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往往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的,我们在写心得体会时其条理一定是清晰明了的,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1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题记
最初对周的印象始于《十里长街送》,那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已经深烙于我的心中,但是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了解,却是在认真读完厚厚的《周恩来传》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爱、最有才华、最成功的领袖楷模。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3月5日诞生于今天的江苏省的淮安市。他那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贯穿了他的的一生。
他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次,欧洲的一位外交官问周:“请问先生,你们中国每年发行人民币的总额是多少?”这是国家机密的问题,哪个国家的财务会向外透露呢?这分明是想让周出丑。如果说出一个真实数字是泄露国家机密,如果随便编造一个数字有损国体。众人面面相觑。周马上回答:“中国每年发行的人民币总额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因为以前的人民币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总额不就刚好是18元8角8分吗?这样的回答既没有泄露国家机密,也是一个真实的回答。
他虽身居国家之位,却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谋一点私利,每次亲戚来看他,都是坐公交车。他自身也十分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到一家照相馆去照出国用的照片,他要了两张单独的发票,一张给机关,一张留着给自己,因为有几张照片是自己私用。他周边的人都得适应他拒收礼品的作法。一次他家乡的党组织给他寄去了一些地方土特产食品。他把这些东西重新包好又寄了回去,并附了一张国务院禁止接受礼品规定的复印件。
?周恩来传》让我仿佛看到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看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心中为之喝彩;当看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谷,抑或身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终年78岁。他逝世那一天,联合国破例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伟人的逝世。这也许就是周的人格魅力,像天空一样,包容一切,沉稳、安详。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从12岁的周恩来口中慷慨而出。这一句,已被国人反复传诵。可是今天,在《周恩来传》中再次读到这句话,我的内心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为中华之崛起!”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啊!
我的祖国——中华人们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祖国;这是一片历尽沧桑又生机勃勃的土地,它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是一只觉醒的雄狮,它向所有黑暗发起冲击;这是一条腾空直上的巨龙,它日益强大,蓬勃发展。这是我的祖国,我的家。我有幸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我爱我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的祖国在不断地摸索前进。我们遭遇数次挫折、打击,但是,这是我们的祖国,是亿万人民坚定地相信着的、拥护着的、热爱着的祖国!挫折和打击只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坚强、自信。凭着这股韧性,我们的祖国不断地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从饮食、居住等基本的需求到高一点的消费、娱乐需求,祖国正在不断地满足它的人民。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的人想平时吃肉,非常难,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肉。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不再要求肉多了,还提醒多吃蔬菜、营养搭配呢!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在不断发展腾飞;我们还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取得了辉煌成绩。我们向世界证明了祖国一步一步地变强!
祖国在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的腾飞上。在科技领域,我们的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飞天成功。还有随后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这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震动了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了正在强大的中国!这些奇迹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我们的祖国再也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人民也挺起了腰杆!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一届一届领导人的奋斗。毛主席、周、邓小平主席等领导人在建国前后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现在,胡锦涛同志、温家宝接过了重担,承担起对一个国家的责任,对亿万人民的责任。这几年,温在建设新农村上下功夫,大力地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5月12号四川发生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国家领导人立即派兵赶到现场解救危难中的人民。温更是亲自赶到现场,安慰悲痛的心灵,激励灾区人民,鼓励他们重建家园。
祖国在发展,人民的团结是发展的重要保证。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峡移民们在雨中的痛哭。他们毁掉积攒多年的家业,砍掉心爱的柑橘树,离开久居的肥沃土地。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祖国要发展!
