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事情的发展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后,写心得体会就是不错的记录方式,多加练习写心得体会,这也是抒发我们内心感情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1
今天中午,我们一家和爸爸的几个朋友去爬“龙虎山”参观“定王岭”。
我们穿过长葛到达禹州,远远的看到龙虎山连绵起伏的横卧在那里,据说龙虎山主峰就像卧在那里的一龙一虎,这也是龙虎山名字的由来。
走近龙虎山,山下的桃树开满了粉红的桃花,在微风吹拂下向我们频频招手;层层梯田上绿油油的麦苗让人心旷神怡。刚刚还是烈日炎炎,此时,迎面吹来的清风驱走了我一路的疲劳。
我们首先到山庄吃午餐,山庄里的建筑很有田园风味,梯子是木头做的,房子是木板房、茅草屋,饭菜也都是农家野味,土鸡、玉米饼、山野菜……厨房里飘出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
吃过饭,我们开始爬山,首先我们要爬两百多级台阶,到达“周定王墓”,走进陵墓,墓室分为前厅、侧室、中厅、后室四部分,阴森森的墓室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就在这时,一声怪叫把我吓得差点昏过去,妈妈循着声音找过去,原来在中厅上方有一个洞直通地面,几个调皮的小孩儿在搞恶作剧。据说,这个洞是过去盗墓贼挖的。的确,陵墓已经被盗的一干二净,连石门都被弄塌了。
翻过两个山头以后,下山的路蜿蜒崎岖,怪石嶙峋。突然,潺潺的流水声把我们吸引到了一条小溪边,说是小溪,水也就最多半尺深,在一圈石头中间集成了一个小水潭,里面起码有几百只蝌蚪在里面欢快的游动。我伸手想捉一只,可怎么也捉不到,爸爸用手一捧,却捧出了许多只。这时我和小伙伴又被一块银光闪闪的石头吸引了,我在水潭附近找到了很多金色的、银色的、粉色的石头,我把它们像宝贝一样带回家里。
春天的龙虎山如人间仙境,在这次登山中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和乐趣。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2
从庐山出来后,我问爸爸:“下一站我们去哪里?”爸爸告诉我:“下一站中国瓷都景德镇,出发!”我对景德镇啊,瓷都啊没什么概念,心想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玩的?下了高速,我看到路两旁的路灯杆是白色的,不像铁的,也不像水泥的,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做的,就问妈妈:“这是灯杆是用什么做的啊?妈妈。”“这是用瓷做的,景德镇到了,不愧是瓷都啊,连路灯杆也是瓷器的。
爸爸带我们去了古窑博物馆,里面的导游领我们来到了做瓷器的地方,我看到一位老师傅在做碗,这些泥土块在师傅手里,两三下一弄,一个碗基本成型了。这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不要觉的很简单,他们这些老师傅都做了二、三十年才有现在的速度。一会儿有地方让你们实践操作的,到时候你就知道难度又多大了。我们又来到下个师傅前,他拿着好像是第一个师傅做好的碗。“这位师傅是在修碗,把毛坯碗上多余的陶土去掉,让碗口变的一样薄。”导游继续介绍着制陶师傅的工作,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师傅把修好的碗放到了水里,但是碗里面是进不到水的,我惊讶这位师傅把碗的平衡掌握的太好了,心里想没有个十年、八年也应该是练不成的。后来我从导游那才知道,这叫上釉,这上釉分釉上和釉下。基本成型的胚胎碗是土黄色的,但是我们拿在手里的碗都是白色的,因为还少了一个烧的过程,胚胎碗在经过高温烧制后,就会变成我们使用的碗了。烧制的窑有狮子窑、葫芦窑等很多种。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实践操作制陶工艺,也就是玩泥巴。我先拿了一个基本成型的小茶壶,需要我在上面画上我喜欢的图画,我用铅笔打了底线,可怎么都画不好,终于勉强画好底线,用毛笔按刚才画的又描了一遍,描得我手好酸好麻,心里想那些制陶师傅的本领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
我到家后的两个星期,我手到了一个景德镇发过来的快递,是我的小茶壶,上面是有我亲手画的狮子和老虎。真的好漂亮的一个陶瓷小茶壶,我太喜欢了。我也再一次感慨制陶师傅们手艺的精湛,和古人的聪明。
今天,我和爸爸应我的同学严玮涵爸爸的邀请开车从滨江公园出发,去景德镇接严玮涵同学回芜湖。一路上经过铜陵,池州,安庆,九江等许多地方,穿过了许多隧道,终于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世界瓷都景德镇,和严玮涵胜利会师了。
听当地人说景德镇的来历很有意思,因为以前这个地方在昌江以南,古称昌南镇。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称景德镇,沿用至今。
