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7篇

时间:2023-06-07 作者:Indulgence

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是可以推动工作前进的,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让我们了解知道人物的精神,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7篇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1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有人把这次的新冠疫情比作时代的一粒灰,砸到个人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山,个人根本无法承受。可是在那山下,有党和国家的肩膀为我们撑起“生命空间”,有千万基层干部为我们递来“生命之水”,还有无数时代的英雄矗起的一座座“丰碑”。

时代的灰是肮脏的,却有人把它揽在身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条生命被它吞噬,它所过之处就预示着灾难和死亡,人民憎恨它、恐惧它、逃避它,唯恐沾染半分。但这个时代总有人选择“逆行而上”,他可能是孤身乘坐动车前往武汉的钟南山院士,可能是连夜驱车为武汉人民赠送瓜果蔬菜的憨厚大叔,也可能是自愿加入援鄂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专家学者也有朴实农民,他们身上有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敢与灾难搏斗的精气神!

时代的灰是沉重的,却有人选择负重前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新冠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这意味着普通群众不能放松警惕,更意味着基层干部不能松劲泄气。诚然许多疫情严重地区的基层干部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在高负荷工作,甚至直至今天都还在没日没夜地参加防控,可是基层干部是最靠近群众的一道防线,基层防控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疫情防控大局的成败。基层干部确实很苦很累,可是肩上扛着责任,手里握着群众的安危,耳边还有党的嘱托,不能松一松、歇一歇,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兵”“守卫者”,负重前行,方能一步一个脚印。

时代的灰是冰冷的,却有人用心将其温暖。新冠病毒是冰冷的,生命的逝去更是悲凉的,但党和国家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党的领导可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统一指挥部署,做到“全国一盘棋”;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医疗用品、生活物资、心理疏导等等各个方面牢牢竖起“安全线”“防护网”;党的组织支撑起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讲政治、守规矩,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给新冠病毒重重“一拳”。党如同朝霞划破黑暗,给这个时代增添了一分守护的温度。

时代的灰落下,有的人在急着为群众买菜买药,有的人在忙着入户排查挨家登记,还有的人在风雨中沉睡化作了丰碑,而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不是时代造就了“丰碑”,而是一座座“丰碑”温暖了这个时代。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2

“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自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更深切地感受到青年人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从黄冈到鄂州,变的是距离,不变的是牵挂。“接上级通知,所有公职人员取消休假。湖北省鄂州市外的同志不得上班,时间另行通知”,1月26日镇工作群里发了这样一条通知。彼时的我因春节已返回湖北黄冈老家,在家里一直关注着疫情形势变化的我,在看到群里的通知后心里更加焦虑。走村入户摸排、宣讲……在群里看到领导、同事们紧张的工作状态时,自责、愧疚涌上心头,多希望此时能与他们一起战斗在华容、战斗在防疫一线。“在家里也得为防疫做点什么”,我心想。于是1月28日我便向领导申请了在家线上办公,能做的事情虽不多,但却让我觉得此刻我与他们在一起战斗。我每天醒来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新闻,期盼着疫情形势能够好转、期盼着能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半个月后,当得知依申请可返回工作单位时,我便立即向鄂州市华容镇及老家这边同时提出了返岗申请,再次走进华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近与心安,也才明白原来这个工作了近半年的地方已然成为了心中那份割舍不掉的牵挂。

从一岗到多岗,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情怀。返岗后,我开始直接参与防疫各项工作。如果说之前是处理较为纯粹的办公室工作,那么在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便是机动灵活、一人“多岗”。从防疫宣传、统计报表、发放物资到办公室的其它各项日常性事务,不同角色间的切换,忙碌、疲倦却又非常充实。当深入村(社区)一线挖掘防疫典型、先进事迹,刊登在各类媒体平台、弘扬正能量时,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当加班加点统计各类数据,确保镇指挥部精准掌握全镇各类人员的情况时,我感受到了防疫的底气;当发放贵州援鄂的爱心蔬菜,看到爱心蔬菜发放到户、到人时,我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关怀;当接待上访群众回复信访件,核实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时,我感受到了心底小小的成就感。16719户54020人的情况摸底统计,发表在鄂州日报、今日头条等各类媒体平台上的27篇宣传报道,100余件信访件的回复与办理、10余次的物资发放……都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在防疫工作中的参与感。萤火之光虽不及皓月,亦能照亮黑暗,战疫期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份愿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家国情怀。

