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坐和站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4-03-24 作者:Gourmand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能够展现教师的教学适应性和个别辅导能力,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引导,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坐和站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坐和站教案参考6篇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1

一、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能安静倾听教师讲述故事,丰富词汇:阴凉、飘、戴。

3、体验与朋友交流和关心他人的欢乐。

二、准备;《一朵云帽子》的故事图片

三、过程:

1、教师请宝宝观察第一幅画。

师:图中的花、草、树怎么了?怎么让它们变得凉快?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生动讲述故事。

3、教师简单提问,帮助宝宝理解故事内容。

(1)你想给谁戴帽子?为什么?

(2)小鸟为什么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

4、集体讲述故事《一朵云帽子》。重点帮助幼儿学习对话。

5、分角色表演故事。

(1)谁想做小草?小花?大树?小鸟?太阳?(分配角色)

(2)巩固对话练习。它们分别说什么话?

(3)配合表演,老师从旁指导。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如何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照相机拍摄的一些幼儿溺水的图片或视频。

2.周围环境中一些不安全的场所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以前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2.防溺水教育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节假日千万不能去玩水,下河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自己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4)老师谈谈事例,幼儿讨论几名幼儿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幼儿掉到河里溺水死亡。这些小朋友哪里做错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3.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保护自己。不能独自到河边、海边、井边去玩,必须要大人陪同。遇到危险的事,要大声呼救!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3

活动内容:

背球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水平。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皮球2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预热活动播放音乐《健康歌》,让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地做身体舒展活动,注意让幼儿做各个关节的活动。

2.导入游戏《背球》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一个关于小动物走路的游戏,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

师:看一看,我们是怎样走路的?(横着走)那么哪一种小动物是横着走路呢?(螃蟹)

3.与球宝宝共同做游戏活动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出示皮球。让我们和球宝宝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师:在游戏之前,请两个小朋友用背夹上球学一学螃蟹走路,试一试怎样做球既不掉下又走得快?(手拉手,同时用力夹着球,同时迈步,两个夹球的小朋友不能一个高一个矮。)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4.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每两人一个小组,站在同一条起点线上,以哨声为准,到达终点后原路返回,交给下一组小朋友,依次进行,最先完成一轮的一队获胜,途中皮球掉下来,应放回身体原位继续前进。

5.游戏开始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出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6.游戏评价游戏结束后,对配合默契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游戏应反复进行。在幼儿熟练游戏后,增加难度,放上障碍物蛇行穿过障碍物。

7.幼儿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寻找重复出现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及图画表现音乐的重复。

2.通过小兔的韵律模仿游戏,体验音乐律动的快乐,增进对小兔喜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对小兔的习性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音乐。

3.蜡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森林音乐会

1.初步欣赏

t:森林里开音乐会,请你们听听这个乐曲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如快的、跳跃等。)

2.再次欣赏

t:听听这首曲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再次欣赏,发现有重复的音乐。)

3.动作表现重复音乐

t:森林乐队的指挥说这首曲子有重复的地方,请你们在重复的地方设计一个跳舞的动作为他们伴舞。(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重复音乐,例如:听到重复旋律就拍手表示;)

4.图画表现重复音乐

t:森林乐队想找人代替他们的指挥,谁能把音乐画出来就找他做指挥,一样的音乐用一样的符号表示,不一样的地方设计不同的符号。(引导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表示重复的音乐,例如:听到重复旋律就拍手表示。)

(二)可爱的小兔

1.小兔的音乐故事

t:这个音乐讲的是一个小动物的故事,可能是谁?

t:听听小兔好像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听不同的音乐想象小兔的生活,例如:采蘑菇、休息、跳小沟。)

2.可爱的小兔

t:我们跟着小兔一起去采蘑菇。(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乐段)

操作提示

老师耐心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旋律,自己寻找出音乐的重复。

此活动可分几次进行,如第一次活动听辨重复音乐用动作表现,第二次可听辨abacada的音乐结构在纸上作画,然后,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设计情景做游戏,通过听、画、动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在最后动作表现的律动游戏中,能听辨小兔旋律及用动作表现为赢者,反之为输,输者请他做大树(即第二次游戏不能做小兔,站着不动,两臂上举做大树,第三次游戏再继续参与)。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5

活动目标:

要求小朋友知道多吃零食会影响一日三餐的进食量,妨碍身体吸收全面的营养,影响身体健康。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挂图

2、一些零食的包装袋,果奶瓶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分别出示一些零食的包装袋,果奶瓶等,与幼儿谈话,让幼儿说出这些东西都是装零食的,并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哪些零食。

2、组织幼儿讨论:多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3、看图片,回答问题。

(1)明明在家里喜欢吃什么?

(2)到了吃饭的时候,明明想不想吃饭?为什么?

(3)睡觉的'时间到了,明明觉得怎样了?

(4)明明长得高不高?结不结实?

(5)医生给明明体检时,对明明说了些什么?

4、教师总结:

让幼儿知道多吃零食也是挑食、偏食的表现,这会影响我们身体生长和健康。

第10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儿歌,能理解其内容。

2、知道小朋友不挑食才能身体健康,逐步养成良好的进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小乌龟、老鼠、小熊)

2、与儿歌内容匹配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不挑食"的话题。

分别出示小乌龟、小老鼠、小熊的图片

1、提问:图片上有谁?

它们长的怎么样?

它们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

2、教师小结。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一遍。

师:有一首儿歌说了他们的事情,我们一起听听看!

2、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谁挑食,谁不挑食?

3、幼儿再欣赏儿歌一遍。

4、提问:小乌龟、小老鼠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小熊怎么样?为什么?

5、师幼一起念儿歌。

三、教育幼儿做个不挑食的健康宝宝。

1、师生谈话:小朋友以后要向谁学习?吃什么食物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

2、教师小结,鼓励幼儿不挑食,做个身体健康的好宝宝。

小班坐和站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连续★的直线,尝试用线条表现不同的叶脉。

2、学习观察各种叶脉,能大胆的作画,并对观察活动感兴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进行拾落叶,观察叶脉等活动,收集各种树叶(注意叶脉有明显差异)。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3、诺干铅画纸和各种画笔。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树叶,让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树叶和教学挂图种的树叶。

★教师:看小树叶身上有什么?花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出示叶脉不同的树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叶脉。

教师:这片树叶穿的衣服和那片树叶一样吗?花纹像什么?出处"你还看过哪些树叶穿的衣服和它们不一样?

★欣赏教学挂图上的各种树叶叶脉。

教师:小树叶身上的花纹叫叶脉,是从中间的茎长出来的,一直长到树叶边上,一条一条的,像小路,像蜘蛛网,还像鱼骨头。

2、教师请幼儿示范并讲解。

教师:请小朋友来给小树穿上漂亮的衣服,现在叶子的中间画上长长的茎,从一端连着画到另一端,再画很多很多的小叶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大胆的画出连续的长直线。鼓励已掌握技能的幼儿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叶脉。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教师:看看谁给小树叶穿的"衣服"最漂亮?那篇树叶的`"衣服"和别人不一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儿歌让幼儿来完成叶脉的绘画,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在让幼儿观察叶脉的时候,可以出示不同的叶脉,不要单一的看一种,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