第二天,我和小严同学一起游玩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虽然天上下着小雨,我们还是很高兴,雨中漫步在博览区内,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让你深切体会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瓷质的,瓷马路,瓷围墙,瓷碑,瓷路标,瓷路灯,瓷桌子,瓷凳子,瓷垃圾桶,瓷宣传画,瓷雕塑,瓷假山,瓷河流,连里面的厕所都是用瓷片做成的,甚至还有瓷器制作的乐器,演奏起来,余音袅袅,好听极了!
这里不仅能看到爷爷奶奶们在用传承的手艺演示陶瓷制作工艺,而且在古窑场还可以看到以前瓷器制作的全过程,了解了做坯、印坯、利坯、剐坯、装坯等制作工序。最高兴的是可以亲自体验陶泥制碗,我和严玮涵自己动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瓷碗,画上一些兰花草,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稍微晒干可以让工匠们烧制好了寄回我们的家。还有很多国际友人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项体验,古老的陶瓷工艺魅力可真不小!
不知不觉我们就参观完了整个景区,一路上虽然很累,但我们很高兴,我们被爷爷奶奶们的手艺所折服,被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所吸引。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完美的瓷器就要静下心仿佛与世隔绝一样全身心融入到瓷器中,学习,不也是这样吗?
我爱瓷器,爱瓷都,更爱我的祖国。
今天妈妈说:“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玩。”我非常高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床出发了。
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来到了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门口,远远就看见树立的巨大的牌子。门口的各种装饰都是用瓷器制作的,十分特别。
我们顺着路线往前走,先来到了明代葫芦窑,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巨大葫芦立在中间,里面有一个窑洞,据说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地方。
走出窑洞,就来到了1号作坊。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瓷坯。瓷坯各式各样,最多的是碗。还有许多做瓷器的老艺人跟我们讲解手工制作瓷器的过程。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从小学徒,凭几十年某一项专门劳动的累,练成了各种制瓷的绝活:拉坯、印坯、利坯、绘画、施釉等等。每一件瓷器都是经过若干道工序而制成的,其中的繁杂是不可想像的。
老艺人人们制成的瓷器,一件件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精美异常,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让我小心点,不能乱摸乱碰。瓷器可都是易碎品。
里面还有龙缸窑、清代镇窑、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每个都别有特色。
今天的游玩我收获很大,看到制陶的艺人不断反复地认真地做着每一道工序,认真专注地为每一件瓷器绘画,让每件瓷器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我今后也是做事认真专注,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16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 ”。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
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
昨晚我们到景德镇时下着滂沱大雨,没能好好地目睹瓷都的风彩。今天,爸爸特意带着我和妈妈参观一下瓷都。一进笔直宽广的瓷都大道,你会便惊讶地发现,路两旁的路灯柱竟然是瓷器做的,花花俏俏,各具特色!有的画着一条条威风凛凛的飞龙,有的画着淡雅的荷花,荷花中间,还嬉游着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的则画着一幅幅清秀的山水画……这最景观,恐怕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看到!
