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份教案,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材料,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调整和设计,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抱诗歌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抱诗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丰富词语“亮晶晶”、“绿莹莹”、“香喷喷”、“甜滋滋”。
3、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诗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感受诗歌蕴含的意境美。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做过梦吗?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老师也会做梦,我在床上睡觉做的梦是甜蜜蜜的、如果我在草地上睡觉会做的梦是绿油油的。王老师还有很多朋友也会做梦,他们做的梦很美很美。我们来听听吧!你们在听时要认真听,听完告诉老师,他们做了那些梦。
2、出示课件
(1)播放课件,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提问: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听了诗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3)第二编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
提问:有谁在做梦?
3、解梦,帮助理解诗歌
(1)提问:“他们在哪里做梦,做着什么样的梦?
4、第三遍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并加以适当的动作。
5、读梦,幼儿朗诵
引导幼儿用温暖甜蜜的'感情去朗诵诗歌。
7、创编诗歌
8、延伸活动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朋友,他们也都在做着美丽的梦,他们会在哪里做梦呢?做着什么样的梦?老师把这些图片放在区域角,大家可以自己去排一排,编一编,也编出好听的诗歌。
抱诗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我们学习这些诗歌时候要注意多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和节奏,现在先学习第一首《观沧海》
二、检查预习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四言绝句)
三、作者简介(将课本下面注释有的划起来)
四、写作背景(ppt展现)
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族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五、诗歌朗读(朗读指导)
1、听录音,把生字词标记注音,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的变化。
2、生字词注音之后,全班齐读。
六、疏通文意,解释关键字词
1、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阔辽远,看不见边际的大海;
2、临:到达;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词,多么;
5、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6、竦峙:高耸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风萧瑟: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萧瑟: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让生回答,全班齐读)
译文:
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观赏这广阔无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在海涛中闪烁发亮。
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
(全班齐读译文)
七、诗歌品析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第一句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都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句主要写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确:全诗共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观海地点和目的,直陈其事,“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涌起):描写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岛景象。——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大海和山岛的景象;
(2)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句“山岛竦峙”展开的;
(3)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惊涛拍岸。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体现了作者的气概。——虚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八、诗意理解,写作特点
1、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九、复习总结
?次北固山下》
教学用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沧海》让我们感受到了曹操的豪迈情怀,现在我们一起去体会另一位诗人的浓浓乡思。
二、预读检查
?全唐诗》、王湾、唐、五、律
三、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四、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
(齐读全诗)
五、诗句详解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到。
家信已经传达到了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帮我将家信捎回家乡。
(逐步引导生翻译,全班齐读原诗和译文)
六、思考回答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时节的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七、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八、主旨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抱诗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尝试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根据画面信息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神秘口吻引出散文诗,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散文诗,不告诉你它是谁?你们听一听、猜一猜,这首诗里说的是谁?
提问:你觉得它是谁?为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一)完整欣赏,初步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1. 结合课件欣赏,初步感受诗的优美意境
提问:散文诗里说的是谁?你怎么知道是它?听了感觉怎么样?
小结:这首散文诗是关于叶子的,叫《一片叶子的猜想》。
2. 配乐再次完整欣赏,初步理解散文诗关于叶子的猜想
提问:散文诗里面把叶子猜想成了什么?
(二)逐段欣赏,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欣赏第一段,理解叶子生长在春天
提问:叶子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是谁把它召唤出来的?诗句怎么说的?(学习词:鸣叫、洒、冒)
2.欣赏第二段,理解叶子的三种猜想,结合猜想启发联想
(1)隐身城堡
提问:隐身是什么意思?飞蛾在哪里?为什么飞蛾会隐身?除了说它是隐身的城堡还可以说它是隐身的什么?如果是绿色的树叶会让谁隐身?
(2)柔软的摇篮
提问:叶子上面有什么?为什么这时候的树叶会猜想成摇篮?柔软的是在说什么?除了说它是柔软的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摇篮?
(3)盛水的勺子
提问:如果是小蚂蚁(小牛)来到这个盛水的`树叶前面你觉得它会把它当成什么?(叶子,可以是……)
三、结合图片,想象仿编散文诗
1.师幼共同仿编
(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时候的叶子可以猜想成什么?
会说好玩的话、好听的词以及猜想画面中没有的角色吗?
