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必须是有着积极向上的中心思想,写心得体会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狼的图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又读了《狼图腾》,讲的是4个北京知青掏了7只狼崽后又绕开了路走,因为怕狼妈妈跟上来。到了家,道尔基把小狼拨开,一看就知道是4只小公狼,3只小母狼。并抓出最大的一只公狼崽给了陈阵,自己也养了一只。剩下的5只可就惨了,陈阵想:可不可以把剩下的小狼再送回去?可又一想,母狼一定发现小狼没了,正在发大怒。如果回去送小狼,岂不是把自己的小命也给送了?所以,陈阵只好让道尔基处理剩下的五只狼崽。道尔基的做法太残忍了,把小狼一个一个扔上了天,后再摔死。
道尔基又聪明又残忍。聪明是因为陈阵、杨克、梁建中谁也看不出一只狼崽是公还是母,而道尔基一眼就可以认出来。残忍是因为人家小狼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摔死它?如果是我,我一定把它好好地养在家里,每天给它们吃肉。自从我读了他们有了可爱的小狼一节,我就十分想养一只自己的小狼崽,每天带它去学校,然后,它再自己回家,这样想着觉得太好了。
陈阵真是爱狼呀,还想把另外五只小狼送回家,可是,这可能小狼还没有被送回,陈阵就已被大狼咬死了。
如果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去蒙古大草原见识一下凶猛勇敢的蒙古狼和同样聪明的蒙古牧民,也掏一只自己的可爱机灵无敌小狼来养。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2
狼,在汉人眼里,是天下最坏最凶恶最残忍的动物。但是,当我看了《狼图腾小狼小狼》之后,让我彻底改变了对狼的看法。
主人公陈阵一直想养一只狼,一来可以摸透狼的习性帮助打狼,二来可以等小狼长大后配狼狗。陈阵经过老人的指点和杨克一起带了二条狗——二郎和黄黄上山掏狼崽去了。他们见一只母狼进了一个洞,就以为里面有狼崽,就想去打母狼,然后好掏狼崽。谁知道里面一只狼崽也没有。原来母狼在山包上发现了人影,突然改变了线路,把他们骗到了空洞。还装了真的一样与两只狗拼命,好像是在舍命护犊子。狼的凶残让他们恐惧,狼的智慧却让他们震惊。最后靠黄黄灵敏的鼻子找到了真洞。找到了7只狼崽。陈阵留下了一只,其它6只被送到了腾格里。为了养活小狼,陈阵用母狗的奶来喂养小狼。小狼一进狗窝就占有了母狗伊勒两个最大的奶头。把肚子吃了圆滚滚,把正在一边吃奶的小狗一个个挤倒,就这霸道充分体现了狼的竞争能力和凶残、顽强的性格。小狼慢慢长大了,陈阵为了小狼不咬伤羊、狗、人,就给它?簧咸?矗?拱研±堑乃目叛赖难兰饧舻簟t谙娜绽铮?±俏?瞬槐簧顾溃??约和诹诵《础5?侵灰?抡蠛暗?l小狼小狼开饭了”时候,小狼就会窜出来吃饭。在搬家之时,陈阵只能把小狼关在笼子里,不然谁也拉不动。小狼的脖子被牛车拉出血来。半夜,小狼的狼嚎声嚎出了狼的野性。为了不再让小狼受苦,陈阵只好把小狼打死。
每次翻开此书,我的心与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天兽人草合一,哪个动物没有了,都会带来灾难。狼,一只为自由而奋斗的动物,是蒙古人最尊重的动物,狼身上的许多高尚的品德,是我们汉人需要学习的,我们恨狼,不接触狼,让狼的很多优点被我们抛弃,而蒙古人天天与狼“共舞”在与狼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狼的优点,这一定是游牧民族比华夏民族更胜一筹的原因!如果我们华夏民族真的有龙图腾也有狼图腾,那我们会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更加有勇气!我觉得我们学生要向狼学习:有一个学习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向这个方向前进。
学习狼的团队精神,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与身边的伙伴共同进步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3
小时候,我对狼的印象是邪恶、凶狠、可怕。从《伊索寓言》中的“灰狼与小红帽”再到《狼来了》等小孩子读的书中。大多将狼塑造成一个负面形象,让人生不出好感。况且我小时候去动物园时最不爱去的就是狼的展区。狭小阴暗的玻璃窗里,几只瘦弱的老狼围着窗边踱步,一圈又一圈,无趣又厌烦。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看《狼图腾》这本小说前。
?狼图腾》中的陈阵是名知青,在与狼周旋、斗争中逐渐对这种动物产生了敬佩、喜爱之情。这本书也改变了我对狼的认识,狼不只有凶狠、也有可爱,不只有狡诈、更有可亲可敬的地方。比如,狼追求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执着不屈,更不惜抛下性命。狼还有很强的团结精神,一批独狼无法猎到马,但一群狼可以狩猎整个马群,其团结分工、冷静思考的能力很值得学习。再比如狼的坚忍,面对自然的严酷竞争从不放弃的精神……这些都是狼这个物种的优点,也是《狼图腾》主要赞扬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在不同作品中狼的形象差异呢?
