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猪场的工作总结7篇

时间:2023-08-29 作者:dopmitopy

为了让我们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记录合适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不断优化我们工作流程的关键工具,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宰猪场的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7篇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1

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合作意识,使员工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工作不仅

仅是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是当其他组员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的给予帮助与配合。2.保育猪群发病率高除了与基础母猪群健康状况不佳,也与仔猪群转入保育舍时日龄偏小,转入时应激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猪只断奶不足一周,甚至刚一断奶就被转入保育舍。从母乳和湿拌料到颗粒料,从保温箱到大圈饲养,各种外部条件的剧烈变化,使小猪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患病居高不下成为必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⑴转入保育舍的猪群一定要保证平均日龄达到28至30日龄,猪群大小要均一。

⑵转入保育舍当天少喂饲料,且以湿拌料为主,并连续三天在饮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转入当天还应适当添加维生素c以减小转群产生的应激反应。

⑶同时升高圈舍温度,每个独立小圈悬挂两个保温灯春冬两季加至三个,确保小猪转入保育舍后有适宜的温度,不会因此受凉。

⑷疫苗接种产生的应激,不仅仅表现在注射上,还表现在注射后,仔猪采食量的明显降低,影响免疫以及其他系统的生长发育,过多的疫苗注射甚至会造成免疫抑制。所以与场长与驻场兽医商议减少不必要的免疫注射。

3.与场长商议,将场内圈舍地暖系统和排水渠道的改造报告提交公司基建科,建议采购大功率的水泵,提高工作效率。

4.及时上报可销售和淘汰猪只,及时销售可卖种猪、处理未阉和漏肠猪只,减少饲养成本。目前,保育舍员工培训后工作效率已逐渐提高,养殖成本也有所减少。圈舍地暖系统和排水渠道的改造也即将进行,猪场将日趋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养殖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我们保育舍争取在年末能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2

20xx年7月26日-20xx年8月22日作者:储兆荥本月是本人正式成为社会人士,正式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二个月份。

回想不久前,还是个懵懂少年,如今已长大成人,需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前只需按师长的要求,好好学习就可以,如今景况不同了,不仅自己要以身作则,还需恰当地安排他人去完成工作。

俗话说的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恰好本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想养好猪,防暑降温第一步,想平安度过暑伏,就需多花些时间,多花些心思。

本场是新场,一切“从头开始”,就如名人所说,还需多磨练磨练。

年轻就是资本,兵来将挡,水来土填,有何可惧哉!上次竞聘定岗后,本人在二线担任一辅配一职。

本阶段所做的工作大体有以下几点:

1、后备猪的`饲养少喂多餐;料槽水少放、勤放;料槽扫水讲究轻、巧;健康度(保健、免疫按计划完成);健胃、抗应激;勤刮猪粪;每周冲栏一次;善于运用配种舍大栏。

2、防暑降温水帘池水青苔的清理、环境卫生及水帘等部位补贼风。

3、大环境清理卫生4、后备猪发情率及时查清;建立发情记录表;建立发情区、非发情区;提高猪群健康度;针对性处理;适当运动,适时控料,及时饲喂青绿饲料;自己及员工不断学习,反复培训。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3

不知不觉都来小关猪场实习一月多月了,虽然以前没在猪场里面待过,但是也接触过不少辛苦的岗位,对于养猪心理还是有着充分的把握做好,在学校期间也一直学习相关知识,可是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论是学的东西,还是动手的机会都没现在的多;来到这里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从生活到工作,到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猪场里我们主要负责保育猪的饲养,但是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高的原料,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降低营养性腹泻的发生几率。在猪断奶前接触的饲料(教槽料),通过在断奶前固体饲料的诱食,它们将熟识饲料的芳香和味道,同时,它们的消化系统被剌激而产生必需的消化酶。在前期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顺利的进行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按照公司要求原计划依照“513”模式,30天共计喂料:260公斤教槽料(康地教槽料5900)。2520公斤过度料(旺仔壮),1240公斤保育料(811)。让猪自由采食少喂勤添,尽量保证猪仔吃饱,随时吃到新鲜料减少饲料浪费。每天饲喂6~8次/日,晚上定时起来添料确保白天没有吃到、吃饱食物的小猪及时得到补充,平时还要做好控制好采食量,以防因过食引起消化不良和下痢。

每天早上喂完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圈舍,经过一晚的猪舍,里面空气明显让人感觉有些闷,将窗户打开一点,开启风机通风换气,由于早晨气xxx较低,很容易把圈舍内温度瞬间下降很多,这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在保留较少窗户开启外,要把其余的都封闭好。此外还要把前一天污染的饲料清理掉,避免使猪食后生病。及时用湿拖把,把圈舍内的灰尘清理掉,减少猪的呼吸道问题。

并圈时容易出现相互打斗,要对各种挤压、擦破、咬伤及时消毒,打针。平时常规消毒,圈舍、过道、用具每周2次。对于出现的较为严重疾病,弱仔、腹泻个体要转入单独的饲喂栏。

