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字心得体会精选6篇

时间:2023-07-27 作者:couple

想要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我们不妨提起笔为自己的学习的知识写一篇心得体会吧,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艺术字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艺术字心得体会精选6篇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1

在大学工作有蛮久的了,尤其是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带过不少读的班级。我虽然是班级的辅导员,但是在管理班级上我是作为辅助力量的,今天就来谈谈我对于班级管理的心得。

进入大学工作许久,在班级的管理上,我也逐渐摸出了一些经验。大学众多班级,我作为xx学院的辅导员,管过不同专业的班级,有时候还同时管理两个专业以上的班级,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是有不少的经验。班级不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我至少作为他们的辅导员,只作为他们的助力,我只管大事,班上的事情一般我都会交给学生自己去管理,我不会过多的去涉及,毕竟他们都是大学生,都成年了,大家也都是独立的人了,在对班级管理上,也应该是他们自己去做了。

所以通常一个班级,我只会帮助他们选拔班委、班干部,但是这些也是要经过同学们的投票的,我只是作为一个终审人,帮助一个班级把班委也选齐,其他事情我几乎就不怎么去管理了,除非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我才会去插手。大学是一个培养独立自主的地方,不是高中了,高中老师在班级里的作用是极大的。一般也都是班主任去管理,但大学不一样,不能同昨日相比。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一个班级的建设是要靠全班同学的合作才能建设好的。因此班级的整个管理工作,我基本上都交到班干部去做,每个人分工明确,把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好,为整个班提供服务。

等班干部正式上任后,就分别叫他们加入相关的qq群,之后对于班上的通知除非是经过我手的,基本上就是班干部他们自己去进行通知同学了,这些事情我就不会去过的的管理。因为班级的重点是学生自己,我即使是他们懂得辅导员,也不能什么都去管,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能力的发展的,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班上的各类活动,也是他们自己去组织,我只是一个旁观人,在旁做一些提示,是不能直接越过学生去办理的,因为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去过分依赖老师,而不注重个人的能力培养,这是不行。

大学生就要自己自主办事,需要去学很多的东西,这些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利的,那我这个老师也就不能去阻止他们的成长。班级管理最重要还是在于他们自身,只有班级真正的进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建设才会更加顺利和成功。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2

自己的才情,弘扬和创造了艺术文化,体现了当代小学生热爱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同时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希望今后学校能为孩子们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为繁荣发展校园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对于外联和文娱部一起承办的校园首届形象设计大赛我自己觉得不是很满意,我觉得有很多东西不是我所要求,所想的那样。

其实这个活动在现在大学生之间开展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现在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外在,而各个公司面试的时候也是会很看重面试人的第一印象,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必要!

下面我先来自我检讨下,我觉得这个活动什么都好,失败就失败在和文娱部合作上面,当然我可以很坦然的说这不完全是我们外联的责任,我觉得我们两个部门缺少沟通,缺少默契,而且在合作上也缺少很多很多东西。

首先在整场活动上中间的环节部分衔接的不紧密,导致很多冷场的地方

其次对于原先在比赛中有的环节没有细细的做到位,本应还有个模特走秀的环节,只因为我们和文娱部没有很好的去联系。

再次就是嘉宾环节,没有确实下来嘉宾的人数,还有就是把对于主要赞助商的演讲环节给遗漏掉了,这个对于外联来说是个很大的失误,不管是什么造成的,但是这个就是外联的责任。

不过在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说,要是让我们外联自己来做这个活动,我一定会做出让所有人都非常满意的一场设计秀!

