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小班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04-30 作者:pUssy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通过准备好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有效的师生交流和合作,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母与子小班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母与子小班教案模板6篇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语句的理解能力。

3、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丰富词汇:圆溜溜、亮晶晶。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

2、小铃铛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小铃铛。

提问:这是什么?

教师:这是小花猫的小铃铛,真好玩。如果你想玩,你会怎样对小花猫说呢?

小花猫会不会把自己的小铃铛借给别人呢?

二、展开。

1、教师操作纸杯手偶分段讲述故事,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讲到“小花猫对小花狗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丢的”时。

提问:谁想戴小花猫的小铃铛?小猫是怎样做的?

讲到“小花狗正在河边玩,看见小花猫掉到河里去了”时。

提问:小花猫掉到河里去了,如果你是小花狗你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小花猫会被谁救上来呢?

讲到结尾时,提问:是谁救了小花猫?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是怎样做的?

2、出示挂图,完整欣赏故事,学说故事对话。

提问:

(1)小花狗看到小铃铛后是怎样对小花猫说的?“圆溜溜”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事圆溜溜的呢?小花猫把铃铛借给小花狗了吗?

(2)小白兔为什么想戴小铃铛?“亮晶晶”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小花猫愿意把铃铛借给小白兔吗?为什么?

(3)小山羊喜欢小花猫的铃铛吗?为什么?还有什么东西丁零零?小花猫是怎样说的?

(4)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

(5)小花猫为什么难为情?最后它是怎样做的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一起要互相帮助,有好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结束。

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玩具给同伴玩,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附故事《猫咪的小铃铛》

小猫今天真漂亮,脖子上带了一个小铃铛。走起路来,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响”。

小花狗看见了,说:“呦,小铃铛圆溜溜,多好玩!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脏的。”

小白兔看见了,说:“瞧,小铃铛亮晶晶,多好玩!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坏的。”

小山羊看见了,说:“小铃铛丁零响,多好听,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丢的。”

小猫蹦蹦跳跳,走到小河边,往水里照照自己的影子,嗨,多漂亮的小铃铛,圆溜溜、亮晶晶、还会“丁零丁零”响呢!

它伸长脖子,想照照清楚,没想到脚一滑,扑通一下,掉到河里去了。

小花狗正在河边玩,看见小花猫掉到河里去了,连忙去拉它。

“嗨呦”哎呀!小花狗拉不动小花猫。

小白兔和小山羊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帮忙。

“嗨呦!嗨呦!嗨”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猫拉上岸来。

小花猫多难为情呀,它低下头,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说:“你们也戴戴小铃铛吧!”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随音乐有节奏的开。

2、会听辨音乐中的"嘀嘀"声,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座位呈半圆型;

2、录音机、音乐磁带;(音乐选自音乐游戏王国《4》颜色)

3、自制方向盘人手一份;

4、红、绿二色灯各一;

活动过程:

1、倾听、感受音乐。

(1)教师:"猜猜谁来了?"提问:"开在马路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2)请幼儿再次倾听音乐,要求听的时候注意音乐中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放音乐时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幼儿;

(3)提问:"音乐中什么时候红灯亮了?红灯亮小要怎么样?"(请小朋友用动作学一学)"什么时候绿灯亮了?绿灯亮了,就可以怎么样了?"

2、学习音乐游戏"开";

(1)教师随音乐示范"开"。交待椅子作为车库。提出要求:观察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开回车库的。

(2)请幼儿跟音乐做开的游戏,提出要求:要用小耳朵听清音乐,心里想好什么音乐,该怎么做。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开》,活动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自由探索开玩具的方法,并向大家介绍等环节来达到不断尝试和自由探索开玩具的方法,产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等目的。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与情感的满足。

但也就因为自主、开放的特点,在小班刚开学时实施有点困难。由于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在玩的过程中,遗忘目的,使活动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或花较多的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在开展《开》活动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玩自己的玩具,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开起来的。由于是自己带来的,因此介绍开动的方法难不倒他们。可当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相互交换玩,探索开动同伴的方法时,问题就逐一出现了。有的幼儿不愿交换,仍然玩着自己的;有的开心的玩着别人的车,而并没有探索更好的开动的方法。当提问“你觉得哪种车好开?哪种车不太容易开?”时,不知幼儿是不理解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课堂氛围显得有些冷场。于是,我只能找出几辆不同方法开动的,一一演示,并让幼儿比较,最终得出结论。

