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如同在心灵的河流中航行,感受生命的波澜和涟漪,实际工作是心得体会的原点,只有通过实践,心得才能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爱的教育》心得体会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非常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爱”这一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呢!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作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读了《爱的教育》我深受感触,我懂得了爱的方式有很多,也懂得了有很多种爱。伟大的母爱,宽大的父爱,同学之间友好互助的爱。爱有很多种,需要你用心去感悟,感受身边所有的爱吧!让爱播进每一个人的心中,传扬爱的精神。相信有一天世界各地都有爱的存在。明天就是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篇2
?爱的教育》一书是爷爷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买的。可是我翻了几页便没再往下看。心想:太无聊了吗?都是我们平常生活的事。于是,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一放就是两年,一直没有动。直到今年署假才被迫拿起书来读。
一开始只是看看情节,后来才发现这真是本好书。为什么说它是一本好书呢?一是这本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受人爱戴的卡罗纳,令人佩服的德罗西,盛气凌人的诺比斯,不知廉耻的弗朗帝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比如从《宽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罗纳是一个勇敢和宽宏大量的人。他勇于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并且让老师饶恕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从《我的同学科列帝》中则可看了科列帝是一个勤奋能干的人。他一边替父亲料理店里的事物一边学习,还要照顾母亲。文中的德罗西不仅学习好而且还是一位善良的人,从《7号犯人》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罗纳、科列帝和德罗西这样善良、能干、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但是,作者在书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气凌人的诺比斯,不如廉耻的费朗蒂和有些虚荣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很是不知好歹,最后搞得被学校开除了;仓皇母亲来学校为他求情,他还在一旁不知廉耻的笑;哪个人要是倒了霉他都幸灾乐祸。这样的人在文中与那些善良正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我们做了一次反面教材。
文章通过学校和社会上的小事教会我们爱。“爱”是什么?是爱父母,爱国家,爱身边的人;帕多瓦的爱国少年因为有人骂了他的祖国,宁可挨饿,也不要骂他祖国的那些人的钱;伦马第的小哨兵为了观察形势而牺牲;《达达的看护人》中的无名少年对医院里一个重病人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菲鲁其奥为了自己的外婆而死去,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我非常佩服作者亚米契斯他没有普通人常用的枯燥无味的说教来教育我们。而使用一个一个日常小故事来教会我们爱。读完《爱的教育》我才发现其实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很少有人会去发现从外面回来父母递上了一杯水;考试没考好时父亲的鼓励;学习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老师的提醒等等,其实爱就在我们生活中,只有善于发现“爱”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篇3
?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
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篇4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篇5
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
读《爱的教育》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读完《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是纯正的。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像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时,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发“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
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加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集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
还有许多的人,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在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都学会了——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朋友间的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我们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