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案帮助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有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屈老师的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屈老师的教案篇1
一、简介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八路军。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队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教师范读课文,读后理清课文脉络:
读前提示:
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回忆他的老师?哪些片断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②这几个片断从第几自然段写到第几自然段?它们在课文中占什么地位?
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七个生活片段,前五个片断是略写,后两个片断是详写。这些生活片断从第三自然段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课文除了开头两个自然段总写蔡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外,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课文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组句子: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①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
四、集体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一)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教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二)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三)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四)辨析两个句子:
①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明确:句②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①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
(五)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六)表情朗读第3—第8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时注意各个生活片断之间的间隔和衔接,突出有表现力的词语,要读得深情。
五、讲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
(一)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读后讨论)。
(二)“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三)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四)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不好?
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这件小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
六布置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面的词语和句式造句(当堂交流):
①默默地②从来不……仅仅有一次…… ③即使……连……都……
3.课后复习(1)按照“思考和练习二”的要求:把描写神态的语句划出来,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2)准备口头回答“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10—15自然段;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指名回答并讨论“思考和练习二”。明确:第三自然段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象要打人,但却“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我”的神态,在课文中也写到多处。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以及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模模糊糊地回答”去找蔡老师。这几处神态的描写,充分表现“我”天真调皮但又非常重感情、非常爱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二、讲读第七个生活片断:
(一)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讨论:作者是如何写出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的?
明确:“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一个“更”字,既照应上文,又写出此刻心情。“默默”、“站”、“看”这几个词语生动地表达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一幅睡梦中找蔡老师的动人情景,突出地表现了对蔡老师的思念。
(二)辨析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能否互换位置:①我急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
②“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明确:不能互换位置。“迷迷糊糊”是“迷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醒”,句①说明行动不清醒;“模模糊糊”是“模糊”的重迭,它的反义词是“清晰”,句②说明说话含糊不清。
(三)请学生辨析两句句子:
①什么时候,我能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②我多么想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呀。
明确:句①感情深沉含蓄,句②感情热烈外露,在课里联系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用句①表达效果更好。
三、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示:结尾一句话交代了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四、巩固总结: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读前提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讨论明确:课文中写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记忆中最美的、最难忘的,曾激动过他心灵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现蔡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蔡老师这一中心。
(二)课堂讨论: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蔡老师相处时的六个生活片断,赞美了蔡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真诚的帮助,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热爱、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个生活片断是否可以不写呢?为什么?
明确:不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写了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个生活片断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说明了蔡老师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这样就把学生对蔡老师的爱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来衬托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三)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值得学习?
明确: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五、课堂练习:
以《我的老师》(或《我的××》)为题口头作文。指导:可以模仿和借鉴范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老师(亲属或同学等),不要讲套话、空话。(先列提纲,后口述、评议)
六、布置作业
1.以《我的××》为题书面作文(课外或作文课做)。
?我的老师》教法一例
(一)听朗读录音。凭借听的印象,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蔡老师爱学生的五件事: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
2.在课外的时候……
3.在假日里……
4.她爱诗……
5.有一件小事,……占据过“我”的心灵,这件事是……
写出“我”想念老师的两件事:
1.每逢放假,我们不愿离开蔡老师。放假前,我……
2.记得一个夏季的夜里,我……
(二)打开书,默读一遍。对照上边做的练习,检查自己的听、记能力。
(三)边看书边做下面的练习:
1.“温柔”一词形容蔡老师的,揭示了她的内心美;“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的,指出了她的外表美。
2.第三段中的“从来”、“仅仅”、“好象”、“轻轻”、她也“笑”了,这些词语表现了蔡老师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3.“狡猾”一词常形容人很不老实,作者却用它来形容“我”的目光,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
4.文中两次用了“默默地”,请你很快的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两个叠用形容词的意思一样吗?在文中找出它们各自的用法,若把两个词调换一下使用行不行,为什么?