但是,归根结底来说,“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适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只是对于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特殊性,对实施“玩中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内容生活化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尤其是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兴趣。此活动选材是幼儿熟悉的玩具,因此活动一开始便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俗话说:成功的选材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2、开展游戏化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特点,以介绍自己的玩具为切入点,从而让幼儿分两次操作自己与同伴的玩具,最终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电动车、回力车、遥控车等的不同。这时科学活动的目标已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学习游戏过程中,使孩子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3、渗透日常化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幼儿平日里的吃、喝、睡、玩中,随时都隐藏着科学现象和教育的动因,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惑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玩中学”的教学,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如散步、体锻、区域等。结合此活动,我们可以将几种代表性的玩具投放进科学区域中,让课堂上掌握得不够好的孩子,可以有机会在区域游戏时发现并掌握知识,缩短幼儿之间的差距。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用正确的普通话语音吟诵儿歌。

2.发挥想象力,尝试运用“……像……”的句式描述身边水果的模样。

3.用动作模拟水果的外形。

重点难点:

尝试用“……像……”的句式描述身边的水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歌曲cd,挂图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挂图,说出图中水果的名称,并根据水果的外形进行联想。

1.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觉得香蕉长得像什么?(引发幼儿想象并用|“……像…..”的句式表达

3.为什么香蕉像月亮?(引导幼儿说出香蕉的外形特征与月亮的相似之处)

4.香蕉香蕉像月亮。(幼儿回答后,教师用儿歌中的语言再说一遍)

二、播放cd,请幼儿聆听,感受儿歌的韵律。

三、幼儿学念儿歌并用手的动作表示儿歌内容。

1.香蕉香蕉像月亮,(伸出胳膊成弯状并轻轻摇动)

2.梨子梨子像铃铛。(伸出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再同样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合在一起当铃铛左右摇)

3.菠萝菠萝长头发。(左手握拳,右手掌打开放在拳头上)

4.西瓜西瓜大嘴巴。(伸出双手食指和小指比出“六”字,双手合在一起左右摇。)

四、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用“……像……”句式仿编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示。

1.石榴石榴像灯笼。

2.杨桃杨桃像星星。

3.榴莲榴莲像刺猬。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能根据红绿灯的信号做动作,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视频:《热闹的马路》;图片:《怎样过马路最安全》。

2、自制红、绿、黄信号灯各一个。

3、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

活动过程:

1、认识红绿灯,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视频:《热闹的马路》,引导幼儿认识交通信号灯。

(2)出示玩具小汽车,引导幼儿帮助不懂规则的小汽车认识红绿灯,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3)讨论: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

小结:十字路口通常会有交通信号灯,一般都有三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红灯亮时,过马路的人就要停下来,等待;绿灯亮时,才可以过马路;黄灯亮时要停下来等一等,如果已经走在马路上,就要加快脚步赶紧走到马路对面去。

2、学念儿歌,模拟遵守交通规则。

(1)教师分别出示“红灯”、“绿灯”的信号牌,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作出“停车”、“开车”、“按喇叭”的动作。

(2)幼儿学念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教师在念到“红灯”和“绿灯”时,依次出示“红灯”、“绿灯”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3、带领幼儿玩游戏《我是汽车小司机》。

(1)请部分幼儿扮小汽车,部分幼儿扮行人,教师交替出示“红灯”、“绿灯”信号牌,幼儿据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红灯红灯眨眼睛,绿灯绿灯眨眼睛,行人行人走过来”。

(2)教师播放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幼儿随音乐做游戏。变换角色,反复游戏。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1、播放图片2、幼儿讲述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活动反思: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一直在考虑用不用告诉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经过和大家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很多的都没经历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净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讨论、已有的社会经验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幼儿兴趣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节习俗课间的时候没有对一些习俗进行简单的讲述,只是一遍而过,效果不太明显,幼儿记忆不深刻。再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自制简单的花朵,风筝等,既环保,又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母与子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并能随音乐表现小汽车的开始和停止。

2、体验音乐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开始和停止》,纸箱小汽车若干,软飞盘若干、ppt、红灯和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律动进场,师:“春游去喽!”幼儿自由地开小汽车,教师随机的出示红灯和绿灯。

2、师:“休息站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汽车加点油吧!”

二、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1)询问游戏中看到红灯停下来的幼儿,师:“刚刚你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了什么?”

(2)师:“我为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和她找个招呼吧!”

(3)小导游朵拉,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红绿灯就藏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一起听一听,找一找把!(完整欣赏,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的停止

(1)师:“哪里表示红灯,哪里表示绿灯?”

(2)幼儿上前示范,其余幼儿跟着音乐变换动作。

3、尝试用开汽车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

师:“欢乐城堡可好玩了!咱们跟着朵拉一起出发吧!”

三、游戏《开汽车》

1、到达城堡,小导游朵拉:车太多了,开不进开了城堡,怎么办?(换成大巴车)

2、大巴车来啦!幼儿有序上车,出发游览欢乐城。

小百科: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