤凰,在凤凰的下方是一条河,上面还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懂。随后,我们跟着导游边走边听解说,学到了不少古代知识。

出了文化博物馆,我们就来到了一个让个口水直流的博物馆———徽菜博物馆。我们从头开始看,第一道菜红烧臭鳜鱼,虽然不是真的菜,可还是很馋人。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个摆满菜的桌子(菜不是真的),大家都赶快围了过去。我走过去看了看,红烧狮子头、炖鸡、红烧牛肉……各种菜应有尽有,我的口水都已经流了出来。我赶快走了出来,不然的话会被馋死的`。

研学之旅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木雕艺术中心———徽字号。我们第一车的同学去二楼制做诫尺,每人都发了一把尺,我们的任务就是给尺子上的字和脸谱上色。我们先拿起毛笔沾墨,给“无梦到微州”这几个字上色。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不留神就会涂出格。经过了半小时的奋斗,我终于完成了,真是不易啊!

通过参加此次的研学之旅,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打拓展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研学之旅的作文篇7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校外之旅。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暂时告别熟悉的校园,走出校外,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第一站: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大巴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张张笑脸上流露出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我们到达目的地后,一个简短的开幕式,就开启了我们的“红色之旅”。

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听着四周潺潺的水声,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这里的景物是那么的朴素、怡人,却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瞧!那参差不齐的黑岩,就是著名的景点之一:黑石沟。在抗战时期,它曾为八路军挡过不少子弹;在它隐蔽狭窄的石洞里,也隐藏过不少伤员。再看那气派的地主大院,也曾是电视剧《红高粱》的拍摄场地之一。继续前进,就到了人物展馆,肃立的石碑、静默的文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拼命保卫党机密(《联合会刊》)的王换于、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抗美朝援朝小车队队长李家才……是他们,用不懈的努力,促进了抗战的胜利。因为感人至深,所以历久弥新。缅怀先人,铭记历史,树鸿志,练本领,勇担当,才是一个新时代青年应做的事。

日近晌午,肚子准时地奏起了“饥饿进行曲”。来到了饭点,大家走进餐饮中心,享受午餐。一道道菜上来,诱人的颜色与香味令人忍不住想将其一扫而光。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有热心盛饭的,有主动打水的,同学们互相调侃,谈笑风生,好不热闹。为了玩得尽兴,有人自告奋勇买来一瓶可乐,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同学们相互碰杯,一饮而尽。

第二站:朱家林

经过短暂休整,我们再次登上大巴,来到了下一站:朱家林。事实上,朱家林并不是一个景点。我们通过短片认识到,它是一个具有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特点的'田园综合体,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各种文创作品、平面茧技术流程以及特色传统民间艺术。在朱家林生产出的苹果,全部不洒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打造绿色食品。接着我们来到了郑州果树研究所沂南果树实验站。在这里,我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大自然,了解了自然农业发展的大致过程。

站在田垄里,耳边刮过一阵清冷的风,远处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天边一抹夕阳半醉,把金光洒向无尽的田野。捧一把泥土,感受它温热的气息;捧一把泥土,就仿佛与大地取得了联系;捧一把泥土,内心静静地感受它的朴实无华……

我们再次登上大巴,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前进。路两边长满了粉黛乱子草。它们聚在一起,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迷人的粉色,好似少女脸上的红晕,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抬头仰望,层叠的岩石错落有致、刀切一般。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我们迈着疲惫的步伐踏上了返程的路。我恋恋不舍地望着窗外飞快掠过的景物,在心底向它们告别。生有涯,而知无涯。我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之余,多感受、多接触大自然,不断探索,拓展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