开始时发现猪严重咳嗽经过7天饮水(氟本尼考)治疗有明显好转,12月1日发现链球菌病,12月2日3头猪有发绀,保育猪脚部有红肿使用药物头孢、青霉素、vc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12月16号对弱仔vc+vb+葡糖糖注射液。12月20出项精神沉郁。治疗病猪无死亡,全舍共240头猪急性死亡4头,解剖发现死亡猪腹股沟淋巴结、额下淋巴结、小肠淋巴酷:水肿约1倍、周边有出血呈暗红色,喉头:有痰、少数出血点,心包、胸腔、腹腔有积液和纤维素渗出物,心脏心耳:少数有出血点、充血,肺:明显有肿大、严重坏死、出血肺炎呈黑色,肝脏:明显有肿大、充血、坏死、出血点,夷脏:呈紫黑色肿大、形状不规则、边缘有锯齿状,肾脏:形状不规则、颜色变淡、有出血点,胃:少数有粘膜脱落、底部出现胃溃疡,肠:有充血、肠壁变薄,关节:关节腔内有黄色浑浊液体,初步判断死亡猪只:有链球菌、猪瘟、猪副嗜杆菌等病。12月23日实证猪只出现少数拉稀(粪便呈灰泥色)猪只采食量下降怀疑是冬痢。12月25日饮水加(食盐、葡萄糖、阿莫西林、小苏打、氯化钾)。12月24日采食量下降25、26、27日几乎未采食(该场12月18日出现冬痢由于该场原因未及时治疗拖延了一星期导致全场感染)。

在此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生产实际中,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少。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而已。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4

一、生物安全防控

从人员洗澡消毒,进出舍踩脚踏盆及卫可洗手消毒,冲栏应知应会及安全操作,料槽及饮水器消毒处理,设施设备应知应会及安全操作进行讲解。同时告知新员工这样做的目的,防范非洲猪瘟是重中之重,因为猪只对于外界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弱,我们每天的消毒就是尽可能的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只有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告知新员工,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不管有没有人监督,生物安全防控都要切实的完成,不能说没人监督就偷个懒不洗澡不消毒,安全意识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住,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了。

二、冲栏

冲栏考验耐心,精工出细活。每个人都是从冲栏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急于求成,我们检查冲栏质量合不合格,通过重复的冲洗能够完成任务,冲栏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料槽附近的螺丝容易掉落,通过和员工商量,我们手动进行对这些螺丝进行加固;四周拐角残渣不易冲掉,通知多次冲洗进行缓冲解决。

三、引种准备

我带领着几个新员工开始铺设彩条布,准备挡猪板及赶猪棍,做好消毒转群通道隔离措施,并仔细的告诉新员工们赶猪技巧及注意事项,要拿好手中的挡猪板防止猪只掉头并时刻保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赶猪。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1.部分新员工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不够强烈,工作期间员工受伤事件发生较多。

2.新员工工作流程不清楚,工作效率低下。

措施:

1.对全体新员工进行生物安全防控专题课件进行培训并考试,工作期间员工受伤事件发生较多,后期通过安全生产主题进行培训及现场老带新搭配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2.对全体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使每位员工知道工作重点在哪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合作意识,使员工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工作不仅仅是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是当其他组员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的给予帮助与配合。

在以后的日子里,本人还是会虚心学习,充实自己,踏实工作尽自己的努力为公司为自己创造美好未来!

xx

xxxx年x月x日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5

一转眼我已经在龙凤山集团核心场实习快两个月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是非常实用的。它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

刚到猪场我就被安排到了产房,产房是猪场的最关键环节之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特归纳以下几点建议:

1、产房消毒

上一批母猪仔猪调走后,必须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和消毒,消毒后产房应空置2天以上,并且保证里面彻底干燥后再调入母猪,这点在有些棚舍没有做到位。

2、弱仔猪的处理

对于精神状态很好、有吮乳能力的弱仔可通过固定乳头和人工辅助其哺乳等方法以提高其成活率。而对于精神状态很差、无吮乳能力的弱仔,尤其是体重低于500克的弱仔要考虑淘汰。因为这些弱仔很难成活,且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差,这些弱仔在猪场里作为一种易感猪群容易感染疾病从而成为传染源,造成更大的损失。

3、产房温度的高低

产房温度过高会降低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少,仔猪营养供应不足。外界温度高时仔猪常跑到外边不懂回保温箱,压死比例加大,而且如果温度不稳定,仔猪在外边睡着后如果舍温降低,还会导致仔猪受冷出现感冒或腹泻,所以给产房过高温度既浪费能源,又不利于仔猪生产。

