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励志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7-15 作者:Anonyme

大家完成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务必要思绪灵活才行,读后感就是对所读内容的感想和体会,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个人励志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5篇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篇1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感恩励志教育”的讲座,在场的父母没有不为之动容的,我也不例外,这不仅仅在教育孩子,也给父母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让大家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一次洗礼。

“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感恩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友谊;感恩挫折,是它们让我们成长”,说的多好啊,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写照,如果没有这一切,那么我们就不会成长,也许人们就不会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而我,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是他给了我幸福的家;感谢孩子,是他们给了我欢乐,让我感受到为人母的喜悦与忧愁。所以,我要感谢上苍给我的这一切,能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在自己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长大,则能体会的更加深刻,幸而,我很早以前就悟到了这个道理,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爱人的父母,都好好的对待他们,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自己都对父母不好,那孩子呢?他们一定会看着你,学你的样,等你变老的时候,会同样待之。我想,父母一定要带好头,要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孩子负责。

与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能很优秀,但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会上,朱老师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向父母们及老师们说出心里话,为自己今后的表现做个表态,改正自己从前犯下的错,能上台的孩子都非常的有勇气,说明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我的孩子却做不到,她有些胆小,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勇敢的面对自己,把自己的不足都能补足。我想,这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做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他们才不会变得畏畏缩缩。也许我们还欠孩子一个拥抱,也许这个拥抱能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也许我们很少与孩子沟通,当我们心情不好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只会一味的冲着孩子发火,这样只能打击孩子,伤了他们的自尊,久而久之孩子会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偶尔也会这样,现在想想,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而需要更多的关爱与耐心。另外,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无论任何一方出现错误,都要学会道歉,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篇2

今天看了于丹的节目后,想说的话太多了。首先要从自己反省反省了。

父母对我们很亲切,可我们却处处与父母为敌,连乌鸦都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难道人类就不知道吗?不,不是。而是现在的小学教育太宽容、太放松,所以使中国的小学生变得对父母轻视,而现在家里面都是独苗,所以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所以使子女不但不懂父母的辛苦,反而还视自己父母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变本加厉,一次次的向家里要钱,使家庭和父母的负担又加上了一个负担。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就跑到他妈妈面前要钱,“妈,给点钱花花。”“有买什么?上周不是刚给了你钱了吗?”那个妈妈问道。“你管啊!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你管得着吗?再说,你的那点钱能买什么东西啊!还好意思在这问,真是恬不知耻。”听了这话我都有点想上去打那个小孩了,她毕竟是你的妈妈呀,你怎么这样说她呢!如果没有她那里来的你呀!可是结果是让我怎么也没想到的,那个母亲竟然还像犯错了一样的向那个孩子道歉,并拿出了一大把钱给了他,母亲看着她的孩子奔向小店的身影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也有着许多的疑惑,直到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才明白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同的,但每一种都是浓浓的爱。

讲座上还讲了一部分的礼让之道,其实这“礼让”上,确实是有一定的难点。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受尽了各种蜜罐温床,不知道礼让是什么东西,因为一家之主不在是长辈,而是这些小辈,所以不知道礼让是什么东西。礼让,就是礼仪知道,为中国的古老文化之一。开创这道显赫的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所创造的论语三百讲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品。然而到我们这一代效仿他们的人却寥寥无几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子女都缺乏这一方面的道德培养,所以就没有了礼让之道的存在了。人字分为两笔,一笔是躯体,另一笔是品德,品德没了,人的一笔也就没了,只有一只脚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以说站不住了,没了品德,灵魂就会出现分叉。会没了良心。

感受于丹老师的教育吧!不要让灵魂受到侵蚀,努力吧!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篇3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新形式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华民族历年来勤奋勇敢。不畏艰苦著称我们党史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也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今年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我们队伍中有所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的甚至对这一美德不以为然,认为不合时宜。殊不知,现如今,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扩大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作为一个积极分子,党的后备军我有义务将这一美德这一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由党组织安排在党员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纷纷写下勤俭节约,倡议书等。多种形势的倡议活动,期间我们曾多次在校食堂等公众地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勤俭节约在同学们乃至有些领导的意志力尚不存在。省菜省饭随处可见,不关水龙头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过分浪费电资源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我不禁心生感叹,记得小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便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真令我陌生,没想到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竟然被那些所谓的虚荣心理和消费观念所代替。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严格执行各种节约制度。努力培养自己的节约意识,大到压缩到各种经济开支,小到一粒粮食,都要树立勤俭节约关荣铺张浪费为耻的观念。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今天,我提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坚持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篇4

国产主旋律电影《攀登者》讲述了两代登山者与暴风、冰裂缝、雪崩等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最终完成登顶珠峰使命的故事。当今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新时代年轻干部要想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就必须向“攀登者”那样学会斗争。

学习《攀登者》顽强的斗争精神。剧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未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回想我们的革命历程,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矛盾、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与一切危害我国发展的风险挑战进行坚决的斗争;要顽强奋斗,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学习《攀登者》高超的斗争本领。攀登者需要平时艰苦卓绝的训练,才能换来最终登顶的成功。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斗争是门艺术,增强斗争本领要注意策略方法。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增强理论方法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政治立场,夯实敢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使斗争有底气、有力量。必须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锻炼斗争本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学习《攀登者》正确的斗争方向。“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在领土陷入争端的危急时刻,两代攀登者誓死登顶,捍卫主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就需要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人民根本利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受到威胁和挑战时,提高清晰辨识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旗帜鲜明,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判断,牢牢把握斗争的大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

个人励志心得体会篇5

只要是有上进心的人,都是喜欢励志教育的。各种鸡汤、每个成功的经历,就像春风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励志教育成了空白的支票,说的人声泪俱下充满感情,听的人感同身受无比佩服,立下大志要学习这种精神。然而听完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如果问他,你不是要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吗?为何又重新玩上了游戏,一开始还会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反而满不在乎,一会说休闲娱乐学习成长两不误,一会又说可能自己不是那块料,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干脆放弃。

哎,悲乎,原本励志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奈何效果总是有限,真正能帮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有励志人士不愿放弃,他觉得哪怕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打动一个人,让他有所收获,能帮助他成长就是值得的。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很少有机会去经历那些贫困,所以感受也不会很多。

这位励志教育人士坦言,自身的演说水平也确实有待提高,不然说不到心里去,起不到作用。最好能够一次就能起到正能量的影响,不用每次反复重复的说,听众都会厌烦,更没有兴趣去接受讲的励志教育观点。

最好的方式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校里,同学之间接触的一言一行,老师言辞之间都在进行励志教育。说到这,老师也是一个急需教育的对象,只有老师合格才能教出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