2.借助图片,分组创编
提出仿编要求:
1.每张叶子上有着树叶猜想的秘密,请你们一起去看一看编一编散文诗。
2. 三个小朋友一组,可以把好玩、好听的词以及没有的角色都猜想进去。
3.交流分享
玩法: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个人,不争抢,也不要让它空着。伴着动听的音乐把散文诗《一片叶子叶子的猜想》继续下去……
师小结:一片叶子只是一片叶子,一棵树上的一点儿,我们还可以试着去想象,叶子还能变成什么……
抱诗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仿编诗歌,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家的背景图; 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贴绒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熟悉诗歌内容。
1、利用背景图导入,学习诗歌的规范词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树林、河水、花儿、幼儿园)
2、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说说它们的特征。
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你觉得怎样?大家一起说一遍。
(如: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等)
二:初步引出诗歌:
1、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家?那么,它们都会是谁的家呢?”教师给出诗歌中的语句。
2、给贴绒动物找家
(1)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图片,看看它们都是谁?” 教师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贴绒。
(2)给贴绒动物找家,并说清楚谁是谁的家。
二、完整倾听、朗诵诗歌
1、师:“小图片们都找到家了,他们好开心啊。老师告诉你们,把这里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 听。”
2、教师朗诵。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4、这个诗歌还没有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5、再次朗诵一遍。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师:“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现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张小小的图片,请你们说说谁是他们的家(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相应的贴到家里。
2、幼儿有感情地朗诵编的新诗。
点击此处查看幼儿园中班教材诗歌《家》
抱诗歌教案篇5
教学分析: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理论中指出:3-4 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影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其创设大胆猜想、自由表达的语言环境及寓教于乐的情境式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的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儿歌的优美语言和意境,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实施策略
策略一:启发引导、主动学习: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中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述,在情境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策略二:插入音乐、情感渲染:在朗诵、游戏、仿编时选用合适的音乐会帮助幼儿进入诗歌的意境,更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儿歌内容,符合幼儿在玩中学的特点。
策略三:创设情境、尝试仿编:创设“帮朋友找梦”的游戏,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与帮助朋友的环节中感受到仿编儿歌的乐趣,丰富幼儿学习经验,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萌发创编的愿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等进行诗歌的朗诵。
3.学习朗诵,会用诗歌中的句式进行“**爱做梦,梦是**的`”。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会用诗歌中的句式进行“**爱做梦,梦是**的”。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等进行诗歌的朗诵。
活动准备:
1.音乐、《彩色的梦》课件、提前录好的话外音。
2.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的图片,水果、蔬菜、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小结:每个人都会做梦,今天有四位小客人也做梦了,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二、 利用图片的方式,学习诗歌《彩色的梦》,理解诗歌内容。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谁?小草做了什么颜色的梦?(听一听课件画外音)
小结: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二)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提问:1.小花、白云、小朋友做了什么颜色的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请小朋友用动作表示一下白云是怎样做梦的吧?教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小结:小朋友做了各种各样的梦,这就是彩色的梦。
三、幼儿欣赏教师朗诵诗歌《彩色的梦》。(播放背景音乐)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一遍,幼儿认真聆听。
提问:小朋友们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面都有谁?它做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加动作进行表演朗诵。
(教师引导语)全体幼儿一起朗诵诗歌,老师声音小点,孩子声音大一点。
小结: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再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2.利用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的形式朗诵儿歌:采取接龙幼儿、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练习诗歌。
3.情境创设,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儿歌。
(引导语)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把做的梦说给大家听,你喜欢谁就站在谁的后面去。
四、开展“找梦游戏”,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通过“帮朋友找梦”的情境游戏,让每位幼儿成为仿编者。
老师今天还邀请了一些小客人,请把它们请出来猜一猜它们做了什么颜色的梦?幼儿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小客人是谁?做了什么颜色的梦?
提问:你拿到的是谁?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谁用诗歌里的句式说一说。
2.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来朗诵创编的儿歌,所有幼儿一起朗诵诗歌
小结:小朋友们创编的诗歌真有意思啊,个个都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到操场上说说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吧。
附诗歌:诗歌《彩色的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课后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小班诗歌《彩色的梦》,活动目标定位较准确,创设游戏情境,采用了音频、课件、图片、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大胆表达,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有些孩子说话声音小,有的孩子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梦的意思,我觉得以后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能多从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出发,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大胆说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从而实现语言的核心价值,促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抱诗歌教案篇6
活动背景:
月亮是我们常见的自然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充满着神秘色彩。9月24号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我设置了此次科学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活动名称:
神奇的月亮姐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于“月亮”这一常见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2、初步了解月亮基本知识,能够大胆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视频)、图片若干、经验准备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月亮基本知识。
2、学会发现生活、热爱生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白船》,在柔美的乐曲中进入本次课程学习。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的'“小白船”是什么呢?”
(二)小朋友眼中的月亮
师:“有谁观察过月亮?”“在哪里看见过月亮?”“月亮几岁啦?““月亮上有没有动植物?”(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三)美丽的月球神话
让幼儿讲述所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观看科学视频,走进月亮,找到问题答案。(“好了,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和知识,但是月亮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吧!”)
(五)重新认识月亮
月亮,又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属于太阳系月亮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的1/8月面重力相当于地球的1/6……
(六)总结一下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一下关于月亮的内容。
活动延伸:让幼儿课下搜集关于月亮的科技知识,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我们国家谁登上月球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等,下节课分享。
(七)活动结束
抱诗歌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磁带(摇篮曲)、录音机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2.活动难点: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指导要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欣赏、轻柔的声音朗读、讨论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诗意和结构,感受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摇篮曲》,感受曲子优美、宁静、温馨的意境。
(2)让幼儿说说: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3)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音乐摇娃娃睡觉。
小结: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1)朗读诗歌,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朗读示范)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边朗读。(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读)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2)为什么说(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用舒缓、轻柔、优美的语气语调,表达宁静、抒情的情怀。)
4.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1)仿编诗歌第一段在蓝天这个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
例如: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白云轻轻飘,月亮宝宝睡着了。以同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第二、三段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朗读一遍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读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用轻柔的声音完整地朗读诗歌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摇篮的含义,感知、理解理解诗歌的意境。能否根据诗歌结构进行仿编。
六、活动建议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继续仿编诗歌,可以扩展幼儿的想象,除了诗歌里说的摇篮,还有什么事物可以当做摇篮?
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