从战时到平时,变的是状态,不变的是责任。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防控从全面防控转向精准防控,伴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各项常规性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铺展开来。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本就忙碌的办公室工作在此时显得愈加忙碌,从筹备会议到准备各类材料,从回复办理信访件到发文收文,连轴转成为了我工作的常态。厕所革命、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各类村级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常常在用脑用心的同时还需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无论是战时状态的防疫还是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的“平时”,“5+2”“白加黑”都是乡镇工作的状态,但是只要想到在这里我们是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在这里我们代表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内心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都会油然而生。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乡镇干部要有“四心”(即初心、虚心、信心、耐心),如今通过近一年的工作,我觉得在之前“四心”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一份“责任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接地气、有底气的乡镇干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同样作为一名直接参与了防疫工作的“90”后,我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欣慰与激励,也深知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成长为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3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用“理想信念”彰显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时刻指引着我们青年一代在任何时刻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十九大号召青年以“奋斗的青春”谱人生华章,以“灵魂的归巢”追中国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拼搏奋斗”收获青春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七十一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用奋斗把青春梦想耕种于祖国沃土,在火热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收获青春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4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

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5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手机和wi-fi信号,有充足的食物和合适的温度,在一个房间里,你能待多久?没想到现在竟变成现实。

这次的春节没有火红的灯笼,没有响亮的鞭炮,没有亲友的团聚。街道上空无一人,星星点点的商铺里,戴着口罩的顾客匆匆忙忙,仿佛互不相识,没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疫情注定它是充满血与泪的,当疫情发生与武汉市,先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越来越猖狂,于是国家并下令封城,这一大举动,立刻先动了中国人民的心,在封城前十个小时,有30万人以“米”形去到中国各地,至今病情仍没有被压制住,人在急速上涨。

在这时,有一些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人们出现了。他们的出现如天使降临人间。

医院里,穿着防护服的白衣天使们顾不得休息,没日没夜的挽救着被病毒侵害的,鲜活的生命。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与亲人共度佳节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战斗在第一线,甚至连小憩片刻的时间都没有。每日戴着厚厚的口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工作数十小时。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给别人,自己却与死亡拥抱。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之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次与疫情对抗中,有一位老人更让我感动,他就是八十四岁钟南山老先生,站在一线同病毒做斗争,仍然为了我们的每个人的健康做着斗争,在疫情面前,这位耄耋老人是最有力的战士。连日来,他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一位老战士,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他的全部。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6

对于2020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

一马当先,甘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有为抗战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战抗战甘当志愿的青年战士;有为抗战投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他们一切行动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他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我们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战“疫”面前,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抗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用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2023先进事迹报告观后感范文篇7

2020年的春节如期而至,大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门前贴上福字,挂上了寓意吉祥的春联,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好光景。

正当人们要开始美好的旅行计划时,一个像“抢劫犯”一样的事物,无情地夺去了所有美好计划。它是谁呢?没错,它就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

它出生在湖北武汉,据说诞生在野生动物身上,比如蝙蝠、竹鼠、獾等动物,看起来似乎十分平淡无奇,但它其实蕴含着强大的感染能力,这种病毒牵动着全国、全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因此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人民进入了“不出门,就是为国做贡献”的非常时期,往日繁华的大街也成了一座我们“最熟悉的陌生城”了。

但这时人群聚集最多的.,又让人最揪心的地方那就是医院了。让人敬佩的是在前线工作着的“白衣战士”,用生命为我们打仗,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日以继夜,不辞辛劳与病毒殊死搏斗。最让我敬佩的是那位84岁的老人了,他曾在2003年有过“非典型肺炎”治疗经验的特技专家钟南山院士。在这次疫情来临时,他放弃了自己本该在家安度晚年的生活,义无反顾的冲上前线,连夜展开工作,不顾一切的研究病情,视频中的他眼里含着泪花,日夜操劳的红肿的眼睛,让人看了不禁感到心酸和崇高的敬意。向钟南山爷爷致敬!向奋战在前线的白衣战士们致敬!

作为小学生的我,现在能做的是安心在家,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聚餐,我还会在网上发些视频呼吁大家和我一起行动做好防御措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众志成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可恶至极的病毒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