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5篇

时间:2024-04-30 作者:Brave

编写富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学习欲望和动力,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5篇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篇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这部分内容学习得好坏将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3.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学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备内容

1.解决问题(1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2.两位数减两位数(2课时)→不退位减;退位减

3.两位数加两位数(2课时)→不进位加;进位加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1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习中感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学习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备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

②46—32

③54+29

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展示,并集体订正。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师:怎样列式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汇报:13-7、13-6。

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十几减7、6。

师:计算十几减7、6,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

4以内数的减法教案篇5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材第23、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黄色、红色花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校每周三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已经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情景图)

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我们只知道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自主探究

师: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

生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

生3:我觉得“二班比一班多”是关键,因为只要二班的多,那就要在一班的基础上加上多出的部分。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摆12个黄色的花片表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然后我们用红色的花片表示二班的小红旗数。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在摆红色花片的时候就要比黄色的多摆出3个,那么求二班的小红旗数就要用加法,也就是12+3=15(面)。同学们,自己一边说一边再摆一遍试试。

学生尝试操作讲解,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想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扶”到“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1.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过去解答这类问题一般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别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猜猜我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会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b类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2)裤子比裙子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8-29=2978-59=1965-26=39

b类:(1)50-37=13(元)答:上衣比裤子贵13元。

(2)65-37=28(元)答:裤子比裙子便宜28元。

(3)答案不唯一,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50+37=87(元)

教材习题

第24页“做一做”

鸡蛋:25+8=33(个)鹅蛋:25-12=13(个)答:鸡蛋有33个,鹅蛋有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