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每次写教案都是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的过程,能够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美术《花》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1
活动名称:小鸟造的房子(中班艺术)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想让幼儿们通过《小鸟造的房子》这个故事,了解制作鸟窝的步骤,并且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至始
至终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贴一贴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丰富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小鸟造窝的基本顺序。
2、画一画,贴一贴,体验学画鸟窝的乐趣。
活动准备:长方形纸条、记号笔、蜡笔、画纸、固体胶
活动重点:画鸟窝的步骤
活动难点:贴鸟窝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鸟窝制作——幼儿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ppt中的图片。
师:宝贝们,看一看,这些图片上的是什么?
幼:鸟窝,小鸟的家
师总结:这些是小鸟自己动手给自己造的房子,今天我们中二班来了一只喜鹊,它是树林中做窝能手,小鸟们都来向它学习做窝的本领,中二班的朋友们,让我们也一起跟着学一学吧!
2、播放录音,听故事。
师:让我们共同欣赏故事,听一听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鸟,最后谁学到了做鸟窝的本领?
师小结:当大家得知喜鹊会做鸟窝的本领之后啊,画眉鸟,乌鸦,麻雀,小燕子都飞来学习了,最后啊小燕子把做鸟窝的本领学到了,让我们也跟着喜鹊学一学吧
二、根据故事,绘画鸟窝
1、步骤一:鸟窝底座
喜鹊从河边取来了一些粘土,做成一个圆饼的样子。
画眉鸟学着喜鹊的样子把窝做成了圆饼的样子。
画一个圆形,作为鸟窝的底座。
2、步骤二:树枝围窝
3、喜鹊又取来一些小树枝放在“圆饼”的周围。
乌鸦照着喜鹊的样子,也将树枝搭了个架子。
3、步骤三:整理树枝
喜鹊又在树枝上放了层泥,用嘴把泥弄得很光滑,然后把细长的小树枝弯弯地围在窝的周围。
麻雀也学会了喜鹊做窝的方法,开心的飞回去做窝了,可是它做的窝毛毛糙糙的。
4、步骤四:装饰鸟窝
喜鹊又衔来羽毛和青草铺在窝里,这个窝才算做好了。
小燕子从头看到尾,所以它的窝和喜鹊一样,做得特别结实又好看。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为小鸟们造一间房子吧。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延伸
幼儿们一起分享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把做好的作品贴到主题墙上去吧
小鸟造的房子_中班
喜鹊是做窝的能手,它做的窝漂亮又坚固。林中的鸟儿都来向喜鹊学习做窝的本领。
喜鹊从河边取来一些粘土,做成一个圆饼的样子。一只画眉鸟叫起来说:“我知道怎样做窝了。”从此,画眉鸟的窝就做成圆饼样的东西。
喜鹊又取来一些小树枝放在“圆饼”的周围。一只乌鸦又叫了起来:“我也知道怎样做窝了。”乌鸦说完也飞走了。自然啦,乌鸦的窝只好算是搭了个架子。
喜鹊又在树枝上放了层泥,用嘴把泥弄得很光滑,然后把细长的小树枝弯弯地围在窝的周围。麻雀看到这里也大叫:“我学会了。”麻雀说完飞回去了做窝了。结果啊,它的窝做得总是毛毛糙糙的。
喜鹊又衔来羽毛和青草铺在窝里,这个窝才算做好了。小燕子从头看到尾,所以它的窝和喜鹊一样,做得特别结实又好看,不过,喜鹊的窝在树上,燕子的窝在屋檐下。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形态特征,了解手指印画的特点。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手指印画的方法来表现毛毛虫的动态特征,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感受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带来的乐趣,学习注意画面、桌面的整洁。
【教学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盒每组一份;水彩笔、铅画纸人手一份;抹布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好范画手指印画"毛毛虫",并把它藏在铅画纸上预先设计好的草丛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师打开投影)可是它躲在草丛后面不敢出来,你们能不能对它说一句好听的话,把它请出来呢?
二、观察毛毛虫特征,尝试手指印画:
1、瞧!毛毛虫出来啦!(师从草丛中抽出毛毛虫。)小朋友们看,这条毛毛虫长得怎么样?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师小结一下):毛毛虫的身体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圆圆的,像一列长长的火车。
2、今天,毛毛虫一个人来到我们幼儿园,觉得很孤单,它想在这里找到更多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不好?
3、你们知道我请了谁来给毛毛虫找朋友呢?(师故做神秘状)
4、今天呀,老师要请我的手指宝宝来帮忙。我先请我的食指宝宝来帮忙,食指宝宝出来玩,看见了一盒好看的颜料,是什么颜色呀?他觉得很奇怪,就踩了一脚,走呀走呀,真有趣,瞧,一条红毛毛虫出来喽!我们给它添上眼睛、嘴巴、触角、小脚。(师边说边相应添画。)你们猜,这条毛毛虫在干什么呀?