6.文中接连用了两个“才”字,请尽快找出来。“我才醒了”中的“才”,说明了什么?“我才睡熟了”中的“才”又说明了什么?联系“梦中寻师”的情景,说说两个“才”字饱含着怎样一种感情。
7.“我记忆中的珍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珍宝”与文章开头第一个“最”有什么内在联系?
8.最后一段中的“可惜”一词和全文哪些内容有联系。
9.你能从本文中选一个词准确的形容“我”和蔡老师分别前的感情吗?
(四)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五)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怀念老师的真挚感情。
(六)在你心目中,一定也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请你以《我的老师》为题,仿写一篇真人、真事、真情的记叙文。
关于“一个孩子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一句,老师可不必过多解释,告诉同学这是一个比喻句,它表示孩子依恋老师的心情,就可以了。
屈老师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3,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4,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
3,出示填空题:娜塔莎是一个( )的小姑娘
师:读书要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属于自己的看法。不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这样想。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去朗读课文,看看娜塔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词句。五分钟之后全班交流。)
4,但是和她玩了那么久的萧伯纳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再去认识一下这个大作家吧。
(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兴致盎然地再次朗读课文,然后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讨论。六分钟后全班交流。)
5,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6,师小结:你们看,读书多好!相同的`文章,同学们能读出不同的感觉来。在天真可爱的娜塔莎面前,世界大文豪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幸好他及时地改正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大作家!
7,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自读感悟,感情读品味。
(1)积累运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2)你理解这句话吗?在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为什么?
(3)积累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
(4)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生活中你觉得谁也会是你的老师?请说说理由。
四、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屈老师的教案篇3
(一)、律动及发声练习
师: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开了,许多的小树长出了新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感受美丽的春天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并进行发声练习)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听,谁也跟着我们唱起歌来了,她的歌声,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柳树姑娘》)
师:谁来了?(柳树姑娘)教师出示图谱 ,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辫子)教师出示图谱并演唱,(风儿一吹)老师唱并出示图谱,她的辫子怎么样了?(甩进池塘)洗洗干净,怎么样呢?多么漂亮,对呀,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里咯)柳树姑娘高兴的欢呼起来了。他怎么欢呼的呀?(阿里咯)
2、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图谱来把柳树姑娘的故事讲一讲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谱念歌词)
师:那现在能不能跟着音乐念一念呢?(一边念的时候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节奏谱)
师:我们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什么?(附点)附点应该怎么唱?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呢?那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呀,(三拍子)我们以前学过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呢?(强,弱,弱)可以怎样表示?(个别幼儿尝试后集体感受)现在我们用xx小朋友的xx方法来感受一下三拍子旋律,还要注意这里的附点。(教师和幼儿共同跟着旋律打节奏说歌词)
3、出示声音标记
师:这是什么?(声音标记)它出现的地方我们该唱什么?(衬词)衬词有哪些呢?(啦,啊,喔,哩)今天我们选一个演唱吧,选哪个?(啦),那我们就用衬词啦来演唱吧?(幼儿用啦演唱歌曲)
4、幼儿配乐演唱
师:下面能不能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呢?(一遍)
师:我们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和附点。现在再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三)、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出示颜色标记
师:这是什么?(颜色标记)颜色标记把我们分成红绿两队,请你们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颜色标记,看看自己是什么队?红队的请坐在左边,绿队的请坐在右边。颜色标记想和声音标记一起来考考我们,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唱呢?(红队唱歌词,绿队唱衬词)
2、出示节奏标记
师:哎呀,怎么还是难不倒你们呀!还得想想办法,瞧瞧谁也来助阵了?(节奏标记),这个节奏怎么打呢?(请一名幼儿尝试打节奏xx x)如果节奏标记到这儿了,这个又该怎么唱呢?(将节奏标记放至每句的句尾)
3、出示休止符
师:看来我要出绝招了,在音乐符号里,它是什么?(休止符)它出现的地方需要唱吗?那么休止符到这里,现在又该怎么唱呢?(个别幼儿交流唱法)前面空白,后面啦啦啦(集体演唱)
师:等红队的小朋友唱出“娘”,绿队的小朋友就马上要接啦啦啦,而红队的小朋友娘要唱满三拍,现在我门再来试试看。
师:再来,我就不信。(红绿队交换唱)
师小结:今天郭老师认识,你们真的很厉害,这样也难不倒你们,不过下次我要出更难一点的来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迎接下次的挑战吗?我们给自己加加油吧!