都说景德镇的瓷器很有特点,“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分类也很多,如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玲珑瓷等等。爸爸为了让我见识一下,便带我去了瓷都广场,这里商铺临立,车来人往。我们走进了一间专营店,琳琅满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平时我们常用的餐具,茶具,花瓶,灯具,水杯等都成了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巧夺天工的!我东瞅瞅西瞧瞧,还不时用手摸摸,喜欢得不得了。妈妈喜欢青花茶具,君子竹的淡雅,芍药的娇媚,摇曳的风荷,流泻的山水画,都是她的至爱,一口气就挑了四套。我也不甘落后,和朋友到一家专营钢笔的门店,挑了两支瓷器钢笔,我小心翼翼地装好,生怕它摔破了!
我余兴未消,还想多逛逛,可爸爸妈妈还有别的事要忙,这趟瓷都之游只好先告一段落,下次一定要抽机会重游!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3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来到了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之处的一座古镇,名字叫西塘。
下车的时候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房主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西塘古镇,她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蒙着薄薄的面纱,在细雨中不让我看清她的的真实面目。
在房间里休息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小街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桥,有:送子来凤桥、狮子桥、卧龙桥、安秀桥、永宁桥等,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样子,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通往不同的地方,并将被水隔开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白天的桥就像月初弯弯的月亮,夜晚的桥就像一道道彩虹,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人,看到河面上游船划过泛起的水花还在荡漾,感觉时间好像变慢了。
走累了逛饿了,我们走进了“西塘人家”特色餐馆,夜幕下餐馆的长廊上亮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纯正的中国红透出了古镇的淳朴,镂空的木窗传递着历史的悠久,窗外便是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满桌尽是水乡独有的家常菜,“蝉衣包圆”、“荷叶粉蒸肉”、“田螺嵌肉”,吃的我们的肚子都像皮球一样圆。
第一次到这种江南水乡来玩,一定要坐一坐这里的乌篷船,船只悠闲、安静地行进在小河上,只听到船桨拨开水流的声音。朦胧的月光下,依水而筑的屋舍回廊下有人在打牌、有人在吃饭、还有人在喝茶,古戏台上传来悠扬的唱腔,声音在空中飘荡,打动了月亮露出微微的笑容,打动了星星露出亮亮的眼睛,打动了行人驻足倾听,古镇显得更美了。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4
今天清晨,我们一家三口高兴地乘上大巴去淳安的千岛湖游玩。
到了千岛湖,我们就被那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导游讲解到:“千岛湖里有一千零八十七个岛,是西湖的一百零八倍,所以取名千岛湖。”我们上午一共参观四个岛,下午参观一个岛,这五个岛分别取名为:锁岛、鸟岛、真趣岛、石头岛和龙山岛。
开始自由参观了,我们先来到锁岛。那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锁组成的美丽风景。游客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锁上,把锁锁在铁链上,希望能实现愿望。这些带锁的铁链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花篮、还有的像心愿牌,风一吹它们就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真好听!
