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2023-08-17 作者:Monody

心得体会是一种用于记录我们生活感受的书面文体,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通用6篇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1

在“双减”政策下,看漳州如何做好劳动教育这个“加法”

在芗城实验小学新华校区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体验水稻的种植过程。(资料图片)

今年秋季,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课的关注。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劳动课又该如何让孩子们喜欢?

金山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金山拉面。余祥龙 摄

劳动教育立足地方特色

“我来介绍一下金山拉面的制作步骤:首先我们准备一些精面粉、盐水,然后用盐水和面……”近日,南靖金山中心小学将非遗项目金山拉面带进劳动课堂,用美食敲开劳动教育的大门。

在南靖金山中心小学“金山拉面diy”特色教室,受邀的家长代表化身为“老师”,现场向学生们示范金山拉面的做法。随后,学生们分工合作,在老师指导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制作金山拉面。

只见孩子们手中的精面粉经过反复揉、压、捏,最后拌以香油或生油,拉成条状。揉搓好后,他们又将面团搓成如同手指一般粗细的面条。经过20分钟醒面,面条被放入掺有香菇、虾仁、鱿鱼、黄瓜、绿笋等作料的汤里煮熟,一碗鲜美可口的金山拉面就做好了。

“这堂劳动实践课让我学会了制作家乡美食,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还想学做更多美食,掌握更多劳动技能。”学生卢依佳开心地说。

金山中心小学里的中高年级学生每天都会按班级分批次来“金山拉面diy”特色教室学习拉面劳动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学生们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孩子在学校学拉面,回去会煮面条给家长吃,我们觉得很欣慰。”家长王文英说。

据了解,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今年秋季开学以来,金山中心小学根据劳动课新课标,在不同年段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金山拉面diy”就是该小学设置的劳动课程之一。“我们打造劳动特色课程,把家乡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让他们体会到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金山中心小学校长陈凯明说。

在龙海一中学农基地,老师为学生讲解农作物生长的相关知识。郑佳红 摄

提质扩容打造实践基地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龙海一中菜园里,学生们将长势喜人的空心菜、油菜、大白菜等时令蔬菜采收起来,摆放到学生超市售卖。据龙海一中政教处主任郭月斌介绍,这些蔬菜都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种植的。

2019年7月,龙海一中将校内临近山脚的闲置地块改造成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学农基地。基地包括池塘区、旱田区、水田区、组培室阳光房、草药区、蔬果区、堆肥区七大功能区。平时,学生们在学校农技师的指导下,到基地开展常规劳动实践,参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包括锄草开沟、翻地整地、种植浇水、施肥补养等。很多孩子在学农之后,记录下了他们对于劳动的体会和感悟。

“学农基地的所有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会进入学校的学生超市进行售卖。”郭月斌说,学生超市由学生担任售货员,把在学农基地自耕自采的蔬菜瓜果卖给顾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购买,售货所得资金一部分用于奖励学习进步明显的同学,一部分资助生活比较困难又热爱学习的同学;学生通过参加劳动也可换取相应的积分,凭积分兑换相应物品。在超市运营中,师生角色互换,体现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新风尚,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劳动实践的机会,更展现了学校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

笔者了解到,漳州不少中小学都在校内打造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基地,积极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把劳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漳州市岳口小学打造的百草园里种植了一百余种闽南地区常见的中草药材,让学生在种植中草药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芗城实验小学打造“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结合科学课本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植物生命的生长、延续,教会孩子们爱护生命、珍爱生命。

在云霄县下河乡坡兜畲族村,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畲粿。高志坚 摄

盘活资源拓展教育阵地

在南靖金山中心小学校长陈凯明看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家校联动,每次都会邀请五六名家长到学校担任“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制作拉面。此外,学校还邀请家长代表一起参与“阳光菜园”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下一步,我们还将盘活社会资源,拓展劳动教育阵地。”陈凯明说,金山肉饼被列入第八批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一步,学校计划分批次带领学生到校门口的金山肉饼作坊参观学习,现场体验金山肉饼的制作过程,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型劳动教育模式,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质增效。

一些学校受场地限制,劳动教育资源较为单一,也纷纷利用校外劳动资源规划设计劳动实践系列课程。

“我们学校从2019年就开始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并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缝对接。”据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龙文分校校长张锦毅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3~6年级的学生参加一次校外研学活动。在东南花都研学基地,学生们学会自己包饺子;在漳州科技学院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学会整理内务,动手体验采茶、制茶过程。此外,社区也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学校利用创城或者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

张锦毅认为,劳动教育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从学校的基础劳动拓展到家务劳动再延伸到校外劳动实践,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来源:福建日报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2

