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得体会写好才能锻炼我们的写作你能力,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小伙伴们对书上知识的体会,团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1
本次读书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全体教师的支持,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的重视。同时我们还高兴地看到,读书节活动也得到了各位家长的重视,许多家长甚至参与了读书活动,为孩子作了很好的榜样,当然还有部分社会人士的支持。为了使读书活动深入人心,取得预期效果,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都非常重视此次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召开了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会议,班主任、语文教师利用班会、晨会作宣传,还有的老师专门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发送短信,请家长协助督促。校园里因为有老师、同学们的精心布置而书香弥漫。各个班级出好了一期全新的黑板报,布置着同学们在读书节活动中的作品,有手抄报、优秀习作等。而教室外的走廊里更是满溢着浓浓的书香。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设计的好书宣传海报有的充满童真童趣,让人会心一笑;有的设计独特新颖,俨然出自大师之手;有的画面美观精致,震撼人心。正是我们全体师生,以及广大家长对读书活动一致的认识和统一的思想,为开展好读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有趣,让乐读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一生,就能使读书成为他热爱的事情。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捕捉孩子的心灵感受,是本次读书节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不枯燥,读书很好玩,老师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例如语文素养展示就通过表演、讲故事、朗诵等活动来启发孩子。书签的制作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它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美丽的画面设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动脑与动手的双重快乐。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健康文明、清新高雅的读书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2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3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幻想。每当想起童年的自己,拿着半懂不懂的西游记津津有味地读着,或者听父亲讲着那些奇幻的情节时,对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仙们的本事更是十分佩服与向往。今天,当我的女儿做完作业就缠着我给她讲西游记的故事,读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光。
孙悟空是我女儿最最佩服的,因为他本事、法术,每当孙悟空一喊:筋斗云!筋斗云就像听话的孩子一样,立刻出现在了眼前,坐上去就在空中腾云驾雾了,一溜烟便飞出去十万八千里。而金箍棒更了不起,要它变大就变大,要它变小就变小。一棒下去,妖精就死在了它的脚下。再加上孙悟空那双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它当然能斩妖除魔、天下无敌了!她对孙悟空的崇拜使得她买了一个又一个金箍棒,时常带在身旁,不管走在哪里,总是舞来舞去的。女儿佩服孙悟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忠心不二,总是能在危急时刻历尽艰辛、打败妖魔鬼怪,救出师父,他对师父的忠心耿耿,让女儿深为折服。除了本领高强还有孙悟空,还有时常偷懒耍滑的猪八戒、慈悲懦弱的唐僧以及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给女儿讲解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同时,我没忘记积极地引导她:师徒四人为求得真经,就必须有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样,想要学好任何一样本领,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怎么才能学得好?只有付出辛勤和汗水,不怕苦、不怕累,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孙悟空要不畏艰辛护送师父往西天取经?我告诉她,因为取得真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真经代表着正义,孙悟空就是正义力量捍卫者的化身。
因此,我十分赞成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把亲子阅读这件事做好并一直坚持下去,共同培养出一代阅读能力强、喜爱阅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人。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4