屈老师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
2.学习画出人物脸部的特征。
3.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铅画纸、彩笔、录音机、轻音乐。(见资料包)
活动过程:
1.导入。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今天是教师节。
师:今天是9月10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这是谁的节日呀?
(2)幼儿向班级老师问候节日好。
请出我班的老师。幼儿向老师们问声节日好。
2.让幼儿了解教师节。
教师向幼儿讲述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老师教小朋友们学本领很辛苦,小朋友想怎样表达你对老师的爱呢?
3.观察我的老师。
(1)请幼儿观察我们班的老师并进行描述。
师:请小朋友看看我们班的老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老师的脸形、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2)教师提问。
老师都是什么脸形?圆圆的还是瓜子脸?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长的还是短的?直发还是卷发?老师的眼睛是怎样的?大大圆圆的还是细细弯弯的?老师的鼻子是什么样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嘴巴又是怎样的?
4.幼儿给老师画幅画。
(1)教师示范讲解画法,引导幼儿把老师的脸部基本特征画出来。
(2)幼儿在音乐中绘画自己喜爱的老师。
教师提出绘画注意事项和要求。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5.幼儿给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礼物。
(1)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哪个老师,请同伴评价。
(2)幼儿将自己画的老师的像送给相对应的老师,并向老师们说一句:"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活动反思: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麼的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慈母般的爱心,还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才能受到幼儿的尊敬。 其实,一件平常小事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师是我的幸福!
屈老师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圈的多种玩法,能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体验玩圈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圈的多种玩法,能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萌发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自由玩过圈,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玩圈的经验。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我们来到了池塘边,今天天气真好呀!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二.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圈的不同的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
(一)幼儿第一次探索圈的各种不同的玩法。
1.游戏规则:
(1)找一个宽松的地方,分散玩圈(滚圈、套圈、跳圈、钻圈、转圈、开汽车)
(2)动脑筋想各种玩法,都试一试;
(3)注意安全,别让圈伤害到自己和同伴。
2.幼儿分散玩圈,自由探索圈的各种玩法,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尝试多种玩法。
3.集中展示,相互交流各自探索的各种玩法。
师:请谁来表演你是怎么玩呼啦圈的?谁的玩法多?
(二)幼儿再次探索呼啦圈的各种不同的玩法。
1.游戏规则:
(1)找一个宽松的地方,再次分散玩圈;
(2)尝试同伴想出来的各种玩法,或再次探索圈的不同玩法。
(3)继续注意安全,别让圈伤害到自己和同伴。
2.幼儿再次分散玩圈,继续自由探索圈的不同玩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利用其他材料辅助圈来玩,也可以几个人配合着玩。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萌发合作意识。
3.集中展示,相互交流各自探索的不同玩法。
师:你是怎么玩的?你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
(三)师幼共同利用圈玩游戏。
1、请女孩子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a: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b: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2人当鱼,1/2人当鱼网
·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怎么玩呢?这次男孩子当小鱼到池塘里游来游去,女孩子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做鱼,请男孩子把圈放回筐里。
·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小鱼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鱼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请第3、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请第2、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四.收拾整理,放松活动。
1、引导幼儿收拾摆放好圈。
2、听音乐《小鱼游》,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放松动作。今天我们都
玩累了,小鱼回家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