我们的人民,国家的领导,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有识之士,爱国华侨……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着,再为祖国的发展奋斗着。因为他们都饱含着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国心!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贡献。因为祖国我爱你,你永远在我心中!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3
“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说完周总理转身离开。这是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的一个片段。周总理到伯延后,深入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经过几天的调查,最终解决了“吃大锅饭”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从中央到省、市、区组织系统探索实践的背后,凸显的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观,践行的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方法。组织部门如何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当前每一位组工干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是“切忌闭门造车,要学会走出去”。闭门造车,问题会越来越多;走出去,才能发现问题、知晓差距。正如电影中体现的那样,全国“吃大锅饭”问题的出现,中央派出调查组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核实了情况,为中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组织部门要想解决前一阶段发现的问题,也只有“走出去”,以主动的态度,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通过认真梳理,深入查找问题,仔细剖析组织系统各类问题,找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为“洗澡治病”的整改找到突破方向。
二是“切忌眼睛朝上,要沉到底接地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落脚点在于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就成为关键。作为组工干部不仅要会在机关办公,也能在基层开展群众工作,能沉到基层一线“接地气”,就能增加务实为民的“底气”。组工干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实际真正“一沉到底”,真正贴近基层党员群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就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理解。组工干部到一线,身体力行转作风,真正在服务基层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再帮助基层党员群众“得实惠”的同时,也是让自身在党性修养、服务意识和工作方式方法等综合素养上“补课”。
三是要“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从面上思考”。人民公社时期,突出问题是人民吃饭问题,中央意识到这一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而当前的大局是发展,围绕这一中心,组织工作就要准确定位,让群众满意就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目标。组织部门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要善于从围绕党委工作中心整体提升,为进一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推进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上认真思考,也就是从面上进行思考。坚持在创新突破中增强服务大局能力,这是组织部门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贯穿始终的长期目标。基层有困难,群众有反映,组织部门不仅有责任点对点的主动帮难解困,更需要探索创新政策层面的整体设计,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提供“面”上的支撑。
所以,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不仅要“走出去”、更要“沉到底接地气”、最关键是要“适当停下来,认真从面上进行思考”,让基层更满意,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4
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他一直以来的志愿。后来周恩来决定回国,为祖国出一份力,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示威游行。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唤起国民的爱国心。这年10月,日本领事致使歹徒打死、打伤天津警察和学生,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他们在狱中也并未屈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道”。他为了自己的祖国虔心向别人请教,伟大的精神让人钦佩。
周恩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甚至在病中,他也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如何,一心想着战士们。他所说的最后一句:“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他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挂念,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唱起了《国际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周恩来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
虽然一代伟人周恩来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时时刻刻牵动我们中国人的心。
中国的英雄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争不是周恩来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全国军民的努力,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功劳。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让我们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5
含着泪水看完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小就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更加激起我对周总理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发生了空前的大饥荒,又遇苏联逼债,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共度难关,周总理亲自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大锅饭”,使老区人民的日子从此好了起来。短短四个昼夜,周总理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充分展现了人民领袖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课。
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影片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每到一处都受到人民的热情的欢迎,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令人动容,尤其是送别的场面,更是感人至深,观此场景,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啊,那是领袖和人民的血浓于水的深厚情义!那是人民对于自己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周总理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如此爱戴,不仅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更因为他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人民。总理与人民的渔水深情是基于他对人民的关心,彰显着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他为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赤脚的江老师穿那双因脚浮肿已经不合脚的鞋;他吩咐把特意为他做的红烧肉分给群众吃;他用自己和夫人的工资给孩子买衣服,给老人备棺材等等,给人感觉完全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的真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当前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启发,把群众的情绪理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防止和克服削弱基层党建工作的倾向,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消除党群干群之间的猜疑、隔阂和矛盾。加强新时期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群众与党组织之间既需要相互沟通,更需要相互理解,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因此,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民情民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班组和群众家庭,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新形势下,党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而如今,有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以权谋私,贪污 腐败,于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前途不顾,这样的所作所为于“领导干部”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我们也看到,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少了,鱼水情谊淡了,群众的不信任情绪多了。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先要弄清楚新形势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常说走群众路线,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与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艺术的感染力,让大家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俯下身子,深入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长盛不衰,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6
我单位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全体人员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我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也学习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创周恩来班心得体会篇7
敬爱的党组织;
20xx年3月5日,我参加了辽宁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专场放映活动。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却使我对共产党员这一神圣的称号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电影结束后,影片中的一幕幕还是不停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周总理跟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唠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这部影片的主旨。周总理用这100多个小时的不眠不休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做出了最准确的诠释。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林业调查规划人,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党员,在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力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人们常说,选择了林业,就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也选择了风餐露宿,选择了跋山涉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比普通人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在学校所学的林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学习,多请教,不断充实自己,尽快使自己成长为领导放心,同事认可的合格职工。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向周总理学习,无论是与同事,还是与地方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接触中,要做到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群众服务.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刻为百姓谋福利,群众才能拥护你,信任你,我们的党才能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下去,壮大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艺术手段使广大党员充分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我相信,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秉承这种不眠不休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党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才能使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