鸟岛上的鸟各式各样。有孔雀、八哥、火鸡、老鹰……我拿着一把青菜,准备给孔雀吃。它先是一下子把青菜吃完,后来慢慢地停下来了它左看右看,好像在思考要不要吃。又好像在告诉我:“不要给我了,我吃饱了!”多么可爱的小孔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跨越两岛之间的状元桥。状元桥是由麻绳、铁链、木板组成的一座空中桥。还没有上桥我就听到有游客在桥中央大喊救命。我想:他们也太胆小了吧,瞧我的!我不慌不忙地走上桥,并在桥上跳了两下,没事呀!当我再向桥中央走的时候,我感觉桥在抖动,我根本没办法站立。这时我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喊救命了。我扶住扶手心想:我不会掉下去的,我不会掉下去的!就这样我冲过了终点。
千岛湖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景,体验惊险,值得一游!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5
时近初冬,天空晴好,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在县供电公司工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县供电系统的老同志、退休老干部、老员工一行21人,踏上了愉快的海南之旅。
十一月三日,在公司工会同志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先乘车赶往省会南昌,然后在昌北机场坐上了直飞海南的客机,开始了我们的海南行。坐在飞机上,俯视大地,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我们的眼底一掠而过,一股喜悦之情悄然涌上心头,是啊,改革开放后,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谁能想到,象我们这些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老员工在有生之年能有幸乘上飞机,去往祖国的边陲省会海南观光旅行,若不是党的政策好,组织上对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哪有机会去领略海南的大好风光,这么一路想着,飞机不知不觉地到达了海口市的上空。
飞机在海口美兰机场安全着陆后,我们一出机舱,一股海南特有的椰岛海风向我们迎面扑来,海南的气温把我们的兴致又提高了八度,走出机场,一眼望去,绮丽的椰岛风光,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世界,笔直宽畅的机场迎宾大道,整齐划一的椰树立于路的两旁,象一排排站在这里准备迎接远方来客的士兵,汽车象一条长龙,从我们的眼前一驶而过,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市区的一家宾馆,短暂休息了一下,便兴致勃勃地游玩起来。
第一站是海底世界,那些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海生百种动物,各式各样,让我们大饱眼福,观赏之余,我们不禁感叹起来,世界如此奇妙,生命如此繁杂。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如此神秘的另一部分生命,也算是不虚此行,不枉此生了。
随后几天里,我们还参观了万泉河,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遗象,然后观赏了海南三亚村回族姑娘跳竹杆舞……我们来到海边,一眼望去,大海无边无涯,海浪汹涌澎湃,海风轻拂,令人一下子心旷神怡起来,忽然之间,脑海中一下子涌现出前人的一句诗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啊,若与这浩渺无边的大海相比,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渺小,我们所学所知的又是何其的少得可怜,已故的少奇同志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此刻,面对大海,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他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面对大海,我们只有象一个小学生一样勤勉学习,面对大海,我们不应有任何一点倚老卖老,狂妄自满的情绪。或许这就是我这次海南之行的最大体会吧!
真的要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观光了海南椰岛的热带风情,开阔了视野,同时对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有关专业知道,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我县电力事业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旅游月心得体会范文篇6
如今已是科技发达的21世纪,但是在中国的这片海黄土地上无处不在存在着古老的文明。在我家乡——沈阳,就有一座充满满族气息的皇宫。有一天我见到了这座宏伟的皇宫。
在我和母亲没到站之前,母亲向我介绍:“沈阳故宫又叫做盛京故宫、后金故宫。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曾在这座故宫里住过。”我插嘴问:“那我坐坐龙椅可以吗?”“当然……不可以,”母亲说,“你想当历史上第二个武则天啊!”切,不稀罕。 终于到站了。我们到了故宫的后门,由向导领我们参观。我们走进故宫,首先看见了一棵槐树。这跟槐树根基粗大,枝叶繁茂,阳光从翠绿的树叶投下斑斑树影。我好奇的绕槐树一圈一圈地看。向导说道:“明朝末年崇桢皇帝曾吊死在这棵槐树上。”听了这句话,我连忙跳到离槐树2米远的地方。这一举动惹得游人哈哈大笑。我顿时红了脸,发誓再也不好奇地做事了。
之后我们跟着导游继续走,绕过御花园我们到达了坤宁宫。导游详细介绍,说:“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曾两次失火。坤宁宫坐北向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明代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曾用过坤宁宫作为洞房,但在雍正皇帝之后坤宁宫改作为祭神的场所……”导游还在讲解,但我已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了。这里环境优雅,到处翠绿,随处可见的小花苞。想必待到百花盛开之时,风景将会都么迷人啊!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太和殿。因为要保护文物,所以不能让游客参观。我站在太和殿前往里瞧,只见太和殿上方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光明正大”四个大字。这四字浑厚有力,而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在太和殿前有很多柱子,每个柱子上都雕刻着龙。
每条龙都缠绕在柱子上,有种欲一起腾飞的气势。 很快故宫主要建筑参观完了。在这几个小时里我领悟到了古老的中国文明,也感悟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愿祖国的科技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