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的逻辑和思路,一个清晰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专业能力,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轮胎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难度要求,想出合适的办法完成任务,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推、搬、翻轮胎等动作锻炼上肢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善于克服困难和合作的精神,体验玩轮胎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轮胎若干。
2.环境准备:在场地两侧画两条线。
3.经验准备:幼儿能熟练滚轮胎。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玩游戏“摸一摸、不许笑”,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面对面站成两列,间隔6m/8m。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进行游戏热身。
2、幼儿通过用推、搬、翻轮胎等动作锻炼上肢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1)滚轮胎:幼儿单手或双手向前滚轮胎,熟悉材料和场地。
引导幼儿按原队形站好。请一列幼儿手持轮胎,将轮胎滚出,交给对面的.幼儿,然后迅速跑回原点站好。对面的幼儿接住轮胎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要求轮胎要挨地滚动,不能倒下,交给对面的小朋友方可完成自己的任务。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何将轮胎快速、安全地滚到对面的小朋友那里,然后自己以最快的速度站回原点。
小结:把握好轮胎前进的方向,双手用力往前滚轮胎,然后快速跑回来,这种方法最快。
(2)搬轮胎:幼儿搬起轮胎运给对面的小朋友。
引导幼儿交流:抓住轮胎的什么位置最好搬?
(3)鼓励幼儿创新玩法,重点指导幼儿“翻动轮胎”的动作,探究运轮胎的其他方法。
3、请幼儿坐在轮胎上,听指令拍打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放松活动。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时常能够看到孩子们在公园里捡起枯树枝耍来耍去,学孙悟空练本领的情形,《纲要》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本次游戏选用纸棍为游戏主材料:安全环保、坚固耐玩。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并亲自尝试纸棍的各种玩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及“纸棍”的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幼儿自由(或两人合作)探索玩法—小组合作探索玩法,最后将玩法融会贯通进行竞赛游戏。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练习并提高基本动作的练习,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在合作游戏的过程获得游戏的乐趣。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同时注重了合作能力的锻炼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玩纸棍,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发展走、跑、跳等动作。
2、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遵守游戏规则,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3、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纸棍若干
2、辅助材料:报纸球、易拉罐、皮筋、啤酒桶积木、网球、鞋盒等
3、、平整的空场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热身:纸棍操
听音乐,带领幼儿利用纸棍进行热身:活动脖子、腰背、手臂、腿部等各部位。
二、一物多玩(重点):好玩的纸棍
自由探索
1、要求: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去玩一玩!
2、集中交流:你(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玩纸棍的?请个别幼儿展示,适当玩玩别的方法。
分组合作
1、任务与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玩纸棍,并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合作玩纸棍(如跳格子、过小桥、炸碉堡、开火车、钻山洞、小马跳等等),游戏中不拥挤,不碰撞注意安全。
3、集中:互相交流各组玩纸棍的方法(请小组长介绍)
4、再次活动(尝试用其它小组的方法玩一玩)
比一比
1、选择一种幼儿感兴趣的纸棍的玩法进行比赛
2、幼儿进行练习
3、组织幼儿进行比赛,提醒幼儿方法正确、遵守规则进行比赛
4、集中交流比赛情况
四、放松活动:放松腿、手臂、脚踝等部位,回活动室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纸条创作的快乐。
2、学习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制作水果,动物等有趣的图案,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和包装纸,剪成长条等。
2、剪刀,双面胶,a4大小色卡纸(也可其他纸代替)每人一张,彩笔。
3、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
4、幼儿用书第四册第16—17页。
活动建议:
1、欣赏纸条制成的手工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请幼儿看看是什么,说说是怎么做的。如:西瓜的环纹可以用滤纸条折成波浪状,葡萄可用紫色纸条粘成许多小圈等。
2、演示纸条小蜗牛的制作方法,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幼儿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用一张纸条从一端卷到另一端,做蜗牛壳,粘在另一张纸条上,画上小蜗牛的眼睛,纸条小蜗牛就做成了。
请幼儿边欣赏纸条蜗牛,边欣赏老师说儿歌:
小纸条,变变变,变什么?
变只蜗牛慢慢爬。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模仿蜗牛爬的动作学说一边儿歌,增加趣味性。
3、幼儿制作。
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进行纸条创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在选择用多种纸条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尝试用双面胶把卷或折的纸条粘在色卡纸上。
4、提醒幼儿可合作完成作品。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对水产生兴趣,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更换“小水滴的旅行”墙饰、灯上有许多小水滴型的垂挂物
创设问题情景,了解幼儿对“水”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施教。
一、引导幼儿观察班内环境变化,引出“水”的主题。
二、利用问题情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围绕幼儿谈话进行提问:“谁最喜欢水?你为什么喜欢水?”
