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都会遇到写作文的情况,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楼梦600作文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楼梦600作文篇1
这个暑假里,我十分认真地阅读了名著《红楼梦》。我想,红楼梦应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我发表的任何评论和感想都期望大家能够多多指点。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故事情节十分曲折,主要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感情故事,反映了那个年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还叙述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虽然有的同学对我说,读《红楼梦》不读死人才怪。可是,我仍然热忠于它,热忠于它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是爱故事中的“凤姐”,――王熙凤。
大家都明白,王熙凤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个反派主角。可是,我仍然喜欢她。这并不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才能。王熙凤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婆,王熙凤凭着她的万人不及的聪明才智和猴一样的敏锐和精灵,征服了贾家上下人的心。王熙凤办事十分泼辣,所以,在贾家十分有威信。
可是,人无完人,这样的精明能干的女子到底也不完美。王熙凤的不贤良和弄权舞弊,也遭到了世人的严厉谴责。可是,事实上,曹雪芹却十分同情这个使人毛骨悚然的“杀人犯”。为什么
这谁也不清楚,也许仅有问早已长眠于地下的梦阮了,然而,最终,王熙凤的身体因不堪精神上的折磨,也就很快垮了下来,她的心理就是变态的,最终的那次精神病发作以及她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变态,都是薄命所致。
其实,王熙凤的本性并不坏,她每有恶念,莫不是有人推波助澜,趁热打铁,就只能她孤军奋战,是不会有那么多人冤死的。可是她一有善念却总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所以,我同情王熙凤,更热爱这个人!
红楼梦600作文篇2
自从在电视上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剧情也是非常的精彩!
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的逆子;所同情怜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因为和尚的一句话使黛玉和宝玉无法在一起”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600作文篇3
合上《红楼梦》后,我的泪已悄然落下。为这悲壮的故事落下同情之泪。《红楼梦》一书规模宏伟,结构宏严谨,阐述了宝黛两位叛逆者的爱情故事,也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历史趋势。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这位被其父亲称作恶名昭著的混账东西,为他的爱情奋不顾身,宁愿做和尚对黛玉的思念,也不愿成为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宝玉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男子是泥般浑浊不清。我亦钦佩他这般痴情,敢爱敢恨,塑写那悲壮的爱情故事,敢于与命运作斗争,这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两弯似蹙非蹙烟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比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位红粉丽人亦有着与宝玉般叛逆,却比宝玉多几分孤僻。颦儿如荷花般纤尘不染,坚贞纯情,才学横溢。我更加欣赏的,是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于优美的精神世界。“花开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的诗寥落忧伤,气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悟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诉说她内心的愁苦,红粉痴恋最终难抵香消玉殒。“一缕香魂随风去,三更不曾入梦来。”为自己的爱情画上圆满的句号,我已落下同情之泪,为她的悲剧命运感到痛心,也为她的艺术魅力感到心醉神迷。纵然她与宝玉未能圆满地在一起,但他们爱亦是达到顶峰,如同诗意的涟漪,成为绝世佳唱。
都到黛玉是悲剧,我言宝钗亦不逊于此。比起黛玉,我更痛心于宝钗。刚品读宝钗时,我认为她是以个名副其实的“小三”。她插进了原本不属于她的爱情,以黛玉的名义嫁给了宝玉。看到这,我狠狠地走咒骂她“小三”、“狐狸精”。但当我看完全书,我对她产生了痛心的感觉,为她感到怜悯。宝钗也是一个形容娇美,聪敏绝顶的奇女子,但她比黛玉多了几分沉静宽厚。她处世更圆滑,亦不逊于王熙凤。在贾府,她比黛玉更为得人心,她是个麻木的人。心中谨记着那冷酷的纲常,处处行动要三思,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是对她一生的写照。她嫁给一个并不爱她的人,最终亦是独守空房,寂寞落泪,红颜易老,人去楼空,真真可叹“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当她听闻宝玉做和尚后,她亦不落泪,反倒劝慰王夫人,得来称之为“绝世好媳妇。”她是真的不痛心吗?不,她已经完全麻木了,得来的是行尸走肉的身躯。她的一生被命运操控着,是个循规蹈矩的服从者。黛玉虽悲,但她还有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相比之下,宝钗的悲凉亦添加几分,她亦是《红楼梦》中最悲剧的人物,令人怜悯的人。
