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感悟得到抒发所写的,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是会给读者带去生活以及工作前进的动力的,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1
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榜样6》中,每一名优秀党员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们的理想信念坚若磐石。弘扬榜样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榜样6》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状况出发,学习理论,研究问题,最终与人民群众一起解决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誉。弘扬榜样精神,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
勇于开拓创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一代代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更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闯出来的。《榜样6》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几年几十年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敢闯敢干,带领群众做出了一番事业,走出了一片天地。弘扬榜样精神,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深入专研,想前人所未想,为前人所未为,以“钉钉子”的劲头,努力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严守规矩纪律。严守党的规矩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榜样6》中的优秀党员,坚守规矩意识,严守纪律底线,是遵纪守法懂规矩的典范。弘扬榜样精神,就要:遵循党的章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廉洁自律,联系群众,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2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6》。通过榜样让我认识了很多让人尊敬的人。
他们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榜样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我也深深体会到一种师生间难得的和谐之情,在感动的同时,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样身为人师,我却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学生的调皮,埋怨家长的不配合,却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来越占据了我的大脑,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维中是否还存有“对工作的热情”。郭丽华得知自己患癌证晚期后仍然未有过丝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选择了理智:绝不能万念俱灰,要靠治疗向命运抗争,要夺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么也站不够的讲台。可是我呢?我有着健康的身体,却拖着一个即将瘫痪了的大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极的思想占据了我的心,没有希望、没有信心、没有斗志,有的只是埋怨。
学习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我不能埋怨学生,不能埋怨家长,不能埋怨社会,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气,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3
坚定信仰,始终心怀担当。寻找榜样的共性,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这个共同点:他们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才能够让一个人蹈死不顾,这是他们人生的方向,也是他们的力量之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是根。我们学习榜样,要个性注意看到他们身上信仰的力量。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
增强本领,干出一番事业。担当体此刻行动上,不光要守好自身本分,坚守一个党员的底线,更要追求事业,为党为民开创一番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我们学习榜样,要学习他们的本领,他们成功的经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本领的路,并进一步增强专业潜力,增强自身本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他们拼搏于事业所展现的精神,诸如长征中红军体现的不怕苦、不怕死,无数党员在事业中永不言弃、咬牙苦干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同样是一份本领
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个标杆。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能够成为一个榜样。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份力量并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的,榜样的力量,激起了更多党员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就要向他们看齐,要透过学习实践,让自身成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生动诠释。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4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2021年12月8日晚间8点观看《榜样6》专题节目。
本期节目重点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节目中介绍了一些榜样人物事迹,他们是为地方及国家默默付出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观看后深受感染,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经得起考验,承受住压力,敢于担责任,有理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梦的铸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5
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尽管已经64岁,而且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张桂梅依旧还是拼命工作。
10多年来,张桂梅翻山越岭,走过约11万公里的家访路,共接收近2000名农村女孩入学。她一遍遍劝说家长:“上高中我们不收一分钱,上了大学我们也会帮忙”;她从不在学生家里吃饭,一行人员都是自带面包、方便面、矿泉水;她不仅管孩子学习,遇到路不通、水不通的情况,总是协调相关部门帮忙解决。
1998年4月,张桂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党旗下默默许下诺言:要努力成为江姐那样的人。“能把青春献给党,献给党,正是我无上的荣耀”,江姐的这句唱词,成了她的人生信仰。
学校老师们都知道,她最爱唱《红梅赞》,爱看《红岩》和歌剧《江姐》,她也把党章和红歌带进学校,教给学生。华坪女高每周都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课,由张桂梅统一组织理论学习。张桂梅认为,高中阶段是信仰塑造的关键期,红色基因的传承,关乎孩子心灵的塑造,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我内心非常满足,她们将来都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张桂梅说起学生,露出欣慰的笑容。的确,华坪女子高中走出的许多学生,都以张桂梅为榜样,能吃苦、肯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美好的青春。
央视榜样的心得体会篇6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