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完善的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教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爬山》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爬山》教案篇1
设计背景
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动作协调能力差。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猴击鼓游戏,掌握游戏规则。
2、练习躲闪,发展动作的敏捷性。
3、初步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小车、翻滚、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猴操。
上肢、体侧、下蹲、跳跃。
2、自由玩耍
鼓励小猴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做各种动作翻、爬、滚等。
3、合作游戏:
要求:两只小猴做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自由结伴,玩拉小车、翻滚、跷跷板等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游戏名称及游戏规则
“今天,猴妈妈还想和你们玩个新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猴击鼓”。
1、规则:
(1)每只小猴把鼓背在身上,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不能让别人击中鼓,看谁能先拍响别人的鼓。
(2)不能用手拉别人
2、集体尝试
3、请两名幼儿示范:示范躲闪跑,不让别人拍到的情影。
4、幼儿再次游戏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开始我让他们听音乐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开始玩时非常开心投入。在活动过程中有人出手太重弄疼其他宝宝,不按要求来玩,我就停止了游戏,教他们正确的玩法。
小班《爬山》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从快乐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器材,引导练习爬行,蹲、钻、和平衡能力。以增强幼儿手部、背部和四肢肌的力量以及动作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在设计中考虑有三个方面:
1、提供软垫、圆形拱门、平衡木等材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以小猴形象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做到玩中学、学中玩;3、启发幼儿独立或合作利用思考不同爬、钻、走的玩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与他人互助合作的交往意识。
活动内容:
?快乐的小猴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
2、让幼儿掌握钻、爬的基本动作。
3、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参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球、拱形门、垫子、平衡木、大篮子。音乐《向前冲》。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钻、爬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寻找保持平衡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啊!请猴宝宝跟着猴妈妈一起来做运动吧。”音乐《向前冲》
二、引导幼儿爬过“草地”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
师:“做完运动又累又渴,要是有个大西瓜解渴就太好啦。小朋友想去摘吗?(幼:想。)可是西瓜种在很远很远的地里。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现在先看看猴妈妈是怎么过去摘的。(要求:小朋友一个接着一个运用手,膝爬的方法从垫子上爬过,看谁的动作既灵活又快)
三、引导幼儿钻过“山洞”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
(要求:转变身体的运动方向时,头不碰到“山洞”,侧着身子钻看谁的动作最规范,最快为胜利者)
四、引导幼儿钻“过桥”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
师:“小桥下面可多水啦,大家一定要慢慢地脚尖跟着脚跟手臂伸直慢慢走,不然掉到水里会淹死的。”
(要求:把手臂侧平伸直,脚踩着平衡木往前走。组织幼儿玩,并注意幼儿的安全)
五、放松活动
师:“小朋友和猴妈妈玩了这么久,可累坏了。现在大家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唱着小星星来放松一下吧。”
教学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练习走不同难度的平衡木,找寻身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体育的中心重在练习新的动作,达到一定的运动量,锻炼身体。于是采取了由易到难的方法。为了让幼儿练习高难度的平衡木。我先让幼儿自由练习不同难度的平衡木。在幼儿的练习中找寻保持平衡的方法。互相交流,然后再尝试练习,挑战。
我的活动这样设计后,发现孩子们在运动时有了由易到难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掌握。让幼儿讨论让怎么样可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平衡也符合幼儿为先,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原则。在孩子的回答中,纠正,引导,最后让全体幼儿找到走高难度平衡木的方法和小窍门。为了让幼儿的体育活动达到一定的趣味性,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我还设计了个小游戏——小猴子运桃子。在体育活动中,游戏的穿插很重要,既可以让幼儿达到预期的运动量又能达到趣味性。