今风尘碌碌,纵观大观园,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这是曹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是啊!《红楼梦》是在演绎着历史的趋势,是对封建黑暗社会反射,听听《红楼梦》的声音那不变的咏叹调,让我学到了他们的精神与不朽。
窗外的雨声,淋淋沥沥,忧伤精密的雨之呢喃,仿佛是你千年不变的咏叹调……
红楼梦600作文篇4
?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题记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正如曹雪芹的诗“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半白话文半文言文的文字,文字间透露出真情,虽不敢说完全看懂,但也着实感慨万分。
你看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里,有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潇湘馆,一位因自己的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而苦闷的女子对着菊花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讲诉秋心。”她性格叛逆和孤僻,对世俗不屑一顾;她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她诗情画意,灵秀慧黠;她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世外仙妹寂寞林”的林黛玉。林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悲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也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贾宝玉可以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会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黛玉临死前的场景,病危之际,丫鬟紫鹃四处求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似乎在呐喊:“究竟什么地方是我自己理想的地方呢?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可还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咎于封建社会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即使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了,可依然“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林黛玉和薛宝钗不过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曹雪芹写这本书也并非单单只是为了描述剧中人物性格以及爱情的悲剧,而是为了反应一个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
红楼梦600作文篇5
?红楼梦》让我最关注的,是小说里的人物。每每被感动或被启发的,都是作者塑造和勾勒出来的人物,而作者借助这些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是立体的,而不是扁平单一的人性和人情。
我们来一起看看书里面的三个人物:
比如作者在塑造薛蟠这个人物时,他交代了这个人物的出生,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是贾宝玉的姨表亲,是富可敌国的皇商家族的独生子,而父亲早逝,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这样的薛蟠可以纵容手下的家仆为了抢得香菱,打死冯渊,也不难理解薛蟠天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可是,作者又塑造了薛蟠另外一面,在尤三姐死后,书里这么写:“这时,薛蟠进门,眼中尚有泪痕”,这个无恶不作的少爷,自有他善良动情的一面。
作者塑造的贾雨村,这个人是书里的一条线索,通过他的出场和描述展开《红楼梦》的故事。贾雨村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在他住在葫芦庙卖字为生时,他就以他的诗文以及谈吐,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高格调。他不看重金钱,甄士隐赠送五十两银子资助他进京赶考,书中写他“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而他和甄士隐的'丫头娇杏一见钟情并修成正果,也体现了贾雨村有情有义,这是有骨气有性情的贾雨村。贾雨村利用给黛玉教书,通过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交往了贾政,通过贾政的关系成功出任应天府,这又是运用关系的高手贾雨村。到了应天府,第一桩案子就是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在听取了门子的介绍和建议后,他放下法律草菅人命,这是官场里深谙平衡中庸之道,缺少原则的贾雨村。而为了杜绝后患,贾雨村最终把门子赶出应天府发配远方,这又是心狠手辣的贾雨村。
