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教案的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引导他们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冬季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3.学习实验、观察的简单方法,培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北方来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北方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小实验
1.说一说:我们在深圳看到过下雪吗?知不知道为什么?
2.做一做:装两碗水分别放在冰箱的保鲜室和制冷室,一天后观察两碗水的变化。得出结论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结冰。
3.议一议:汇报看电视积累的北京地区前一周的气温记录和观察到的深圳前一周的气温记录,看看有什么不同。
4.: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而深圳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
活动二找冬天
1.出示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南方冬天的美景。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比一比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
3.动手,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5.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活动三写一写、画一画。
1.同桌交流,给北京的表哥写什么?
2.给北京的表哥写回信,也可以画出来。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书包比赛。
板书设计
12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冷
南方的冬天……暖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后,绝大部分同学对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遇到了一件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出示主题图
一年级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8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1) 讨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人?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 19 + 18 = □
(4)人一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
(5)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 10-10 = 20 9+8 = 17
20+17 = 37
算法二: 19+10 = 29
29+8 = 37
算法三: 20+18 = 38
38-1 = 37
算法四:列竖式
19
+ 18
37
三、练习试一试
25+1827+24 46+35 51+29
25 27 46 51
+18 +24 +35 +29
(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四、综合练习
1、算一算,想一想。
26+7=答案
3+39=答案
18+27=答案
26+27=答案
23+29=答案
18+47=答案
2、用竖式计算
44+18=答案
52+29=答案
7+56=答案
21+79=答案
27+24=答案
35+15=答案
69-11=答案
38+19=答案
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篇3
教材简说 :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ɑ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p、m、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着幸福的一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公园里游玩。
教学目标:
1、 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乐于拼音。
3、 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
4、 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1、 本班孩子学前教育差异较大,从而对拼音的掌握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每堂课前的复习必不可少。
2、 本班孩子大多乖巧守纪律,但活跃度不是很高,可在教学中穿插游戏试验以激发情趣。
3、 孩子已初步感知图画与字母相结合的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可适当放开,让孩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学m和f。
4、 本课是孩子第一次接触韵母带调拼音,因此学会带调韵母拼音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多种形式强化练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字母卡片、黑板上画好四线格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声母b、p,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四个声母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一、复习导入
1、 翻卡片,齐读单韵母,小组赛读四声调。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和y w 是一家人,叫做声母。
二、图画与字母结合,学习b
1、 读音
(1)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指名说)
(2) 师指导读音:广播的“播”就是b的读音,不过声母是胆小的.孩子,发出的声音不像单韵母那样响亮,而是又轻又短的。(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 认形
小朋友们再看b,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大胆想象)
3、 书写
(1) 声母宝宝b住在哪儿呢?(出示四线格)
(2) 观察:b占四线格上、中格,由竖和右半圆组成。
(3) 师范写:先写竖,写在上、中格,上个不顶格,再写右半圆,写在中格。
(4) 生书空,再练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图画与字母结合,学习p
1、 读音
(1)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出示图片)
(2)师指导读音:爬山坡的“坡”就是声母p的读音。老师说过,声母要读得短一点,轻一点。(师范读,开火车读)
(3)小朋友发现了,b和p发音非常像,怎么区别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试验。(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薄薄的小纸片,把纸片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2、 认形
(1)再看p,你还发现什么了?
(2)编顺口溜,区别b和p: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3、 书写
(1)观察一下,p住的地方和b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
(2)师范写:先写竖,写在中、下格,下格不顶格,再写右半圆,写在中格。
(3)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m f
1、 同桌互学mf的音和形,汇报学习结果,师生评议。
2、 书写指导m和f(方法同b和p)
五、复习巩固
1、 开火车,巩固b p m f的发音。
2、 归纳已经学过的声母、单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说明单韵母有声调,声母没声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2、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玩了这么多天了,认识了哪些好朋友啊?
(板书:单韵母:a o e i u ü
声母:y w b p m f
音节:yi wu yu)
2、你们知道吗?当声母和韵母两两相碰的时候,就会有了新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情趣,学习新知
1、学习拼读音节,领悟方法。
(1)指导学生看拼音图,从“推卡片”这一动作来推想拼读方法,尝试拼读。(播放课件)
(2)小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练习拼读,并读出四个声调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交流
(1)这是谁?(八戒)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呀?(8)
(2)小男孩儿在干吗?(拔萝卜)
(3)谁在打靶?你打过靶吗?
(4)用ba组词或说句子。
三、认读字词,看图说话
1、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用拼音来认字了,以后学完了全部的拼音,我们还可以很轻松地用拼音来看课外书呢,真是棒极了!先来试试看吧!
2、 同桌合作学习,拼读生词。
3、 老师指导轻声的读法,男女生赛读。
4、 学生看拼音读词,去掉拼音读词。
5、 看图说话:你能给这幅图编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吗?
四、作业。1、书写。2、拼读。
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师:这个字念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对了,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立”字下面一个“小”,这个字是亲。那位同学来用“亲”字组一个词呢?“亲属”。亲人:就是跟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属”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本课指亲属、家属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 “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7、师出示小黑板的虚宫格,教写生字,“亲,兄,叔,姑”,注意生字的结构。“姑”要写得左窄右宽,“叔”基本上左右相等,“亲”上大下小,“兄”上窄下宽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 )爸爸的妈妈是( )
妈妈的姐姐是( )爸爸的弟弟是( )
爸爸的哥哥是( )爸爸的姐姐是( )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小学一年级池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欣赏:
1.初听《荫中鸟》全曲,感受整体(出示课件)
2.复听一次,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及速度变化。
3.分段欣赏。(出示课件)
4.围绕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及独奏与伴奏关系,启发学生想象与欣赏,以加深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5.再次复听全曲,让学生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产生热爱生活,憧景未来之情。
6.听听想想
(1)你认为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乐曲中有一个部分,笛子在轻快的旋律衬托下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声,生动、逼真的呈现出绿树浓荫里百鸟争鸣的情景。你能听出来吗?
(3)这首乐曲①仅仅模仿自然界中鸟类发出的音响。②不仅模仿自然的音响,也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欢畅、喜悦的心情。(选择√
7.欣赏《鸭子拌嘴》
8.介绍《鸭子拌嘴》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
9.提问: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10.复听《鸭子拌嘴》中“鸭群集合上路”片段:
(1)我扮演放鸭子的老爷爷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
(2)他们虽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嘎!嘎!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11.复听《鸭子拌嘴》中“鸭子潜水觅食”片段:
(1)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2)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四、课后: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欣赏:
?荫中鸟》、《鸭子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