当我进行在活动中,发现由于环节设计的不充分也造成了几点小失误。
1、幼儿自由练习的时间不够多。幼儿练习高难度的平衡木,期间的时间较少,导致有些能力弱的幼儿还没掌握。
2、在游戏环节中,器械之间的摆放过于密集,导致幼儿的活动量不够大,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了解了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既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寻快乐。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的自主练习,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总结经验。在下次的公开课中,我会吸取这些教训,争取可以成功。
小班《爬山》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老爱跳,跳过一个格子,跳过一个障碍物,都显得十分的高兴,每次玩完平衡木时也总有一些孩子在跳,而有一部分孩子呢,则在旁边观看,让他们也去跳,他们说什么也不高兴,怕摔着,怕拌着,而且我发现这些孩子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总是很胆小,遇到困难总是哭,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练习单脚跨跳高15——20厘米的障碍物。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品质。
准备:
1、小椅子8张,牛皮筋4根(系彩色小花)。
2、录音带《小猴子》。
3、场地布置。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幼儿一个一个跟着走,听音乐走成圆圈做操。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伸伸臂”除了向前伸,还可以朝哪个方向伸?(侧平举、上举、一前一后举)
(2)“弯弯腰”的动作呢?(向两侧弯腰、向后弯腰)
(3)还可以怎样“踢踢腿”呢?(前踢、后踢、侧踢)
(4)“蹦蹦跳”可以怎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单脚、双脚跳)
3.边听音乐边把创编的动作加进去,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二、 基本部分。
1.幼儿站成一列横队学习“单脚跨跳”的动作。
(1)师:今天,老师来当猴妈妈,你们来做小猴子,我们一起学习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好吗?你们先仔细看妈妈是怎么跳的:一只脚先轻轻跨过小花,另一只脚再轻轻的跨过去,注意千万别踩到小花身上。
(2)师:下面妈妈请几只勇敢的小猴子来尝试练习这个本领。
(3)幼儿集体练习,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尝试。
(4)播音乐,幼儿有节奏的跨跳,增强联系的趣味性。
2.游戏:小猴摘桃。
(1)刚才你们跟妈妈学习了轻轻跳过小花丛的本领,现在妈妈就要带你们去果园摘桃子了,果园里有四排小花一排比一排高,其中靠近桃树的那排长的最高。你们只有轻轻跨过这四排小花,才能吃到甜甜的桃子。
(2)请1——2名幼儿示范摘桃子的动作。
(3)全体幼儿练习、游戏。
三、 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了甜甜的大桃子,高兴吗?和妈妈一起来跳个欢乐舞吧。
小班《爬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做主人要热情,有做小主人的积极愿望。
2. 知道故事的名称,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简单的接待客人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图片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事猴子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猴子),猴子会带来什么事情呢?
二、讲述故事
1.老师来讲一次故事,小朋友仔细听。
2.集体进行听故事。
3.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请客)故事中有谁?(小猴、大象、熊猫、小白兔)
(2)今天小猴为什么那么高兴?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小猴怎样接待客人的?
4.出示挂图
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讲一遍故事
提问
(1) 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学说“又红又大”)
(2) 自己为什么最后才吃桃子?
三、故事表演
(1)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大象、熊猫、小白兔,老师当小猴,谁愿意来?(请个别幼儿)
(2)请幼儿来当小猴(小主人),再请个别幼儿当客人(大象、熊猫、小白兔)
总结:小猴是一个有礼貌的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你们怎样做小客人、小主人呢?(让幼儿知道小主人怎么接待小客人)
附:故事《小猴请客》
多么美丽的树林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
今天小猴特别高兴,朋友们要到家里做客,“笃笃笃”,大象、熊猫、小白兔都来了。
小猴有礼貌地请客人们坐下,把篮子里的桃子拿出来请朋友们吃。
小猴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大象吃,大象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小猴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小白兔吃,小白兔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最后,小猴才拿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大象问小猴:你为什么最后才吃呀?”小猴说:“又大又红的桃子应该客人吃。”
朋友们都说:“小猴真好!”
