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四年级下册教案优质7篇

时间:2023-09-27 作者:Indulgence

教案写好首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一起来制定相应的教案吧,下面是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猫四年级下册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优质7篇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知识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教师测量情境,让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给这些小数分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检测学生对小数的认知程度。

2.在数形结合中自主探究小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在汇报交流中逐渐明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运用迁移的方法去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这些小数分一分类吗?(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导入新课。

师:展示学生分类的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根据同学们这种分类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黑板等物体的边长。(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分组汇报)

(2)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进行了测量。如果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求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学生可能感到很困惑,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分数表示)

(3)教师小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因为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产生了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一份所对应的位置。

②根据分数的意义,1分米=米,米也可以用0.1米表示。(板书:1分米 米 0.1米)

③启发学生:(指3分米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引导学生说出:3分米 米 0.3米)

④(指7分米处)你们能说一说这里用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么表示吗?(引导学生说出:7分米 米

0.7米)

⑤从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

生2:我发现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

⑥教师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

①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这样的3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这样的7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进行分组讨论。(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 米 0.01米3厘米 米 0.03米 7厘米 米 0.07米)

(3)认识三位小数。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明明的聪明和富有爱心。

【教学难点】

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

【课前预学】

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你能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

2.番茄来自西方(番是外国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状像柿子,果实红色。

二、理解“番茄太阳”。

1.介绍作者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番茄、盲童、天使、清脆、颜色、捐献、亲戚、忙碌、角膜、复明

(2)课文朗读:分自然段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一(1—4)“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

二(5—14)盲童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

三(15—17)明明将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我”感到无比激动。

(3)分段朗读,将“我”的内心变化与盲童明明对我的影响联系起来体会。我原本心情如何?后来呢?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3.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检测评学: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四、作业设计:看拼音写词语。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 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比一比谁最棒,猜一猜下面两个关于农作物的谜语。

⑴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

⑵小小树,田里栽,金花谢了银花开。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同学们,当你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让写下来,你会写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如:乡村的山水树木,乡村的丰收田野,乡村的小院,乡村的果园,写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等等。

3.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抓住乡村风光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

4.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描述自己的“乡村风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①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②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③ 按景物的类别写,

④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大家讨论一下,写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哪些描述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仅要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优美词语和诗句等等。

6、老师小结:我们描述田园风光,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六)、学生习作: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七)、评讲作文: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作文方改通顺。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3.小组评选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4、佳作展览,评选最佳1.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配上一首小诗。

2.用学会的写作方法,描述家乡的另一处美景。

乡村生活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会带我们全家人去老家农村看望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外祖奶奶,由于我爷爷奶奶去世太早,祖奶奶成了我爸唯一可以孝敬的亲人。正因为这事也使我有机会去农村玩。了解农村的生活习 惯。

清早起床,爸爸开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延公路前行,公路两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随处可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农村!”下车后,走在由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凉凉的微风迎面吹来,让我感到无比好兴奋,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祖奶奶家。

农村的人们,早上天刚刚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锄草,小孩去放羊,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又去干农活,忙到中午回家随便吃点东西,休息半个小时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人很喜欢养狗,只要你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狗都会叫个不停,甚至你从篱笆外走过,它也要叫几声,尽职地保护着主人的家。同时提醒主人有陌生人来访,小心有小偷!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我,在这找到了一份优雅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气。 乡村人家生活是那样简单,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讲究!

乡村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无穷呀,使人流连忘返!

猫四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