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手工教案推荐7篇

时间:2024-03-23 作者:Indulgence

通过教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纸的手工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纸的手工教案推荐7篇

纸的手工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摇摆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声音的效果。

2、尝试用撕、画、贴等方法装饰瓶子。

3、自制各种的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二、活动准备

1、自制装有豆子、石头、沙子乐器各一个。

2、收集各种饮料瓶(塑料)。

3、各种豆子、石头、沙子和工具若干。

4、即时贴条、形状若干。

5、音乐一段、指挥棒一根、头饰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猜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教师摇摆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让幼儿猜测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提问:

a、为什么我的瓶子会"唱歌"?(幼儿自由讨论)

b、你们想不想要一个和老师一样的会唱歌的瓶子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制瓶子乐器。(教师先示范)

a、将豆子、沙子、石头放入瓶子中。(不能装太多的物品、小心不要弄如到口鼻眼中、盖子需拧紧。)

b、把即时贴条状装饰,并贴上眼睛、嘴巴。(大拇指和食指慢慢的'撕、圆形当眼睛、嘴巴。)

2、感知瓶子发出的声音,并与常用的乐器进行比较、匹配。

提问:你觉得的乐器发出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请个别幼儿说)

(三)结束部分

1、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指导语:我们可以用这些乐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演奏吧!(分成三组)

a、教师讲解示范。

b、(放音乐)幼儿自己为曲子伴奏一次或两次。

2、结束语:今天我们用饮料瓶制作了乐器,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制作乐器呢?(纸箱、牛奶瓶、铁盒)真棒!那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刚刚说的那些废旧材料做做看,听听发出来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好吗?好了,现在我们去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奏一曲吧!

课前准备

1、熟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打击乐器的经验。

3、场地设置。

纸的手工教案篇2

活动生成背景:

折纸

折纸是我班班级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之初幼儿通过玩纸,发现了纸的特性。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已自拟出活动常规及要求。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己能准确掌握了边、角、中线等概念,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对角折、对边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基本技能,此次活动是在对边折的基础上演变出双三角。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 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 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活动自评:

一方面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大胆尝试。

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青蛙外形进行总结,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而且在游戏中增进了同伴间的友情,用青蛙喝水的方式引导幼儿喝水,符合小班年龄特点。活动讲评中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双三角的折法,还在多方面提高了能力。

纸的手工教案篇3

一、目标

1、学习用撕贴的方法粘贴大树的树叶。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撕贴习惯。

二、准备

1、固体胶、抹布、撕碎的各色彩纸若干。每组一个放碎纸的盆,粘贴用的大树若干。

2、教学自制图片一套。

三、过程

1、引出课题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太阳光照在小朋友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上的小草穿上了新衣裳,太漂亮了;太阳光照在花园里,花儿都开放了,哇,真美丽!太阳光照在小河里,小鱼快活的游到了水面上,他们高兴的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太阳光照呀照,当快要照到大树身上的时候,突然天空中飘来了一片乌云,乌云遮住了太阳,于是,大树就没能穿上新衣裳。

2、讨论

(1)、大树没能穿上新衣裳,身上会怎么样?(冷的)

(2)、还会怎么样?(生病的)

3、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大树(幼儿讨论后回答)

——去超市买衣服给大树穿;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给大树穿;用废纸撕成树叶,涂上胶水贴在大树身上。

4、教师示范

(1)、先给大树的身上涂上很多胶水,尽量不要把胶水涂到大树身体外面。

(2)、把废纸用两只手撕成很小很小的碎片,边撕边贴。

(3)、给大树身上全部贴上碎纸后,再用手轻轻压一下。大树伯伯的新衣裳就做好了,花花绿绿的好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撕纸并把它撕的小一点,边撕边贴。

提醒幼儿要把胶水涂在大树身上,要涂的多才能粘的牢。

6、幼儿互相讲述:看看谁做的新衣裳好

纸的手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制作手工玩具的兴趣。

2、在制作手工玩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锻炼使用剪刀的协调能力,达到手眼并用。

活动准备

1、剪刀(幼儿人数相等)。

2、香糊(或胶水)。

3、儿歌磁带《小白兔》。

4、幼儿用书《创意手工第十七课》。

5、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情景导入。播放儿歌磁带《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爱吃菜,奔奔跳跳真可爱)。幼儿随音乐儿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提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小兔子?为什么喜欢?想不想得到一只小兔子?小兔最喜欢吃什么?

3、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来制作小兔子吃萝卜的玩具,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做,看谁做得最好。

二、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1、先用剪刀沿图的边线分别剪下小兔、草丛、萝卜;

2、再将表示挖空,表示涂上胶水并于图之间粘贴;

3、其次对折并粘小兔身体,将小兔底部的红色部分向外折;

4、再次把青草图卷成圆筒,将小兔身体粘贴在青草圆筒上;

5、然后把剪下的.红萝卜,对折粘贴后剪开黑线;

6、最后把萝卜插到小兔胳膊处适当的位置同,“小兔吃萝卜”就完成了!

三、幼儿制作。

1、幼儿制作,教师提醒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不要用剪刀对着伙伴(或对着自己)的身体。

2、重点提示剪小兔身体时注意弧线拐弯的地方,注意不要剪断。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挖空。

4、提醒幼儿对折,粘贴时要工整对齐。

四、检查评价作品

1、挑选几件制作较好的作品进行评讲。

2、鼓励手工精巧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把作品展示在手工区供幼儿欣赏学习。

活动延伸:

再次播放磁带《小白兔》,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感受成功的快乐。

纸的手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制作鞭炮的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快乐地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制作好的鞭炮一串。

2、红色卡纸、麻线、双面胶。

活动重点:

能积极参与制作鞭炮的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自制的红鞭炮,引出课题。

看!这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吗?

二、教师示范。

1、教师演示红鞭炮的制作。

2、教师小结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幼儿制作。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制作炮仗。

2、教师一旁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幼儿交流欣赏作品。

1、幼儿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感受成功的快乐!

2、教师小结讲评,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

纸的手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粘贴活动,对手工活动感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让幼儿学会用双面胶。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感受作品《葡萄》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们安全使用剪刀。

难点:通过操作来认识葡萄的形状。

活动准备

白张纸、海绵纸,双面胶,若干份。

新鲜葡萄,葡萄图片。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食物葡萄问幼儿: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葡萄是圆圆的,一颗颗葡萄就像是好朋友,它们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2.你们见过哪些水果是圆的`呢?

教师总结:苹果,西瓜等。

3.出示教师提前贴好的葡萄图片,让小朋友们观察,教师示范,贴葡萄。

4.幼儿分组,动手能力好的剪圆,动手能力较差的贴葡萄。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鼓励孩子贴葡萄

6. 作品展示。

活动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反思

手工课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门课,手工课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手工课可以为孩子们创造练习技巧的能力。在活动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幼儿动手操作,学会了合作,因此幼儿懂得了葡萄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规律。但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我要求观察时注意力不集中,觉得有点难,高兴的是有些幼儿的帮助下完成了一节课的手工,我认为在上课的过程中把握的不是很好,没有什么专业能力,以后我会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

纸的手工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企鹅的基本折法。

2、用添画的方法为所折的企鹅添画眼睛。

活动重点:掌握企鹅的基本折法。

活动准备:

企鹅的折叠步骤图、手工纸、记号笔、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1、了解企鹅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

(1)出示教师的作品,共同欣赏。

(2)分析制作步骤。

2、共同分析、探讨企鹅的基本折法:

出示企鹅折叠步骤图,师生共同分析步骤图,对幼儿不懂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3、幼儿制作: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并给与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共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