希望学校以后可以再次来举办这个活动!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3

今天听了凤凰康轩陈谧老师的课,使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老师在上课之前和幼儿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和互动,然后以问答式引出歌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快幼儿就激动的和老师互动起来。

课堂教学结束后,陈老师就如何开展音乐教学给我们做了培训,首先老师介绍了常用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从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等环节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平时,我认为幼儿园艺术活动也就是单纯的哄孩子们,老师唱着孩子们跳着或老师教给孩子们一些舞蹈,或者是老师弹琴孩子唱歌。

其实真正的幼儿园艺术发挥它的作用和魔力是要靠老师们的努力和知识技能才能做到的。我明白了,我们要给幼儿贯穿具有活动色彩的音乐思想,并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孩子们听着音乐或半周即兴表演,通过亲身体验,鼓励激发和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陈老师提到音乐构成的主要不是旋律。人类语言本身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是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老师还和我们做了几个律动,先是听着音乐唱,然后再分组唱,效果真是很奇妙。我们先分组一问答的方式练习了《小鸟》这首歌的歌词,并做了简单的动作,很吸引人。

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分组,听着音乐分节拍说了一首儿歌。在老师的指挥下听着音乐我们说的真是非常的好。我想如果再教孩子们的时候,分组,分节拍。并跟着音乐来学说。用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很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也就是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示范帮助幼儿身体创作。通过老师这一堂课的讲解,我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幼儿在认识、情感个性及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4

由于课程要求,不得不阅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一书并撰写报告,在此总结如下。

此文中计划先总结梳理本书的架构和脉络,然后对某些经典的表述和句子进行摘录和评述,最后就几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说一点想法。

关于本书

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爱究竟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呢,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旌荡漾的,只有幸运儿才能体会个中滋味的快感?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认为爱只是一种快感,这是因为:

1)很多人只是把爱简单地看成自己能否被人爱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

2)人们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的问题;

3)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而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像掌握音乐、绘画、工艺、外科手术那样去学习。因此,在接下来的篇幅之中,作者从爱的理论、爱的实践和对于西方社会中爱的异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爱是如何产生的?爱是人类对于生存问题的回答。

从动物到人,使得我们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人们开始感到孤独(本书的孤独应该指的是广义上的,也即是意识到自身的软弱与无助,对与同伴、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的渴望),这种孤独,如作者所认为的,是所有恐惧感的根源。因此人类发明了各种抵抗它的方式:从远古时期的集体纵欲,到现代社会的个体纵欲,到追求同一化,到创造性劳动,这些方法虽有形式上的区别,但都无法完全彻底地解决问题,于是仅存的“爱”成了达到与外界、与他人和谐的唯一路径。在作者看来,爱是一种积极行动,是“人的力量的运用”,它“允许人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完整性”,也即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同时,爱也需要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等要素的参与,弗洛姆批判了弗洛伊德对于性行为纯粹出于释放性压力的解释,他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男女各自人性的不圆满,过分强调了欲望,而没有深刻认识到性其实是人对于结合的强烈愿望。为了使得“爱的理论”更加为大众所接受,作者接着从父母之爱、博爱、性爱、自爱和上帝之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父母之爱,作者认为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而父亲的爱是严厉而理性的爱,一个健康而成熟的人,需要由以母爱为中心的阶段发展到以父爱为中心的阶段,最后完成父爱和母爱的综合。

博爱是爱的基本形式,是一切爱的形式的基础,如果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会爱一个人,进而爱所有人,爱世界,爱生活,能够深入人的内心而发现人性的共同之处。

只来自于生理上要求,或者只为了释放精神的紧张和压力的性爱,会随着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性爱既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互相吸引(如自由恋爱中的一见钟情),也不单单依靠意志力的维系(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需要从生命本质去爱对方并体验对方的生命本质,同时也需要承诺和决定。

自私不是一种爱,相反的自私的人根本不要自己,他们对自己利益的过分关注是他缺乏对自身的爱和关心的体现,作者引用了梅斯特·艾克哈特的一段话:“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所有的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爱少于对自己的爱,你在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成功。如果你爱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爱,那个人既是上帝,又是人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他既爱自己,也爱他人。”

上帝之爱这一节比较抽象。上帝意义的演变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与上帝的性别有关,宗教从以母性为中心的阶段发展到了以父性为中心的阶段,另一种趋势与人所达到的成熟程度有关,上帝从人格化的神演变为一神论纯粹抽象的原则的象征。对立统一的逻辑给了我们这样的结论:对上帝的爱既不是从思想上了解上帝,也不是在自己心中保持敬爱上帝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与上帝结合,与上帝统一。