学校建立读书节,还以当地名人作为名称。我想这个毕竟是有推荐意义的。不仅让大家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可以让莘莘学子明确,少年时期读书,没有杂务,能够集中精力,不管是记忆还是理解,效果最好。如果他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持之以恒。我甚至希望能够把读书节推广到社会,全民性的读书,把读书当作时尚,百姓的素质就会自然地提高,就好像过去象山墙头的欧家,儒下洋的何家,整个家族重视读书,出了很多的人才,现在站在欧家祠堂或者儒下洋何公房,还会升起些许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绝对不是到了节日才读书。大家都象赶时髦一样,哄然而起,社会上流行节日,什么x节y节,于是学校也来个读书节,当然你有读书节,我也不能落后,可惜活动由于没有策划,其实很简单,来一次征文或者演讲,当评比结束发了奖状,或者搭起的简易舞台一拆,似乎风头已过,日子还是照样熬,不读书的人,照例还是不读书。
在过去,严格地说,我读的大都是教科书,其实只是用来考试的,寻章摘句老雕虫,把参考资料牵强附会的注释读得滚瓜烂熟。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效果,可是眼界浅陋,到要用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书到用时方恨少,确实不假。当认识到读书很重要时,又觉得无法求得深解,只能浮在表面,又缺少人辅导或者探讨,所以无法深入。只有散文一类的文字,由于其抒情性的特点,多读几次,还能够肤浅地理解作者的一些情感。
小时候,周围缺少书籍,但是连环画大流行,我用了零花钱一本一本地积累起来,最后竟然有了一纸箱,这几乎是我一笔不小的财富。阅读连环画,对于识字来说,很管用,图文一对照,基本上能够猜出字的意思,而且故事情节十分清晰,所以后来养成了习惯,有一段时间,拿到小说,几乎纯粹是为了追求娱乐,根本不喜欢那些华丽的辞藻,眼睛一瞟,一本书看完,却只记得几个名字,譬如读《水浒》,就知道某某打翻了某某,或者某某在什么地方碰到了某某,被蒙汗药蒙翻了之类的。至于《红楼梦》,实在不喜欢看,它的故事太生活化,缺少想象,可是贵族生活又和自己不合拍,无法产生共鸣。还是打仗之类的,很有正义感,图画又脸谱化,一看就清楚谁是坏蛋,谁是歌颂的对象。那时候,身边有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扒在我的身上,哥哥、哥哥地叫,于是生编硬造几个故事,哄哄他们,让他们眼睛睁得铜锣一样,充满了新奇,于是自己就似乎有了一种成就感,如果思维实在枯竭,就把他们自己的故事搬上来,最后他们听出有所影射,还把小拳头在我身上乱捶。还有是《山乡巨变》之类农村题材的,场景也熟悉,至今还记得邓秀梅站在水井台边的景象。
后来有个老师工作迁到城里,他家里的藏书一大堆,全被邻居当作草纸来用,我幸运地在茅房里捞到了全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西行漫记》,看得如痴如醉,可是老师要求我们剪贴资料,就把它当作粘贴本,后来感觉实在舍不得,又放在水里浸湿,把黏贴的纸张揭起来,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搞得凹凸不平,难受了好一阵子。其他如《列宁笔记》《列宁全集》,太高深,所以只能束之高阁,虽然常常整理一番,却似乎无法涉猎,或许是懒惰的借口。
读书有诸多好处,譬如和哲者对话之类的,可是我本没有高深的思想,也没有渊博的知识,所以常常不能把思想认识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当自己和文章产生了共鸣,一个字,一个词组,一些情节,往往牵出无数往事。他们好像被时光沉淀起来,藏在记忆的深处,如水中的游鱼,正阴在水面下,悠闲地沉浮着,忽然被一块碎石片惊动,顺着泛起的水花到处跑,或者正象忽然找到了鱼饵于是开始热闹地围着抢食,于是思路便活跃起来。细想起来,读书对于自己总结生活经历很有帮助,因为经历不管是坎坷还是顺趟,情感痛苦还是幸福,能回忆起来的故事,往往很有意义,细细咀嚼,舌有余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许是记忆有选择性的缘故。
因此合着自己心意的文章,最令人爱不释手。儿童会辨识最简单的好和坏,于是喜欢阅读童话,可惜我的童年阅读童话不多,却以连环画替代;少年崇尚侠义,于是爱上武侠小说,还记得早自修时,偷偷拿出租来的《射雕英雄传》出神地品赏,被夏谷鸣老师捉个正着,幸亏他也不批评,只是缴了书本,藏在办公室里,五分一天的租金熬得我度日如年,于是乖乖地主动去办公室说好话,惹得他裂开虎牙,憨憨地笑。少年也好幻想,好推理,那是中考前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森村诚一的推理小说,被尹老师抓个正着,虽然他很难理解我的兴趣爱好,不能理解把中考看得如此清淡,却也讲情理,说是暂且保管,直到中考结束归还;中年,半生打拼,半生沉浮,经历的事情也多,阅读的人也多,很多事情过去看不通透,现在也能理解,所以就喜欢看世情小说;虽然还没到老年,但是看很多传记,老年人洗净铅华后,沉着的心态,应该是自己崇尚的,就喜欢看些淡而有味散文。诸葛亮有匡世济民之志,所以不喜欢雕章琢句,陶渊明猛志故常在,所以读书就不求甚解。真正读书的人,生活阅历固不可少,其理想和志趣 应该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读书人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
不喜欢读书,那么每天是读书节,日子也惶然过了;喜欢读书,那么即使不是什么节日,也会以每天都是节日来看待之。所谓酒肉穿肠过,我佛在我心。读不读书,全在当事者的心态上。
组长孙老师要我为读书节拿出一篇象样的稿子,感觉实在勉为其难,遂糊里糊涂地乱记之。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5
在教室,参加了读书交流会后,我感受匪浅。听了同学们的读书心得,尤其是读书方法和读书标准,让我感到自己以前读书只是简单的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随时把心得记下来,更没有去抽时间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精彩诗句和段落,所以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忘记,才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书中,你会嗅到醇醇的墨香,就好像蒙蒙的梅花雨,透过梅花,可以看到柳枝的荡漾、枫叶的飘零、流水的哗哗。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山,摘采白云红霞;在书中你可以和李清照一起观绿肥红瘦;在书中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朱自清倾心畅谈。读书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是最好的消遣,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把自己融入书中;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指点、获取一些知识。知识不怕多,怕的是你不懂。读书入神之时,时间过得很快。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可以过完。读到惬意之时,自己也会笑出声来;读到恨之切切时,自己也会骂出声来。
