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陶艺教案5篇

时间:2023-06-30 作者:Anonyme

通过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看出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的,教案在起草的时候,你们需要强调联系实际,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陶艺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陶艺教案5篇

幼儿陶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用泥条弯曲连接制作蝴蝶,表现蝴蝶的不同动态。

2、巩固连接的技能。

3、能大胆创作,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三只蝴蝶》。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讲故事,揭示活动内容。

●故事的导入能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制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蝴蝶长什么样子?(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蝴蝶翅膀两边的图案和花纹是一模一样的,这叫对称。

2、学习蝴蝶的制作方法。

(1)集体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准备怎样制作蝴蝶?

(2)教师小结:先搓一段粗一点的泥条做蝴蝶的身体,然后搓两根细一点的泥条盘成蝴蝶的翅膀,再用两根细小的泥条做成蝴蝶的触角。

●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蝴蝶的制作方法一目了然。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要点提示:

1)将蝴蝶的身体、翅膀、触角组合在一起时要注意连接牢固。

2)启发幼儿想象出蝴蝶飞舞的各种姿态,注意各部分连接的不同位置,制作出各种动态的蝴蝶。

4、展示作品,幼儿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结合故事开展“三只蝴蝶”的制作活动,学习用不同颜色的颜料对蝴蝶进行涂色,而后表演该故事。

幼儿陶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搓泥条、手工捏塑成型的基本方法。

2、学习制作厨房用具,注意细节部分的连接。

3、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布置“宝贝厨房”场景。

2、幼儿园娃娃家的玩具。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家的玩具,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看一看,我们的厨房里有些什么?

●在引导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物品的特点做详细介绍,帮助幼儿把已有的经验迁移到陶泥制作上来。

2、分组讨论:准备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示范搓泥条和手工捏塑成型的方法。

①搓泥条的方法:手心向下,两手紧靠来准备;用力均匀来回搓;慢慢分开搓搓搓;泥条变得细又长。

②捏小碗的方法:小圆球,戳个洞,大拇指,放洞里;用力均匀转一转,转转转,捏捏捏,捏出一只小小碗。

(2)鼓励幼儿友好合作,相互帮助。

●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感情。

4、展示作品,集体交流、评价。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家的厨房。

(2)鼓励幼儿进行互评,教师对有突出创意的作品进行点评。

家园共育:

寻求家长的支持,引导幼儿在家里更仔细、更全面地观察厨房里的物品,创造出更丰富的作品。

幼儿陶艺教案篇3

一、活动内容:

?美丽的树》

二、活动要求:

1、通过身体表现,激起幼儿徒手制作去表现树干的形态。

2、巩固泥塑中的搓条、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尝试用落叶来装饰树干。

2、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课前幼儿去户外观察过树,并拾好大量的叶片小的落叶。

四、活动指导:

(一)带领幼儿赏树,并进行游戏“变变变”,引导幼儿用身体将树干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小朋友,树是千姿百态的,树上的树枝也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树的游戏“变变变”,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现树的形态。小朋友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来做一棵树,看看哪棵树最漂亮。”幼儿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的用身体表现各种树的各种形态,并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二)幼儿大胆的动手尝试制作树干,教师巡回查看。

(三)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制作树干。(搓条成树干的;双手捏泥做成树干的)

教师在请个别幼儿示范时,教师在旁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告诉其他幼儿这种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问题。(如个别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直接请该幼儿边示范边说明。)

(四)幼儿再次制作树干,并加树枝及树叶。

1、要求幼儿大胆的去取泥塑造树干的外型形态,表现出树干的千姿。

2、鼓励幼儿用泥来做树枝并与树干连接,提醒幼儿注意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3、幼儿用在户外地上拾来的树叶插到树枝上。

(五)、将幼儿展示出来,大家互相欣赏,讲评。

(六)、以开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将幼儿带出活动室。

“小朋友做的树都很好看,那你们知道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言,“哦,原来树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可得好好宣传宣传。走,我们用我们做的树去开个树的展览宣传会。”

大班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幼儿陶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

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

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幼儿陶艺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笔筒的构造,学习用搓、捏、团圆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笔筒。

2、能熟练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能耐心倾听、大胆制作。

活动准备:

1、仔细观察各种笔筒,了解它们的基本形态。

2、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过程图。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参观“笔筒天地”,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见到的笔筒。

教师:你们看见了什么样的笔筒?它有什么用途?

2、集体讨论笔筒制作方法。

(1)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把泥条盘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方法并讲述。

(3)教师小结:先把泥搓成条,然后把泥条依次盘起来。先盘一个蜗牛形的底,然后再往上盘,注意边盘边将泥条的内侧相互抹平。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笔筒。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笔筒。教师对有创意的笔筒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