5、谁也想请你们的手指宝宝来给毛毛虫找朋友呢?(请一名幼儿来示范,提醒幼儿将毛毛虫的身体连起来。)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
三、集体操作:
1、小朋友们一定都想来为毛毛虫找朋友了吧,那请你来说说看,你想请哪个手指宝宝来帮忙呢?
2、幼儿开始作画,师巡视指导,给幼儿帮助。
四、交流作品:
1、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毛毛虫在干什么?它们要到哪里去,会说些什么话呢?
2、请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毛毛虫的故事。活动反思:这堂课生动有趣,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有一部分没有将毛毛虫的身体连起来,因此,我在巡视的时候着重提醒,效果较好。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讲出了一段段精彩的.小故事,既弥补了本堂课容量的不足,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烟灰缸形态各异的造型特征。
2.学习用盘筑的方法制作烟灰缸。
3.进一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实物烟灰缸若干。
2.陶泥人手一份。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出示烟灰缸,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今天这里有许多烟灰缸:请你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幼儿自由欣赏、观察、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烟灰缸的造型。
(3)教师:炯灰缸的造型各种各样,有方的、圆的、椭圆的,有带盖子的、不带盖子的,有普通的也有可爱的、卡通的。制作的材料也不一样,有铝合金的、玻璃的、竹质的,还有石头的。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存放烟蒂和烟灰。
2.幼儿学习制作烟灰缸。
(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用陶泥来做烟灰缸,然后送给自己的爸爸。
(2)教师交代制作要求,并示范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烟灰缸:先盘出烟灰缸的底部,然后用泥条往上盘,注意盘的时候泥条与泥条要连接好,可以用手指在烟灰缸的内侧进行手抹连接,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外部的美观性了。
●教师边示范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利用实物投影仪,使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制作的全过程,学会内部手抹连接的'方法。
3.幼儿制作烟灰缸,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各种技能装饰烟灰缸的外观,最好和别人做得不一样。
4.作品。
(1)教师:你打算怎样为爸爸介绍你的作品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吸烟有害健康!在你送给爸爸烟灰缸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在美术区投放一些纸笔以及泥巴、工具等,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走到区域中,随时把自己的想法用泥巴或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幼儿在烟灰缸上刻画一些警示标志(如“禁止吸烟”、 “注意健康”之类的图案或标志)。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随时随地做好环保小卫士,提醒大人少抽烟,青少年不抽烟,使我们周围的人都不受二手烟的毒害。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4
【活动设计】
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夏天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娃娃有秋衣吗?没有秋衣怎么办?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
中班幼儿已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能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但还不能有目的地配色。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花布”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并学习有目的地用对比的颜色配色,避免色彩混乱,使画面更鲜艳。
活动的最后环节——折衣,可延伸到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就先在“商店”里展示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2、了解季节特征,萌发关心别人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水粉笔、小毛笔。
2、在角色游戏中的商店里设置好挂“衣服”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引起兴趣
建议可用设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娃娃没有秋衣怎么办?”等,引起幼儿思考、讨论,激起幼儿为娃娃“织”花布做秋衣的愿望。
二、欣赏范例、讨论。
设问:
(1)为什么叫它“花布”?
(2)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给花布取名。
(3)每块花布的图案是否都一样呢?
说明这部分设问,主要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花布的图案有各种各样的。
(4)这块花布上的图案有几种颜色?
(5)是哪二种颜色?哪个深?哪个浅?
说明这二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观察、分辩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还可让幼儿在蜡笔盒里找找,什么颜色也是一支深、一支浅?(浅绿、深绿、深紫、淡紫等)提高分辩同种颜色深与浅的能力。
三、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可通过讨论及幼儿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绘画顺序:画图案—>涂底色(小点、线条、色块都可),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四、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加强观察,及时介绍不同于别人的图案,同时也可使用提示性的问题帮助较低层次的幼儿,如:画出小铃铛可以吗?画苹果花布行不行?等。
对先画好的幼儿可建议去涂底色:找一个不同的颜色,使花布更鲜艳。(找对比色)
五、引导讲评
幼儿自己介绍花布的名称,集体说说“鲜艳”“不鲜艳”(想想可以怎么改?或提示为爷爷妈妈做件衣)。
六、折秋衣(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建议此环节可在区角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了就先把“衣服”挂在“商店”里。随着秋意更浓,秋衣也渐渐增多。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应用铅笔屑刨花进行蝴蝶翅膀的造型,并进行相应的添画。
2.对铅笔屑贴画活动有兴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并观察。
看,今天老师带来的蝴蝶,和你见过的蝴蝶有什么不同?