充实的快乐,是本人五一在家做家务劳动的感受。本以为会让自己累得不行,后来做完了家务劳动才发现,原来在家多做做家务劳动,反而会因为活动了筋骨而更加舒服,而且时间用来做家务劳动之后,整个人也更加充实的快乐了。

这一次五一在家做家务劳动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家做过家务劳动。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由我的爸爸妈妈做完了,每次我想要抢着做家务活时,他们总是以“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都别管”为由,拒绝我的请求。这一次我申请在家做家务劳动,还是因为我说老师让我们五一做家务劳动再写做家务劳动的感受,他们才同意的。

当我在家做那些家务劳动时,我的爸爸妈妈还总是跟在我的身后盯着,生怕我在劳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闪失。后来还是我赶走他们,才落得一个清净做家务劳动的过程。我在家先是学着扫了扫地,本以为扫地应该是非常简单,我一拿起扫把就会的,之后真正扫起地来了才明白,那些卷在掉在地上的头发里的灰尘就好像是专门跟我作对似的,我往这边扫,它们就飘去了那边,怎么都不让我扫进簸箕里似的。最后我只好非常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灰尘和头发,扫一下就撮一下到簸箕里面,以防扫的过程中,那些灰尘又飞得到处都是。

这次在家里除了扫地,我还进行了好几项家务劳动。比如说洗碗,比如说擦灰,比如套被子。这些家务劳动中,我最不怎么喜欢的是洗碗,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套被子,而最让人喷嚏不止的是擦灰。本来我洗碗也还是遭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反对的,他们怕我把碗都给摔碎了,我坚持保证我不会给摔碎,他们才半信半疑的让我洗了碗。不过我洗完碗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洗碗真是太油腻了,洗完之后整个手都像是浮了猪肉似的难受。

在给家里的桌子柜子椅子擦灰时,哪怕是我戴上了口罩才去擦灰的,也没什么用,我在擦灰过程中一直打喷嚏,让爸爸妈妈赶紧让我洗洗手去套被子。套被子可以说是我家的家务劳动中最有趣的家务劳动了。以前我总是笑话我的爸爸套被子的时候把自己给套进去了,这一次我套被子不仅套了一个小时,还也把自己套了进去,最后还是爸爸妈妈大笑着把我“救”出来的。

这一次的家务劳动,让我感到了一种充实的快乐,是我平日里只知道的玩,所没有的体验。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3

暑假期间,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有幸在当地的一所电脑学校教电脑。我教的都是一些基本最基本的知识,本以为以我的电脑,教这些生手应该是绰绰有余了,没想到,在教的过程中,体验了一系列的困难。这才恍然明白,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呀。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参考了一些书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一方面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另一方面记录者我的成长。以下是我的社会实践报告。

因为从来没真正的走上讲台正式的授课,初次登台时还真是很紧张。尽管课前已经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但在讲台上时还是控制不住的心慌,流冷汗。幸好我一直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这一格言,没有让自己的怯场流露出来,最后终于比较成功地结束了一堂课。不能不说,这也是我的一次超越呀!

当了老师才知道,光自己肚子里有货还不行,还得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传递给学生,只有学生真正学到了,那才叫好老师。而我,在教学初期恰巧遇到了这个问题。常常我是吃亏不讨好,花了大力气来讲课,把自己搞得汗流浃背,结果大部分同学依然不懂,心里异常着急。后来与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后才有了些许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一问题。学生们往往不能按我的主观愿望去做学习做事。当然,我很能理解这种情况,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观能动性,我又怎能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他人身上呢。可是,当我试着去改变去努力的时候,情况虽有所改观,但仍没有我期望的那样顺利,心中难免有些挫败感,甚至因为少数同学而影响了大部分同学的学习。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变化,我的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大家都希望学生们能切切实实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可是,无论我付出多大的努力,苦口婆心的谈心交流,掏心掏肺的跟他们沟通,仍有些学生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爱学不学的样子,真的很令人头疼!

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是做老师必须知道的。同时,了解他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好教师应该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做个有意识的教师;所谓有意识为某个原因有目的地做一些事情,即有意识的教师明白最大程度的学习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在做出决策时,在教学中会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能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与常识结合起来。

“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学生们对老师的看法往往影响着他们对该门课程的热情度。关系好了,能够大大的促进教学过程;处理的不好,则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4