4、产后喂料加量太快

母猪产后,腹内空虚,消化系统功能未能恢复正常,而且母猪所产奶水量少,不需要太多的营养供给。采食过多,既不利于母猪身体恢复,同时也造成饲料的浪费。所以母猪产后不需要过快加料,一般到产后七天才达到母猪最大采食量。有些饲养员并未按此合理喂料。

5、母猪产后感染

无论接产消毒如何严格,不论环境如何优越,母猪产后都会处于最虚弱的时期,最易受到细菌感染而致病,也应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在这方面我们产房做的还是不错的,对产后母猪进行吊水保健以及投回力清等措施这样对母猪是有利的。

6、补充小猪料

一般来讲仔猪出生7天应加小料盆,在给小猪补料时应灵活掌握,如母乳充足,补料可适当推迟,让小猪吃料可讲料盆放在仔猪保温箱出口附近。

7、母猪乳头/产床/保温箱的卫生

有拉稀情况的栏要及时用消毒液清洗干净,保温箱内的湿度不能过高,可用洁体健来填充,用消毒水擦拭母猪乳头的方法在仔猪腹泻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我深深地感觉到,通过实习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我学到了一些很实用的东西,但是这些对于我来说是不够的,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另外,我通过和这里的员工们交流,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交流能力。我会把所学的知识牢记在心,运用到将来的实际生产中去。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6

进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在保育舍进猪前首先要把棚舍冲洗干净,在冲洗时,将舍内所有栏板、料槽、天花板、墙壁、窗户、地面、水管进行彻底冲洗。同时将下水道污水排放掉并冲洗干净。尽可能做到物见原状。检查饮水器是否通水,加药器是否正常工作、所有电器、电线是否有损坏,检查窗户是否可以正常关闭。将舍内的温度保持在保育猪刚转进来最适宜的温度范围,然后准备进猪。

2、分群与调教:刚转入保育舍的断奶仔猪先公母分开,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分大小,个体台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护理饲养。仔猪刚进保育舍的头几天要调教猪群区分睡觉区和排泄区。

3、饲养管理:保育猪是以自由采食为主,不同日龄給喂不同的饲料,逐渐过渡。喂料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和角落饲料发霉。新进保育猪的饮水:水是猪每天食物中最重要的营养,仔猪刚转到保育舍时选择多维饮水,可以提高仔猪抵抗力降低感染率。

4、环控温湿度控制:冬季应正确运用保温设备,做好刚进保育舍仔猪的保温。

通风控制:通风是消除棚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通风过量会使棚舍内温度急剧下降,这对仔猪不适合。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

5、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首先是消毒,猪舍内外走道,门口每天进行清扫,棚舍门口放烧碱水踩踏盆,猪舍进行喷雾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保健:

刚转到保育舍的小猪一般采食量较小,添加多维或者氟苯尼考加葡萄糖饮水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驱虫保健添加茵伟虫康拌料,可以预防蛔虫、疥螨、虱等体外寄生虫。

疫苗免疫:

各种疫苗是保育舍的重要工作之一,注射过程中,先固定好小猪,在准确的部位注射,打过疫苗的.的棚舍要做好免疫记录,记录好免疫日期,注射疫苗情况。

6、棚头卡记录:

棚舍每单元的每天卫生清扫、清粪,观察猪只采食饮水、体温、呼吸、粪便个尿液颜色和精神状态等

7、病弱猪护理治疗

病弱仔猪单独栏位护理,使用潮拌料少食多餐护理,单独治疗,这样一方面保证病弱猪的特殊护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疾病的互相感染及传播。

存在的不足:

1、对于猪群整体健康度的把控不是特别到位,以后需要多巡棚,多观察,多向同事学习,多向书本学习,争取快速进步。

对于保育阶段的日常工作安排还缺少条理性,如饲料,兽药的订购,保健方案的确定和实施还需要加强学习。

宰猪场的工作总结篇7

回想不久前,还是个懵懂少年,如今已长大成人,需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前只需按师长的要求,好好学习就可以,如今景况不同了,不仅自己要以身作则,还需恰当地安排他人去完成工作。

俗话说的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恰好本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想养好猪,防暑降温第一步,想平安度过暑伏,就需多花些时间,多花些心思。

本场是新场,一切“从头开始”,就如名人所说,还需多磨练磨练。

年轻就是资本,兵来将挡,水来土填,有何可惧哉!上次竞聘定岗后,本人在二线担任一辅配一职。

本阶段所做的工作大体有以下几点:

1、后备猪的饲养少喂多餐;料槽水少放、勤放;料槽扫水讲究轻、巧;健康度(保健、免疫按计划完成);健胃、抗应激;勤刮猪粪;每周冲栏一次;善于运用配种舍大栏。

2、防暑降温水帘池水青苔的清理、环境卫生及水帘等部位补贼风。

3、大环境清理卫生

4、后备猪发情率及时查清;建立发情记录表;建立发情区、非发情区;提高猪群健康度;针对性处理;适当运动,适时控料,及时饲喂青绿饲料;自己及员工不断学习,反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