首先,我认为有文化底蕴的差异。汉族人自古耕作,而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农业民族重视耕地、收获粮食,同时饲养家畜,对草场的需求较小,狼吃家畜,那么人与狼就是对立的了。但在大草原,人们以养牛羊维持生计,草原养育了牧民和家畜,狼作为食物链中维持平衡的一环来减少食草动物保护草原,狼的作用非常重要。
也有可能是因为牧民们在几千年来与狼的斗争中相互学习,对狼的感觉由害怕转化成了一种敬畏,从而狼成了他们的图腾。比如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据说就有狼的功劳。
总之,通过了解狼这种生物,我明白了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站在不同方面和角度想问题,观点、想法也不同,要综合多角度思考问题,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道理的。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4
早就听说《狼图腾》是一本热门书,好评如潮,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于是,带着对这本书的向往,我利用暑期的宝贵时间,把此书匆匆读完。读完后,确实给我以很大的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主人公陈阵是一名北京知青,他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刚到草原,陈阵就意外的遇到狼群,差点送了命。第一次与狼群的遭遇,使他对蒙古草原狼有一种着了魔的恐惧、敬畏和痴迷。
由于草原上的放牧经常受到狼群袭扰,陈阵就跟随所在牧场的猎手毕利格老人打狼护场。在毕利格老人的引导下,他逐步学会了一些打狼的本领。在与狼不断地厮杀搏斗,使陈阵慢慢领教了狼的勇敢、强悍、智慧、狡猾、凶残、贪婪、狂妄、野心、雄心、耐性、机敏、警觉、体力、耐力等品性,使他不断认识到狼性中的优越部分,逐渐消除了对狼的成见和憎恨,也逐渐理解了草原民族把狼作为图腾进行崇拜的文化。
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患难过,深刻领悟狼和狼的精神对草原民族的重要性。狼在草原上实际统领着一切,站在草原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制高点上。狼和狼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草原民族的生存哲学、生态哲学和精神文化,甚至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来自农耕民族、具有儒家思想的知识青年,陈阵在不断了解狼性和草原文化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着自身民族的一些不足。他逐渐领悟到: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民族性格,差别很大。
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中国汉族是农耕民族,有着顽固不化而又难以自知的小农意识,崇拜的是主管农业命脉的龙王爷——龙图腾,只能顶礼膜拜,诚惶诚恐,逆来顺受,而骨子里就怕狼恨狼,难以理解狼图腾。中国汉人不敢像蒙古人那样学狼、护狼、拜狼又杀狼。
狼图腾才真能对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产生龙腾狼跃的振奋作用。他感到草原民族不仅在生存智慧和军事智慧上,刚强勇猛的性格上远远强过农耕民族,而且在许多观念上也远胜于农耕民族。这些古老的草原逻辑,一下子就抓住了食肉民族与食草民族、几千年来杀得你死我活的根本。
通过后来的研究,陈阵进一步认识到华夏的农耕文化和华夏民族的国民性,基本弄清“中国病”的病根。他认为“中国病”的病根就在于农耕和农耕性格。中国儒家本质上是一个迎合农耕皇帝和小农的精神体系。农耕土壤,只出皇帝和专制,不出民主和共和,不适竞争和社会进步。
过去知识界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病的病根是在这里,但是就是批判得不深不透,还遭遇强烈的抵抗和反批判。他认为,这场关系到中国命运的思想斗争,之所以持续了近一个世纪还没有结束,不仅是因为中国农耕性格的势力太深厚,还因为批判阵营没有找到有力的批判武器。
对于中国农耕意识的深厚传统的批判,零敲碎打不行,必须进行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批判和清算,最关键的是必须使用比农耕历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的游牧精神武器。而这种游牧精神是以强悍的游牧性格、特别是狼性格为基础的。
华夏农耕文明的致命缺陷就在于,这种文明内部没有比阶级斗争更深层更广泛的残酷激烈的生存竞争。可是游牧文明恰恰相反,游牧生活内部的生存竞争太残酷,也太普遍。农耕社会哪有草原这样不间断的激烈生存竞争。严师出高徒,严酷的竞争出强悍的狼群、战马和民族。两种生存环境一对比,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就对比出来了。难怪草原民族一直把自己比作狼,把农耕民族比作羊。“中国病”就是“羊病”,属于“家畜病”的范畴。
华夏先圣,怀着善良朴素的愿望,受到历史发展阶段的限制,力图实现克己复礼,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为只要铲除人性中的狼性就能逐步实现这一理想。因此,在性格教化方面,儒家孔学千年淳淳教导:“其为人也,温柔敦厚”,然而,普天之下牛羊的性格最“温柔敦厚”,儒家教义具有鲜明崇羊灭狼的农耕性质。到后来的宋明理学那就更极端了,大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连正常的人欲都要灭,就不要说消灭人性中存留的兽 性狼性了。
在农耕民族存在的基础上,经过千年的教化驯牧,华夏的知识层充满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华夏下层布满了软弱可欺的良民顺民,羊性几乎成了华夏的国民性。这条道路走得太极端,敦厚的华夏“文明羊”遇上了凶悍的西方“文明狼”,两种文明相撞,撞翻的当然是羊。所以,古老的华夏道路必然被西方道路打垮,最后变成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西方民族,人口少,靠海近,牧地多,农业不占绝对优势。
