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教案6篇

时间:2024-10-26 作者:pUssy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时间,避免课堂上出现拖延,教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参与度,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融让梨》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融让梨》教案6篇

《孔融让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孔融家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

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设置情境,迁移感情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在讲呢?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四、假设情景

1.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你会怎么做?

2.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3.看到小妹妹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孔融让梨》教案篇2

活动名称:

孔融让梨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本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教本,在听一遍故事。

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请我分苹果,我就拿大的。通过这次学习都愿意以后会把大的、好的分其他的宝宝。

《孔融让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分享与谦让。

活动准备:

?孔融让梨》图书一本。(编号:123)水果人手一份(香蕉、苹果)。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的话题导入活动。

1、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小草从泥地里钻出来升升懒腰,小花也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裙子跳起了欢快的舞,小朋友也唱起了春天的歌,听,多美呀。(幼儿唱歌曲:春天)

2、滴沥嗒啦,天上下小雨了,小雨从哪里来的呀?小雨要到哪里去呀?落到了小树梢上,小树梢怎样了呢?(幼儿唱歌曲:小雨点)

教师:我还听见了风的声音,风也在轻轻地唱歌呢?(幼儿唱歌曲:风)

3、对呀,今天是多么快乐呀。老师请来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作客呢。

二、创设情景。

1、老师准备了一些香蕉,大家一起品尝好吗?孩子们,一人拿一只小碗,每个小碗里都有两块香蕉,你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吃一块。

2、香蕉好吃吗?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的?你们刚才是一人吃了一块吗?你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呢?

3、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讲完后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几岁的时候?孔融和哥哥弟弟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吃梨的时候,孔融为什么要选择最小的梨呢?

4、你几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很辛苦的照顾我们。那我们吃香蕉的时候,大的应该留给谁呢?你应该怎么说呢?

三、再次品尝水果,幼儿对家长说感恩的话。

《孔融让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图片,独木桥等

活动过程:

1.游戏:独木桥

请幼儿自由走独木桥,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不谦让造成的后果。

2.老师小结:做事情应该谦让,让幼儿先走,或者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走,不推也不抢,就不会有小朋友被挤到桥下了。

3.第二次玩独木桥游戏

老师教育幼儿学会相互谦让。

4.讲述故事《孔融让梨》

5.教育幼儿向孔融学习相互谦让

6.教育幼儿在家也能与人分享,为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着想。

《孔融让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让的道理。

2、教育幼儿懂得礼让,知道尊老爱幼。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幼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鼓励语: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质准备:图片2张、故事《孔融让梨》、儿歌《让座》、一盘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爸爸瞧妈妈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提问: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故事听到一半)

师:让我们继续来听听孔融到底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

提问:

1、孔融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是怎么想的?

2、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师: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爸爸是怎么夸奖他的?

提问: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谦让,我们现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谦让呢?

(三)听儿歌《让座》

导语: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让座》,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儿歌《让座》)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提问:儿歌好听吗?儿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这位小朋友也这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她学习啊?

三、结束部分

小结: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别人,儿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夸他们是好孩子,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有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只顾自己。我们要学会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兄弟姐妹。

今天老师请大家吃梨,你挑哪个?为什么?小朋友排队上来拿。

故事: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孔融让梨》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孔融让梨》一文通过叙述家里吃梨,小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拿了个最小的梨,以及爸爸和孔融的对话来完成,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配有一幅图,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哥、挑、答、应、事”,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学习部首“广、竹”。

2.理解课文,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3.积累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4.a层次学生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建立篇的概念,逐步学会数句子和自然段。

2. 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出示一盘梨)问1:这是什么?梨。

问2:你想吃哪个?大的还是小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名字叫孔融。看看他是怎样选的。

孔融让梨(齐读,个别读)

二、听故事,回答问题。

播放孔融让梨视频,回答问题

1.孔融选了大的梨还是小的梨?

2.他把大梨让给谁吃了?

三、学习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四、学习生字:

哥字音:gē独体字组词:哥(哥哥)笔画:10

挑字音:tiāo部首:扌组词:挑(挑选)(挑水)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

答字音:dá部首:竹组词:答(回答)(答应)笔画:12结构:上中下结构

应字音:yìng部首:广组词:应(答应)(应该)笔画:7结构:半包围结构

广:座、庆、床、康、店。

事字音:shì独体字组词:事(事情)(懂事)笔画:8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练习对话和复述)

一、总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跟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3.问:孔融有几个哥哥?几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在干什么?谁最先拿梨?为什么哥哥们不先拿?

师:哥哥们懂得谦让,让弟弟先拿梨。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图中的人物穿着古代的衣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图: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最小的梨。

2.跟读课文: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梨?

“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4.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5.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6.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7.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8.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9.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10.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11.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2.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什么吃小梨?从他的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3.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4.把第二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跟读课文。

2.爸爸又觉得奇怪了,孔融不是还有个弟弟吗?最小的吃小梨,那也应该是弟弟吃最小的梨啊,于是爸爸又问了孔融。

“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指导学生读出疑惑难解的语气)

3.孔融是怎样回答的?

“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心情如何?你是怎样知道的?

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很高兴,图中他抱着孔融,笑得很开心,哈哈大笑。

5.爸爸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学生读出爸爸高兴,心情愉悦的语气)

6.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

对人谦让。

7.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样做?

五、复述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孔融)

2.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第三课时(课后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 ) ( ) ( )

宀 扌 广

( ) ( ) ( )

2.造句。

看见——

3.组词。

哥()挑()答()

应()事()

4.写部首。

哥()挑()答()

应()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融有五个()(),一个小弟弟。

(2)爸爸()()了,问:“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爸爸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好()(),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