读书可以放松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思维。只有在读书时才有一种放松感。现在的人都活得累,心情总是有糟糕的时候。这时候,拿出一本书,大声读出来,是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长些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养性,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文化人。有书就可能会有希望,读书就可能会有幸福。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精神富翁吧!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6
周六上午,阳光明媚,带孩子一起去东区参加读书活动。原以为是学校组织的,参加活动的人一定很多,去了凑个人数,看看热热闹而已。没想到,到了以后才知道 是孩子班里组织的,当时的感觉就是“庆幸”两字,庆幸孩子有这样负责的老师,为孩子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在玩中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 力,增长了很多课外知识而感动庆幸,同时我想,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也促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们的班集体更加团结向上。
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令家长们赞叹不已。可能在校园里、课堂上他们俨然已是位小学生的模样,在他们阅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认真地严谨地聚精会神地诵读着自己 所选的文章;可是到了绘文表演时,他们却又是那样的活泼,争抢萝卜的情景,让家长们仿佛又看到了他们一个个在幼儿园时的可爱身影。
孩子们在拍照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们嘴里都少了几颗牙,一个个咧着没有“把门”的小嘴儿,开心地笑着,看来嘴里少了“门卫”也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遗憾的是我家孩子提前没有做准备,所以这次只参加了活动,而没有参加阅读表演,下次吧,我相信周渊卓一定会大大方方地积极踊跃地展示一下自我!
参加读书月心得体会篇7
从参加此次亲子阅读活动以来,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有一个月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费,真得感谢爱心幼儿园引导建立了“书香润童心,好书伴成长”这个亲子互动教育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的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小家伙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动画片的习惯,总喜欢坐在他的书桌上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完全增加了沟通和表达能力、甚至将老师和书本上面学到的知识,拿来给你讲道理,同时开阔了眼界。阅读,这个认知世界,汲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小家伙的兴趣世界。
我们深深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教育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亲子教育真谛的。
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还总问你是什么意思或者什么含义,除了耐心讲解之外。我们还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有些是明知他知道答案的,有些是开拓他的思维的。模仿书、图中的动物声音和做一些滑稽动作,增加了一些互动性。其次,就是互相讲述故事,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思,而且担心念错,的确有很多字又是不认识的,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这种疑虑,大胆地用词语或者图片联想地方式阅读,孩子试后确实流利了很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就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然后就是背古诗,我们是先看图培养他对古诗产生兴趣,然后一句句的教他熟悉。开始是我背上半句、让他背下半句,以此为引导教他熟记整首的古诗。另外我们意识到一定得选择适合孩子所处年龄段的书籍,孩子在看书画画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多陪同或者以身作则的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总之,亲子阅读不是形式,确实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不断地在增加闪光点,这就是亲子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