小班《爬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用线条表现小猴的形体变化,感受形体变化的趣味性。
2.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对小猴的外形特征有一定了解勾线笔、粉色纸(未折14张)、黄色纸(已折14张)、小猴简笔画范例等
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造型
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猴”。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猴”。什么叫顶天立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猴”的造型。
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粉色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猴”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4.幼儿再次修改小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顶天立地的小猴一定要画得高、画得大。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猴”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猴”。
(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猴”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猴”的变化。
(1)你画的“小猴”怎么了?
(2)他画的“小猴”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猴”为何断开了?
(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小结:画画的大小和位置都是有关系的。
(4)有的是腿分开了,有的是嘴分开了,为什么断开的地方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这个地方叫纸的什么地方?
小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东西就断开了。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猴”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小结:有的是腿分开了,有的是嘴分开了,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东西就会断开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画一次的机会,你会把小猴的什么部位变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得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再次欣赏同伴的作品。
(2)教师提示:如果把纸换个方向会怎么样?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小班《爬山》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猴子》,使幼儿能在感受动物形象中演唱。
2、让幼儿参与音乐实践,使幼儿能主动地、轻松地表现歌曲。用其他艺术手段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小猴子》使幼儿更加喜欢小猴子,更加热爱我们的小动物。
二、教学重点:
能在感受动物形象的同时演唱歌曲《小猴子》。
三、教学难点:
小朋友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2)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咦!森林里好热闹!小鸟在枝头欢乐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森林里发幼了什么事?
老师讲故事:猴子捞月亮(出示幻灯片3)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4)
幼:回答。
二、教授儿歌:
导入:森林中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只小猴子百无聊赖的靠在大树上嘴里姑姑叨叨,我们走进一听,哦,念儿歌啊,我们也会!小猴子听了很不服气,我的儿歌念的最好了,你们哪能和我比!我们小朋友服不服气?(幼儿自由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念的是什么儿歌呀?(出示幻灯片5)
1、老师讲解念儿歌的注意点
2、老师示范念儿歌
3、小朋友们分句学念儿歌
4、小朋友们一起完整的念儿歌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这首儿歌将小猴子的特点全都展现出来了!小猴子爱吃什么?小猴子翻跟斗是不是很厉害?
三、歌曲新授:
导入:师:小猴子听了说,虽然念的很好,可还不是和我学的!哼!
师:听了小猴子的.话,老师为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为这首儿歌配上优美的旋律,把它唱出来看你服不服气!大家说好不好?
幼:好!
(出示幻灯片6)
1、老师讲解歌曲注意点:
1)、歌曲的间奏
2)、歌曲反复记号及演唱方法
2、欣赏歌曲《小猴子》并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给你的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3、(出示幻灯片7)讲解学唱的要求
4、老师范唱全曲
5、幼儿分句学唱歌曲并加动作演唱歌曲
6、完整演唱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学的真好!真快!小猴子这下终于服气了!而且还很佩服小朋友们!他赶忙跑去向他们的猴子大王报告,猴子大王是哪个啊?(幼儿自由回答)猴子大王听了很高兴,他说,小朋友们居然为他的猴子后孙创编了一首这么好听的歌曲!
四、音乐活动。
1、师:他为了感谢小朋友孙悟空也想给我们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大王孙悟空的表演!同时同学很注意看看孙悟空的本领(播放幻灯片8)
师:猴子大王悟空的本领是很高强的!他还为歌曲配上了很多动作,在我们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那我们也来为我们的《小猴子》配上自己的动作吧!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的很有想象力,大家的表演也十分的精彩,老师仿佛真的看见花果山脚下一群小猴子在欢乐的玩耍!当我们今天也玩的十分尽兴了,孙悟空派了一个猴子叔叔送我们出大森林,临走的时候,猴子叔叔对小朋友说:小朋友再见!那我们小朋友也对猴子说一声再见吧!(听着《小猴子》的歌曲声欢乐的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