作者认为西方文明社会中充满了虚假的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导致了管理阶层成为主导,同时高度集中、分工严密的企业导致人成为了流水线上的机器,“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被异化了,人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商品,人与人本质上是陌生的”。婚姻成为了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境况下,社会经常可以看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偶像化的爱、伤感的爱、投射自身的问题、认为爱就是没有冲突等误区和病态。掌握爱的艺术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一是自律;二是专注;三是耐心;四是“极大的热情”。而对于爱,除了上面几条之外,还需要克服自恋,保持客观性,也就是能够对任何事物具有开放的态度,能够从事物的真实情况出发认识事物,并且能够将事物的真实面貌和自己处于渴望或者惧怕而形成的想象分开。其次还要有信仰的支撑,理智的信仰是立足于自己思想和情感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心。是对自己思想中所具有的确定性的坚持。相信他人的人格核心是成熟的,相信自己的人格核心是稳定的,相信自己的爱能够唤醒别人的爱,相信爱是稳定可靠的,同时,也要相信别人具有发展的可能,人类有能力建立一个以平等、正义和爱为原则的社会制度。

如何去培养信仰呢?第一步是注意自己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失去信仰,还要看穿我们为失去信仰而辩解的借口,同时,任何时候都要积极地行动,不断主动地关心所爱之人。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阻碍了爱从个别特例发展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公平原则”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平等交易的价值观。要构建一个普遍存在爱的社会就必须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变革,但是我们可以从个人做起。

摘录

1.在一般情况下,所谓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其实是在对这件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购买能力估价之后才产生的。(京华出版社p3)

2.我们所有的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是独特的并且只能存在一次的、不可重复的生命。从所有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够以博爱来爱所有的人;但从我们是个体生命这个意义上来看,性爱就要求体现鲜明的、独特的个性色彩,而这种能够吸引自己的个性色彩,只会在某些人身上发现,绝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京华出版社,p55)

3.在真正的宗教文化中生活的人也许可以比喻成一个八岁的孩子,八岁的孩子一方面离不开父亲的帮助,但另一方面他已经开始把父亲的教诲和原则接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现代人则像一个三岁的孩子,需要的时候就哭着喊着要父亲;不需要的时候就只顾自己玩耍。

4.从出生到去世,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从早晨到晚上,所有的活动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一个个被安排、计划好的时间点贬值成了一张密密的大网,那么请问,一个深陷网中的人怎样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一个有独特个性禀赋,只有一次生命体验,能感受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渴望爱情和惧怕孤独寂寞的人呢?

写在读后

论宗教的世俗化和侵略性

其实对于宗教所知甚少,唯一有所了解只是因为有一个修国关双的舍友,在每日一同进餐时向我发表过一些她对于宗教的独到见解。加之自身出生在一个对于祭祀等礼仪较为重视的地区,也算是耳濡目染,此处看法也就是随口说说,并不值得推敲。

作者极为推崇这样一种与上帝的关系:也即是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作为一名_,他认为神非人格化,不能用任何具体的形容词去表述,你只能说他不是什么,而不能断言他必然是什么,因为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非可以定论的实体。作者说“对上帝的爱不是从思想上了解上帝,也不是在自己心中保持对于上帝敬爱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与上帝的结合,与上帝的统一。“

作者认为当代社会爱的扭曲来源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所以人与上帝关系的异化必然也归因于此,这种异化具体指的是人和上帝成为了一种商业上的”合作“关系,人希望通过对于上帝表面上的恭敬而获得一种庇佑,从而在事业上、在权利游戏里、在金钱竞争中获得成功。上帝沦为一种手段而非信仰,与千千万万的工具一样,人们对于他谈不上爱,或者说像爱救命的药、御寒的棉袄、饥馁时的面包一样的”爱“。

