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8-15 作者:Kris

在生活中有了与平时不一样的见解时,一定要做好相关记录,并写心得体会,我们的心得体会来自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6篇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1

短短一个寒假,闲里找忙地去家访,整理家庭住址的远近,上网搜集家庭教育的知识短时充电,提前电话预约,在算不上凛冽寒风、微透着春意的济南冬天,造访老友般(此前开过三次家长会,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比较熟悉了),跟学生的爸妈聊聊孩子,聊聊凌云一班。

家访前更正自我的认识,父母不可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还是孩子一生必备的教材。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是,教师好比课堂,原则上经过课堂影响学生;而父母则是教科书,学生能够随时翻阅。笼统讲就是言传和身教的区别,家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请别输在家庭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对孩子产生最进取最持续的影响和引导。

家访感受之一——家庭教育中必须强化父亲的教育力量。

年前1月21日开最终一次家长会时我曾向凌云一班的家长呼吁过。事情起因源于我和老公对女儿的教育,引起我的思考和触动后,我曾专门上网搜索——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证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经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而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男性倾向于自立,所以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所以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男性爱运动,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男性的动手本事比较强,让孩子劳动不

只是扫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本事;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本事……

所以提议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分工相对明确:

日常生活小事依靠于母亲,可是在学习习惯、遇事处理方式等会影响孩子思维方式的重大问题,父亲尽可能多地参与。当然,很多理科出身的妈妈们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所以教育孩子时,父母都应当负起自我的职责,但在时间上又各有侧重:在孩子小时,母亲应当多负些职责,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父亲应当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

一天中,无事的“和平”时期,谈谈班里的乐呵事,眉飞色舞地汇报提高,晚上想吃什么大餐啦,妈妈多出面;学习效果打折了,作业拖拉磨蹭了,与同学有矛盾啦等“波动”期,聪明的妈妈们请继续做你的家务,做回“甩手掌柜”,任务交给孩子爸,让他来和孩子谈。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2

第一,我感受到:家访工作深入孩子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了学生的个性探知了家长的想法,增进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有人说过,“生活中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老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时刻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加以发扬光大,缺点想出对策予以改正。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全方位了解学生,要用“立体的眼光”多角度的看待学生。

第二,家访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分之一,不起眼;而在家长心目中却是百分之百,家长无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孩子都肩负家庭厚重的.期望。通过家访,老师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

第三,家访让我感受到关注孩子心理和关注孩子健康一样重要,关注孩子习惯,有意识的培养好习惯好品性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第四、通过家访,让老师了解在家的孩子,让家长了解在校的学生,为我们一起携手扶助孩子成长提供了最直接的机会。 让家长与老师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家访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是一门交流的艺术。我愿虚心求教,倾心奉献,让家访工作做到有实效有作为,让孩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璀璨动人!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3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对本班的14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对学校的家访活动很是支持,对老师的到来表现得格外热情。其实家长愿意跟老师交流一些孩子的情况,但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去跟老师见面,也就无法知道其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而家访即将家长与老师联系起来了。

11月份我利用空闲时间对这14名学生一一进行了家访。对于本次家访,很多家长对此活动很是高兴、满意,也非常的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也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通过家访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基本情况。有8个学生其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他们就交于爷爷奶奶照顾,基本放月假就回家一次;有3个学生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有的就在学校租公寓照顾其孩子;有3个是走读生,父母在身边。作为实验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听话,故都反映在家能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老人父母都比较孝顺。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自制力差,故在家主动学习的少,有的孩子根本就不怕爷爷奶奶,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手机、上网。

通过家访也了解了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一些学生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过于娇惯,怕吃苦;二、有些学生从小不在父母身边,故跟父母缺少沟通,不愿意与父母多交流,产生了隔阂;三,少数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分数,但能力有限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只能不停的唠叨,让学生有了厌烦心理;四、由于一些家庭的原因导致有些学生的性格过于偏激,家长对此也倍感头疼。

通过家访让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拉近了,老师能更多的了解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性格取向。家长也能通过老师切切实实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问题,有家长说今天老师不跟我说孩子的'考试成绩那我是永远也问不出来的。另外,老师上门家访,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总之,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这会有利于我班级工作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只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让家校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4

农村孩子受教育难。虽然现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也有学可上,但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致使许多孩子求学很困难。李悦涵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家住的一个小村里,但为了求学,从小学开始就不得不到远在我校就读。每周上学放学不仅需坐一个多小时的面包车还得转乘摩托车到家,求学过程实为不易。

隔代教育影响大。李悦涵的母亲常年外出务工,父亲虽然在本地务工,但由于工种的需要也不得不有急事儿的时候才回家,所以家里只剩年迈的爷爷奶奶维持家庭和照顾两个孩子。如此以来,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相当少,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带来的诸如溺爱、缺乏交流、性格孤僻等不良表现在我们家访过程中表现的一览无遗。类似陈艳这种家庭的学生比比皆是。

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为避免家里没人,我提前打了电话告知将来家访。到家后在一番轻松的谈话后才知道,该生父亲在家已经等了我几个小时了,我对此表示歉意,但家长却十分客气,表示凡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尽管他们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早已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重视孩子教育的决心让我震撼。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绝大数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外出务工,孩子都成了留守学生,与孩子的交流仅限于电话中,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从而致使许多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散漫,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家校联系应更紧密。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或是没有时间去了解。通过向家长介绍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的各种方式,家长表示十分乐意与校方建立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留守学生父母爱的缺失致使性格内向孤僻,一方面父母应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细节中给予孩子更多爱,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家访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将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尽力做到最好。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5

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我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我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期望透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动手实践潜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老师的家访心得体会篇6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透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推荐,不仅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暑期里的家访在学期结业典礼最后一天展开,我与搭班的副班主任施老师了解到部分家长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期待,很想通过家访的形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于是我们商议并确定了几个家访对象。第一位女孩是我们班级转学来的,在刚转来之初她的成绩十分不理想,但是通过她自身的努力很快扭转了局面,家长主动性强也总是与我们老师积极沟通,但是在本学期孩子的成绩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特别是数学学科由于方法不对,学习策略的缺失,她在成绩上屡屡受挫,家长也十分苦恼,特别是期末的数学成绩又不是十分理想,家长有强烈的愿望与老师聊聊孩子的现状。经过家访我们了解到这位女生偏科比较严重,对数学学科没有兴趣,平时因为数学成绩得到同桌的嘲笑而耿耿于怀。在与家长的攀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女孩是一个颇为内敛自尊心又比较强的孩子,我们家长与老师共同鼓励她,为她制定新学习奋斗目标。第二位是个男孩,他也是转学生,这孩子在成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平时的行规上表现得十分鲁莽好动,常常会被班委警告,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被寄养在文成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所以难免沾染农村习气,没有规矩意识,自制力也较弱。

我与施老师又陆续走访了几个学生家庭,透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应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能够和家长一齐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简单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