是的,这是老师使用的一种新材料,是铅笔屑,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二、示范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木质的铅笔一端放进卷笔刀里,轻轻顺着一个方向旋转。
将卷下的铅笔屑整齐地平铺在纸上。
轻轻搬出基本大小一致地扇形的铅笔屑,贴在纸上当翅膀。
添画出蝴蝶的身体,触须等。
再完成若干只蝴蝶后,可以进行花朵、树木等添画,以丰富画面。
三、组织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提醒幼儿在卷铅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把铅笔屑弄很碎。
绘画其他部位的时候,注意一定的比例
剪下的铅笔屑扔进小框子里,保持地面和桌面的卫生。
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协作。
安全使用卷笔刀。
四、展示作品。
鼓励幼儿和蝴蝶一起飞,寻找自己喜欢的画。
活动反思:
首次进行铅笔屑贴画,显然幼儿的兴趣很浓,能跟着老师的讲解的方式,进行卷的练习,但是平时幼儿缺乏这个尝试,所以卷出来的铅笔屑经常会断,不够完整,而做出来的蝴蝶也不是很漂亮。同时,因为铅笔屑相对比较小,使用油画棒添画蝴蝶的身体部位就比较难,以后还是要准备一些彩色笔,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剪剪贴贴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二等分。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式的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引起活动兴趣:
1、老师这里有各种形式的手工纸,谁能把它分成两张一样大小的纸?(幼儿自由操作)
2、分享交流:
(1)互相介绍交流各种各样的方法?
(2)怎么知道它们是两张一样大小的纸?(比一比)
3、黑板上有一些图,找找哪些图形是二等分的,哪些图形不是二等分?为什么?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二等分”:
1、平时还有什么时候需要二等分?
2、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二等分的东西?(窗、门等)
三、剪剪贴贴有趣的画:
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图形的手工纸,请小朋友把它进行二等分贴成有趣的图,好吗?
反思:
活动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却鞭策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加适合幼儿的有趣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
中班美术《花》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2.感受染纸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3、学习浸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桌布、颜料、调色盘、纸巾若干。
2.纸袋一个、三张信封、一张白色纸巾及一张浸染后的纸巾、一个u盘。
活动过程:
一、 魔术导入
1.导入魔术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和客人老师们打声招呼吧。”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李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纸袋
师“请问我的纸袋里有东西吗?”幼儿回答。
师:“好,魔术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我变出了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变出三封信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信是寄给谁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封信上面有字,有小朋友认识字的吗?
信封上面写了呼图壁县第三幼儿园中一班,哦,原来呀这些信是寄给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的,那小朋友们想先看哪封信呢?”幼儿回答。
师“第一封,你们怎么知道它是第一封呢?噢,原来上面有数字呀。”
4.教师让幼儿先猜测一下信里面是什么东西
师:“老师呀想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猜猜看信里装的是什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答案。”
5.教师让幼儿摸一摸信里面的东西,然后让幼儿猜是什么。
6、教师出示第一封信里的白色餐巾纸。
师:“原来是白色的餐巾纸,那请小朋友告诉老师餐巾纸是干什么用的?”幼儿回答。
7、师:“除了这些用处之外,纸巾还能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猜猜看看第二封信里装的是什么。”
师:“原来是彩色的纸巾,现在有谁能告诉老师,白色的纸巾为什么会变成彩色的呢?”幼儿回答。
8、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呀就在第三封信里。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封信里装的是什么?原来是一个u盘,老师把u盘按上,请小朋友们仔细观看。”
二、播放视频,介绍纸巾浸染过程。
1.教师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的张老师是不是把白色的纸巾对折了几次,然后把每个角都染上了美丽的`颜色?”幼儿回答。
“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一张白色的纸巾是怎么变成彩色的了吧?(先折叠,然后再染)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浸染。”
三、幼儿浸染
1.师:“老师说了这么多,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试一试。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颜料洒了,也不能把衣
服弄脏,请完成浸染后的小朋友们将漂亮的纸巾打开放在自己的面前,老师要请表现好的小组到前面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现在小朋友们赶紧行动吧!”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小结
教师请完成好的小组带上自己的作品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染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面向老师坐下。请个别小组进行展示。”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师:“请纸巾的主人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把纸巾染那么漂亮的。”
五、教师小结
师:“其实呀,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图案的,比如将纸巾折成三角形浸染出来颜色是和将纸巾折成正方形浸染出的颜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朋友们如果感兴趣,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染一染,如果你在浸染的过程中,知道了其他好的方法可别忘了告诉老师哦!”
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起立,把你亲手做的纸巾送给客人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