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5篇

时间:2024-04-18 作者:tddiction

制定具有趣味性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的筐内有小陀螺

2、幼儿人手一份:1号盒中形状不同的小陀螺;

2号盒中转动盘不同的小陀螺;

3号盒中轴不同的小陀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玩陀螺吗?那你们谁的陀螺赢了?你的陀螺是怎样赢得?

(二)操作探索1

1.①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陀螺,请你们一起来玩好吗?先请小朋友玩1号盒中的小陀螺,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②幼儿玩陀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比。

③交流反馈。提问:你跟谁比了?陀螺成绩如何?为什么会比他的快(慢)呢?

④验证。你们再来比一比,看看到底为什么?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形状有关系。

2.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2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的陀螺厉害。

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

④验证。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转动盘有关。

3.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3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会赢。

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

④验证。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轴有关。

(三)操作探索2

1、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从3号盒中拿出陀螺再来比一比。

2、你们看他们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样的`形状,转动盘和轴也一样,现在转的时间一样长了吗?

3、幼儿比赛、验证。

4、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用力的大小、速度有关系。

四、结束:进一步探索、设疑。

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砖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个转的时间长?这个问题老师把它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陀螺,并做渐层的图案设计。

2、锻炼首演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形和方形的卡纸、牙签、铅笔、蜡笔。

2、教师自己制作好的成品陀螺。

3、小朋友有玩过陀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 t:小朋友们,你们以前玩过陀螺吗?

2、t:你玩的陀螺是怎么样的呢?

3、t:你以前玩陀螺时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旋转起来的呢?

4、幼儿回答,教师总结:有的陀螺是要用手转的,有的陀螺是要用鞭子抽的,还有的陀螺是需要用到发射器的。

二、尝试制作陀螺。

1、 t:今天,徐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陀螺,现在我们来转一转,好吗?待会我转动陀螺之后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下转动前的陀螺和转动后的陀螺的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不同?

2、幼儿观察后讨论。

3、t:原来我的陀螺在转动的时候形状变成了一个圆,颜色是彩色的。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来仔细观察下老师的陀螺的颜色是怎么样的?

4、t:原来是一层一层的涂上去的,这样旋转起来的时候才会混在一起变彩色。

5、t:除了一层一层的涂上去之外,还可以涂成从小圆到大圆,从小方块到大方块等等。

6、t:那么我的这个陀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谁来试着猜一猜?

7、幼儿讨论陀螺的制作方法。

8、教师将制作方法按照幼儿说的办法制作一遍。

t:先拿出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卡纸,然后用牙签在卡纸的最中心点穿过,再用透明胶搞定住,这样一个陀螺就制作好了,不过小朋友们不要忘记在拿卡纸时,要先给卡纸上色。这样陀螺才好看。

9、t:原来制作陀螺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呀,你们想自己来试一试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陀螺吗?

10、幼儿自己制作陀螺。

三、玩陀螺比赛。

t: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陀螺比赛啦,我们来比比谁的陀螺能够旋转的时间最最久,比比谁的陀螺颜色设计的最漂亮,比比谁的陀螺设计的最特别,最有创意。

四、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陀螺的介绍

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陀螺 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gá]”或“打老牛”。 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陀螺的简介

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在是拉靶子)。现代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例如:钢铁,塑料等)与形状(例如:坨坨型)出现。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现在,这种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陀螺的简介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还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可见,真正的陀螺比这更早到传到了国外。 为什么把竹蜻蜓叫做“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

陀螺的简介

这样看来,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象我们玩的空竹,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飞速旋转的芭蕾舞,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可以看成回转的“陀螺”。

陀螺的分类

陀螺的种类很多,玩法也有不同,依照材料的分类,分别介绍如下:

纸陀螺:

由于纸陀螺的体积小,所以只要利用大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握住纸陀螺的轴柄上端,急速捻转放在桌上,纸陀螺就会单脚独立旋转起来。

陀螺的分类

竹陀螺:

先将粗棉线穿过竹片,然后缠卷在竹柄上,要注意,应该由上而下绕。等到缠好了以后,一手执线端,向后抽,一手执陀螺及竹片,向前推,两只手同时用力的时候,陀螺就会向前冲过去,而且发出嗡嗡的声音。

创作要求: 帮陀螺博士设计并制作一个漂亮的陀螺朋友。 (要求造型新颖、装饰巧妙、色彩亮丽)

温馨提示:

1、采用画的方法制作的同学采用白卡纸制作, (纸张硬度不够采用叠加的方法)

2、注意用到安全,不要乱扔纸屑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尝试在转转玩玩中探索发现陀螺旋转起来后的视觉变化。

2、具有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陀螺一个,陀螺图片,教师自制陀螺5、6个。

2、学具: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手工制作材料,剪刀每人一份,火柴若干,蜡笔。

活动过程

一、 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出示陀螺,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玩具?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

2、幼儿自由探索玩陀螺。

(1)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陀螺玩一玩,转一转。

(2)幼儿自由玩陀螺,教师巡回观察。然后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表演给大家看看。

(3)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得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

教师小结:陀螺转的时间长与短和力气的大小有关。用力大,陀螺转的时间就长,用的力气小,陀螺转的时间就短。

二、观察陀螺旋转后,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转陀螺,让幼儿仔细看看旋转前与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2、幼儿讨论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于陀螺转得很快看上去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了,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看上去都是圆的。

三、制作陀螺

1、幼儿选择材料制作陀螺,告诉幼儿剪圆时注意边缘要光滑。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装饰陀螺。

2、幼儿自由转动陀螺,发现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自由讨论交流。

3、玩玩转转,看谁的陀螺做的最好,转起来最好看,转的时间最长。

四、延伸活动,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幼儿园大班玩陀螺教案篇5

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训练幼儿手、眼协调一致。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准备:

1、平坦的场地。

2、每人一条绳子,陀螺

游戏玩法:

用绳子绕住陀螺后,降低身体,用力将绕在陀螺上的绳子拉开,使陀螺在地上快速旋转,然后不停地用绳子抽打陀螺。陀螺旋转时间最长者为胜。

游戏规则:

陀螺转起来才算成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整个环节、思路很清晰,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到位,选材从幼儿感兴趣的陀螺着手,所以幼儿参与和互动情况较好。活动中老师以一个个的问题带着幼儿去探究和观察,让幼儿在猜猜、试试、说说中探索和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然而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幼儿介绍自己发现的时候,有错误的就要当场解决,加深幼儿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后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