其实我并不害怕辛苦,我知道在这个社会赚钱是不容易的。我真正在意是能否和同事和上级处理好关系,这将会是我们以后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之一,也是今后所对待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在这里的经历,潮汕人多一点,确实就好处理的多,毕竟周围都可以看成是自己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细节体现,例如能够一上班,就能热情的微笑和其他同事打招呼;偶尔无聊时还能谈谈心,说说话;没事时还能走在一起,边听潮剧,边喝功夫茶等,这些看是很平常的举动是会有良好的影响。当然人人都搞好关系是不可能的,有些同事就不太理解,似乎我们的实践是来抢他们的饭碗的,在某些方面提出不一样意见,但是这些人还是少数的。说到底他们都是在为公司服务,也都是在辛苦的赚钱,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我也就不去计较多少。方正我在这里的时间又不是很长,他们做法又不够过分,只要能处理好大部分人的关系就好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这次实践,初步知道印刷工艺中的排版工艺,生产流程各种塑料包装品的生产过程,见识到不少只能在书中的听闻到的机械实物。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还是要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主要的是生产上的问题,本身就对印刷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可想而知所遇到的问题将是比别人要多的多。但这没什么,万事开头难,像那些很普通塑料袋怎么弄来的,我也不知道。但我在这里边工作边学习,别人会搞的,我努力后也会弄的,时间一久,自己也会慢慢的知道如何来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相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道理的和做法。坚信只要积极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事是永远办不好的。

在这里的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思想端正,道德高尚,对这里的工作也比较上心,表现良好。既没有迟到拖拉现象,也没有缺勤早退,和他人相处良好,没冲突,也没吵架斗殴,尽量保持出一个大学生应该给人的那种好的印象。其实有时这个时间也是我最害怕的时间,一开始是信心满满,渐渐的感觉是要失去信心。在学校的时光其实是最美好的时光,可以上课,可以看书,可以上网,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因为自己总是想当然的花父母的钱。如今通过自己这几天的切身的体验,接触到最基础、最平凡、最坚苦的岗位,方能体会出赚钱的艰辛,更能体会得到为人父母的令人感动那种辛苦。

每当提起这一段印务公司的实践经历,我总是感悟良多,认识深刻,备受教育。在还有不多的大学时光里,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点实用专业技能,为不久之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而未来不管是处在什么类型岗位,只要努力,肯刻苦,相信总会获得成功和收获的。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5

在我为如何利用暑假来充实自己发愁的时候,镇政府着眼于提高我镇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搭建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工作的平台。

受宠若惊的我欣然接受镇政府的这份关爱,热情满腔,全身心投入地参与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我被分配到镇劳动分局实习。当我刚踏进劳动分局——一个我将要奋斗和挑战自我的地方,我就受到热情的招待。镇劳动分局局长详细并耐心的为我们讲述分局里的一切日常工作,并为我们分配了岗位和工作,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局长在讲解中提醒我们,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职和功能,并不能说哪个部门特别重要,哪个部门一无是处。各部门既有自己独立性,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不或划缺的关系。

在劳动分局实践的日子里,我在副局长的悉心指导下,慢慢熟悉分局的日常工作,并感觉到工作的挑战性,从而产生了兴趣。从学劳动法开始,到了解处理劳动纠纷的基本步骤,再具体到学习调解工人与企业之间矛盾的方法,最后到学习出外检察和处理违反劳动法的企业行为的知识地等。

在这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平日里以为政府官员悠闲自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政府部门作为服务群众的机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扎实地掌握好每一条法律,每一个办事流程,着实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短短十几天,我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在局里接触到事情远比想象中的多,有些生活小事,平时根本不屑一顾的,在这里都可能成为有待解决的群众困难。通过跟同事们学习处理这些问题,我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

劳动实践月心得体会篇6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为期一周的公益劳动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却让我们这些久坐在教室里的“书呆子”们懂得了许多,感悟了许多。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的思索。

我们班的劳动任务是整理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劳动的确是创造了美好。我们每天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烈日当头还是斜风细雨,都坚持完成每天的任务。在我们全班同学的集体努力下,杂草被清理干净了,原本满地飘荡的白色污染——塑料袋也被消灭了。

劳动锻炼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周不像平时上课,每天都坐在教室,困了还能趴在桌上打盹儿;更不像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懒懒散散,毫无生气。第一天的劳动让我觉得很新鲜,拿了锄草工具就开始干,因为不得要领,一仗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这样的结果导致第二天的劳动中提不起精神来。不过,经过了几天的锻炼,我已有所改变,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真正的劳动者了。

劳动使我们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含义。我们这个班集体,一直把“团结就是力量”作为我们的班级口号,但是平时都是在忙自己的学习,班级同时作战的机会几乎就没有。而劳动起来就不一样了,大家合作分工,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同学们团结一致的努力下得到老师的表扬,收到极好的效果。

劳动更使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在学习上如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应该像这次劳动一样,一干到底,不留“后遗症”,这样,我们做的任何事情才会在最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周的劳动确实让我们收获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曾学到的东西。我想,我们应该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多提高自己课外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在各个领域的战斗力和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