我们再来看一个人物,刘姥姥(刘姥姥是王狗儿的岳母,王狗儿的祖上和王熙凤的祖上是连宗)。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大观园的自鸣钟面前,在各种丰富的官家珍馐佳肴面前,刘姥姥体现了她的知识缺乏和贫瘠。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贫瘠,让大观园的少爷小姐夫人丫鬟们,像看怪物一样看待刘姥姥。可是,刘姥姥自有着富贵人家不具备的旺盛生命力。在她的女婿面对经济困境怨天尤人的时候,她提醒女婿看看身边有没有什么可以用的资源和关系。一旦机会出现,刘姥姥又体现了她务实的一面,笃行,一步步,靠她在风里来雨里去所培养出来的坚韧的生命力,成功跨进了周瑞家,进入贾府,见到平儿,然后见到王熙凤,一步一步,将她给女婿王狗儿的建议变成事实,改变了自己家庭的困境。这种逆境里的求生能力,是清傲的妙玉看不见也学不来的。
这三个人物,薛蟠身上有恶少的习气,但又有人性的善良。贾雨村有文人的清高,又有入世官员的圆滑刁蛮。刘姥姥有着乡村的贫瘠,但在她身上又有着务实世故的老到成熟。
红楼梦600作文篇6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600作文篇7
曹雪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以他所写的四大杯具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而着名,而曹雪芹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就有七百二十一个人物,曹雪芹历时20多年才完成这部巨作,在一部作品中,721个人物,各个都有鲜明的性格与典型事例,这使我不得不钦佩曹雪芹,可是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这部缺憾美的作品虽然结局仍待考察,可是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是无可厚非的。
曹雪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例如:林黛玉入贾府一回,刻画的凤辣子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豪爽的性格十分鲜明,这也为后文与贾琏吵架埋下伏笔;宝钗为逃难进贾府,充分体现了温柔贤惠,能说会道的性格特点。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性格刚烈,宁死不辱,忠贞不渝,因未婚夫误解而以死明志的尤三姐,书中刻画她则更多运用了语言描述的方法。虽是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但与她的姐姐尤二姐构成了鲜明的比较,虽是一母所生,但尤二姐攀附权贵,爱慕虚荣,贪婪,致使最终吞金自杀。
?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无时无刻而不再进行着鲜明的比较,其中不乏德高望重,掌权的贾母,又不乏泼辣直率,为权势不择手段的王熙凤,乃至伶牙俐齿,同样心狠手辣的萍儿。这些都是《《红楼梦》》中有血有肉的主角。
红楼梦600作文篇8
如花一般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人儿在曹雪芹的笔下诞生,大观园当初的盛景是难以磨灭的,是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才敢把这些妙人写到这样悲惨的结局,我想,曹雪芹自己也是不忍的,到底是为了黛玉的凄惨的死,还是之前的晴雯为了宝玉而死,还是探春,迎春的离世,亦或是凤姐的病死?我不知道,这些人的一生都布满了光彩,却至多也就这样悲剧。
黛玉寄人篱下,万事都得谨慎,似乎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心境是多么凄苦,尽管地位仍然和大家一样,但人人心知肚明,她不是,她只是占了贾母疼爱的光罢了。她是多么的爱花啊,看到宝玉将花瓣儿倒入水中时及时制止,她知道花离开了土木会脏,会飘零无依,不忍。便葬花,随土化了,不也干净。大家结诗社,唤她潇湘妃子,她说她就是爱那几竿竹子,她的才情是不可磨灭的,一字一句的悲直入人心,宝玉懂她的心,可是最终还是逃不了命运的掌控。对啊,都说黛玉是为了还宝玉前世的浇花之情才来还情的,黛玉为了宝玉多次哭泣也是为了还所赠的水吧,如今还了情,也该离开了。这么说来,他们仍是因花结缘了。
宝玉是疼晴雯的吧,宝玉曾撕扇为博晴雯一笑,连最亲的袭人也不曾受宝玉这般疼爱吧。晴雯是生的美,可这最大的优点却也害了她,因了这,她离了宝玉,离了大观园,甚至离了红尘。在晴雯眼中,宝玉便是她的世界,雪夜,她为他连夜修补孔雀毛的风衣,甚至还高烧不退,可是尽管这样,是不后悔的,为了宝玉啊。弥留之际,唤上宝玉,死又有何可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尽管多么不舍,多么留念,还是离开了,也许,这世界不适合她,终究是这红尘负了她。
凤姐,一直都是贾府的运转核心,她尽自己所能去维护这一切,包括自己所拥有的,包括自己想要拥有的,人人都道她四凤嚣张,但她可不是美丽的?她也有坐在花轿里期盼的时候,她会想,她的丈夫到底是什么一种人,事实上,她的丈夫最为花心,那么不专一,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她是这么大的一个家的顶梁柱,她不可以任性,可她是个女人,是个小女人啊,她会为了自己的丈夫伤心,她也会嫉妒,吃醋。表面上,她一直都是在笑的,幕起幕落,幕前幕后,她都在笑,放肆无忌的笑,笑颜如花的背后藏了多少的泪,夜深人静的时候的哭泣谁又知晓?面临死亡的时候,她也许还会想,终于,终于可以休息了吧,真的好累。
花开的繁盛。花落的凄惨彷徨,漫天的飞花染红了世界,才有了这红尘岁月,不可避免的经历,很少有人看透这猩红的世界,挣扎着离开,贾王史薛四族的日渐没落以及大观园的静寂映射了这个世界的起起落落,而这花开花谢又证实了红楼悲情的发展,原来早就注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