狩猎业、牧业、农业、商业、贸易、航海业齐头并进;草原狼、森林狼、高山狼、陆狼、海狼一直自由生活。西方民族强悍的游牧遗风和性格顽强存留下来,而且在千年的商战、海战和贸易战中得到不断加强,后来又进入到现代工业残酷的生存竞争之中,狼性越发骠悍,所以西方民族强悍进取的性格从来没有削弱过。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又决定民族命运。这种性格是西方后来居上并冲到世界最前列的主观原因。
读完此书,让我对狼和狼性有了深入地认识,对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有了另一个角度的理解,对周边人物和社会文化的看法增加了理性批判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的性格和缺点进行了一定的反省,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开始注意避免过分溺爱。
总之,《狼图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书籍,也许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全面和正确,但是他让我们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性格有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突破自身性格局限确实有促进作用。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5
读《狼图腾》,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其实也不单是狼这样,道尔基的狗能在杀狼时大出风头,也是因为八条狗齐心合力,分工明确:快狗纠缠,笨狗撞击,群狗咬定,恶狗一口封喉。它们与狼交战从不分兵,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正是靠着这样的团结,它们才能在与狼的作战中占据上风。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毕立格老人说:狼群杀那么多的黄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抖威风,它们是为了给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我们也要像狼这样团结一致,公司如一家,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记得刚刚加入世贸的时候,随着外企的大量涌入,很多人惊呼“狼来了”。如果把国外的企业看作狼,那我们做外贸的应该是真正的与狼共舞吧!毕立格老人是草原的又一个狼王,敬狼爱狼又打狼,是草原的智者,是与狼共舞的翩翩舞者!或许我们说学习狼,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学习毕立格老人吧!
要与狼共舞,就得积极的接受狼、接近狼、熟悉狼,满怀信心而又不自傲,热情主动而又不自卑。社会是平等的,机会只给予强者,拿出狼的血性,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工作吧。长袖飘飘,与狼共舞!
?狼图腾》的结局颇有些感伤,美丽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的精灵-狼群远去了,草原的人们落寞了。把我们的市场比作草原的话,我真诚的希望我们都能尊重市场规律,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这样我们才能像狼群一样在草原上自由的驰骋。
狼的图腾心得体会篇6
?狼图腾》可以称得上是旷世奇作,讲的是知青陈阵来到内蒙插队,接触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于是他养了一只小狼。后来在生产队发起灭狼运动的激烈冲突中,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最神秘且唯一不可驯服的动物。在狼的眼里,永远看不到失败的气馁,始终充满着对食物的虔诚和敬畏,并为之全力以赴。因为它们知道,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它们,所以狼永远是草原上的王者。
那我们呢?我觉得我们是生活中的王者!放弃一眼见底的生活和曾经的荣耀来到广发,每天都是新的客户、新的自己和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天自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新的挫折,但我们却又像战士一样,永不退缩,越挫越勇。所以我们也是狼,生活中的狼。跟狼一样,要对工作心存敬畏和虔诚,将眼前的客户视作最后的客户也为之全力以赴,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
狼的生活中有头狼与群狼之分,区别就是王者与强者。强者拥有强大的力量,而王者则兼有力量与智慧。凡事都准备充分,强大的力量不如万全的准备。
我们每天几乎都是长征万里路,但身体和精神的王者显然是不够的,在面对不同的客户时让我们体验了不同的经历,他们促进我们学习、教会我们成长,更让我们成为了“智慧”的王者。在工作中我们懂得不能办、不该办的客户坚决不办,避免触碰风险。在大家总是在抱怨办卡越来越难时,我们懂得其实不全是市场问题,也不全是行业问题,而是我们本身也存在问题: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不劳而获的人无法拥有“智慧”,自然不可能得到胜利的果实。
现如今,看起来是行业在洗牌,实际上是在洗人,淘汰了那些浑水摸鱼,好吃懒做的,最终留下的只有专业专注、真才实干的王者。所以,哪有什么金融危机,行业危机,说起来其实就是人的危机。
生活,顾名思义就是生来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活着,而我喜欢丰盛且浓烈的活着。我们什么都怕,就是不怕苦,这句话促使我来到广发,在广发,我时时思考并问问自己:为什么来到广发?什么理由让我们留在广发?相信有一部分的人,心底会响应:穷!有窟窿!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更有力的解答: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广发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战士,在面对生活无数次跌倒后又无数次的爬起来,去迎接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具备狼的特性,为想要的生活和目标而战,做生活的王者,以自己为傲,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