四、了解幼儿有关水的日常生活经验,并丰富幼儿经验。
提问“你知道水可以做什么吗”
孩子们对班上的变化感觉很敏锐,他们能够很快发现变化,说明了他们对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需要从小就进行培养的,只有教师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吸引孩子去观察、去发现,从而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而幼儿对观察的兴趣也直接决定了他们以后对学习的态度,这是值得教师去注意的问题。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报纸团自由游戏,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
2.尝试朝目标进行投掷,锻炼手臂力量,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纸球玩法:
1.夹纸球:学习用双脚前部夹纸球,跳起用力抛出。
2.踢着纸球跑:边把纸球踢向前方,边跟着纸球跑。
3.投掷纸球:朝墙壁投掷纸球。
游戏:投掷飞碟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两位教师分别顶着雨伞变身“飞碟”,朝不同方向跑动,幼儿在固定范围内向“飞碟”进行投掷,看谁投的准。
游戏规则:
1.要朝目标物“飞碟”进行投掷;
2.投完以后可以迅速将纸团捡回来继续投掷;
3.不能碰到“飞碟”,否则会触电,游戏停止。
活动反思:
让幼儿与教师一同游戏,由于幼儿是第一次玩游戏,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和基本动作。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特性,发现其不同的吸水性。
2、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3、认识记录纸,学习记录的方法,同伴之间能团结协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初步了解纸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的名称。
2、材料:毛边纸、报纸、牛皮纸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脸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报纸、毛边纸、牛皮纸。
1、让幼儿摸一摸,初步感觉纸质的不同。
(1)今天纸条宝宝我们做游戏,看看有哪些纸条宝宝,你们认识吗?用手摸摸它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毛边纸、报纸、牛皮纸)
(2)它们的名字是:牛皮纸、皱纹纸、毛边纸。我们来摸摸它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让幼儿动手撕纸,进一步感觉纸质的不同。
(1)纸条宝宝会变魔术,变变变,看,他们变成什么了?(小纸片)是怎么变的?(用手撕的)请你们来变变看。
(2)在变的时候,哪种纸条宝宝最容易变成小纸片呢?(毛边纸)
3、猜一猜,谁吸水快。
如果把这三种纸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谁吸水最快呢?
(二)游戏:好玩的纸
1、玩纸船
(1)纸宝宝变呀变,瞧,它们变成什么了?是哪些纸宝宝变的?
(2)如果把这三只小船放进水里,猜猜谁会最先沉下去?
(3)介绍记录纸,学习记录方法:小朋友们猜的都不一样,我们来把猜的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先找到有小船标记的房子,后面分别是牛皮纸标记、报纸标记、还有毛边纸标记。在第二层房子里有一个?它叫小问号,如果你猜是牛皮纸的小船先沉,就在小问号这层房子里,在牛皮纸标记的下面打个钩。)
(4)操作实验:幼儿分组合作,将3种纸盒同时放进水中,观察细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提醒幼儿不能用手碰小船。)
2、水中开花。
(1)纸宝宝心里很高兴,变成了许多花,猜一猜把三种纸宝宝变的花放在水里,哪种纸花最先开放?把猜的在记录纸的第二幢房子里记录下来。
(2)幼儿分组合作,将3种花同时放入水中,提醒幼儿放的时候花瓣朝上,比较不同质地的纸在水中变化速度的差异。
(3)你发现了什么?哪种花最先开放?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三)观察记录表,讨论实验的结果。
1、幼儿讲述,发表见解。
(1)我们把游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了,在你们的记录纸上,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2)你发现哪种纸吸水最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纸吸水有快有慢)
2、小结:今天我们玩的这几个游戏,让我们知道纸质不同,它吸水就有快有慢。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和幼儿一起玩“小水滴赛跑”的游戏,进一步了解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根据纸的性质了解其不同的用处。
好玩的球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感官感知冰的特性。
2.体验参与小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样东西,谁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是冰呢?冰是怎么来的?
2.感知讨论
(1)幼儿玩冰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比较发现
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冰变成水?
3.冰块实验
(1)介绍材料及方法
出示记录表及实验用具:把冰分别放入冷水、温水、热水中,比一比哪一个会融化得比较快。
幼儿猜想
(2)幼儿实验并记录
(3)交流验证:把冰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水温越高,冰块融化得越快。
4.拓展延伸
继续进行水结成冰的实验,如做冰花等。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冰锅盖”,在听赏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体验儿歌的有趣。
2.活动中的冰可以事先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本次活动中冰在冷水、温水、热水中的融化仅仅是教师预设的,冰的融化也可以用其他不一样的方法,如让它自然融化、放在手中用手的'温度融化、用吹风机吹等等,本次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探索区继续实验探索,教师多提供一些辅助的材料。
3、长时间玩冰,幼儿的小手有冻伤等危险,建议老师在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