而另一方面,总会对神爱到近乎癫狂的人群,他们在外人看来几乎是疯子。宗教的极端主义分子,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而成为神的子民,神的奴仆,他们的生命完全的因为捍卫神而光荣。他们不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一方面,他们是未断奶的孩子,对神有着对父母一样的依赖,近乎盲目地追逐,他们像好斗的孩子一样在异族面前捍卫者自己”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他们全然不爱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虚无的形象附庸,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归属感,和千千万万追逐着同一个神的人结成兄弟姐妹,感受着群体壮大带来的热闹,以此抵御人的孤独。他们对于质疑他们的异教徒有着近乎残忍的仇恨,因为对于他的宗教的否定将会带来他对于自身存在和价值的全盘推翻,将会使他置身于孤独之中,从而让他们和他们的后代赤裸裸地面对最深刻的恐惧和无力感。

对于西方的侵略性的宗教,我更能够接受东方道教佛教等无为寡欲的教派,也更愿意相信所谓的神其实也就是一个信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是缺少监控和旁人的僻静处,也能感受到神的目光在内心凝视着你,所以慎众而慎独,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不因为这样有利可图,只是因为这样才能心安。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5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此次培训通过讲座、研讨、采风、听课、评课的形式,使此次活动更加有意义和更有实效。学海无涯,透过参加此次视觉教研组活动的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遗憾,是因为学习时间很有限。通过这次视觉艺术教研组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点,讲座,题目:审美时代下美术教育的思考,主讲:丽水市青少宫副主任周巧红,她结合平时的教学和研究,在美术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觉得两点可以借鉴。一个是关于美术教学的策略思考,(一)孩子爱上你,才会爱上你的课。(二)家长参与学习。(三)引导观察。美术教育是“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审美认知——美学规律”的过程。所以对于美术教育者们更应该引导孩子们观察,以及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11日上午,活动安排去古堰画乡、大港头采风。下午的活动安排是在莲都区大港头学校,1点钟我们先听了校长关于《借势乡村少年宫,画乡学校人文发展》的讲座。他介绍大港头学校依托大港头这个地方,学校把油画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去抓,学校设有油画成立厅,定期向家长、孩子开放。2点半安排我们听了一节大港头学校王伟静老师的美术课,题目是《映日荷花》,听了这节最大的感受觉得这位老师个人素质、教学把控能力、语言组织、课堂的呈现等都很好,值得我学习,反思自己课,要想上好一节课,我需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平时个人不断的积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们书法老师在丽水市青少年宫听课。两节45分钟的课,授课的两位老师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宫的,一位视觉教研组组长戴春霞老师,还有一位书法老师叫盛杰。这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先说下戴老师,为人亲和,语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么很喜欢。这堂课学习提,我平时生字时就是直接出示几个汉字,但是戴老师先提问在哪里有见过提画的字?让学生举出带有提画的一些字,在同学举出的字中进行教写,在教写“虫”字时,提问字的“提”为什么不用“斜提”,我在教学生写“虫”字就很直接说用“平提”,学生们缺少动脑思考。书写要领会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盛杰老师的课,教学生写一个笔画,从书法专业术语的角度编要领帮助学生理解笔画。整个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12日上午是宁波青少年宫金巨剑老师的关于《写生漫谈》的一个讲座。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写生的作品,作品内容丰富,从教师教法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和我们聊了关于写生的问题,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个人深入、细致和对美不断推敲而创造出来。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讲话,“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于生存。”

谢谢大家!

艺术字心得体会篇6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自己进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学习进步的动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奠基石。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序幕,揭示本节课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头菜”。如何吸引学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投入参与课堂,这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畅、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题、生动有趣,这都是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所预设的环境中来顺其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走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这些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多形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我们可以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可以推动促进学生的生化,达到课堂生成。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环节每个内容都需要提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而是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处来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掌握的地方来生成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学生来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每个环节进行预设生成,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是一节课成功的润滑剂。

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语言就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每个细节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能吸引住学生跟着教师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内容需要教师的语言形象地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准备地把握,精炼准确、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优美、标准而又诙谐幽默,点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富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自己在许多细节上进行精琢细炼,不断地学习充实,才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