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学日历的进度要求所完成的文件叫做教案,优秀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以下是团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糖和盐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1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理解、熟悉故事的内容和乐曲的旋律。
2、掌握角色名称并创编角色动作,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3、学习在游戏中关心同伴,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5、创编角色动作,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情境表演《拔萝卜》,多媒体课件,各种表演用的道具。
2、故事录音《拔萝卜》。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情境表演《拔萝卜》,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客人,大家猜猜是谁?(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看的节目,高兴吗?
那我们一起看看哥哥姐姐为我们表演了一件什么事,好吗?
2.欣赏大班幼儿师生表演:老公公种萝卜,萝卜长大了,老公公准备去拔萝卜……
(二)、感知理解故事,学习故事语言,创编动作。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故事,学习故事语言。(理解越长越大)
提问:(1)刚才故事里面是谁种了一个大萝卜?
幼儿:老公公
2.老公公每天给萝卜浇水施肥结果萝卜长得怎么样?
幼儿:越长越大
师:请小朋友用一个动作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算越长越大?谁来表演一下?
a、请做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全体学习。
b、播放萝卜长大的多媒体动画,让幼儿从生长动态的动画场景中直接感知。
(3)那么大一个萝卜老公公一个人拔得动吗?
幼儿:拔不动。
(4)那么老公公请谁帮忙?(老婆婆)
(5)是怎么喊的?我们来学一学吧!
幼儿: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
a、请小朋友学老公公的声音和动作来喊。
b、要求:模仿的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动作拖拉。
(6)老婆婆又是怎么说的?(哎,来了!)
启发听录音比较老公公与老婆婆两种声音,老师示范正确的语言,语调。
(7)那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又是怎么说的?
要求:小姑娘、小狗说得欢快,响亮,小花猫、小耗子说得可爱,细声些。
(8)最后是谁把萝卜拔起来的呢?
幼儿:是大家一起用力拔起来的,
(9)为什么老公公一个人拔不动萝卜?
幼儿:因为萝卜太大,老公公太老了,力气太小了。
(10)那为什么老公公请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耗子后就拔得动了?
幼儿:人多(启发幼儿说因为人多力量大。)
2、师幼共同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块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好不好?
教师旁白,引导小朋友说对话。
师:萝卜是怎么拔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来创编动作吧!
3、熟悉角色并创编动作。
出示大萝卜道具,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老师:瞧,我们班也长了个大萝卜,我请xx来当老公公拔一拔,拔不动。
请谁帮忙?
(1)创编老公公拔萝卜的动作,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幼儿创编的几种不同动作,集体练习。
老师:我请xx来当老婆婆拔一拔,还是拔不动。请谁帮忙?
(2)创编老婆婆跑来和老公公一起拔萝卜的动作,选择幼儿创编的几种不同动作,集体练习。
(3)以下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角色依次创编不同的动作。
(三)、表演游戏《拔萝卜》,进一步体会人多力量大。
(1)完整欣赏音乐《拔萝卜》,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
(2)尝试表演歌曲,体会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要求:表演时提醒幼儿模仿人物的声音以及走路时的姿态。
(3)再次欣赏歌曲《拔萝卜》。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一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5)小结:帮助幼儿理解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同伴,共同体验在游戏中的合作的快乐。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2
活动名称:
三只熊来做客
活动目标:
1、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2、能用各种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进行表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学习难点:用短句对物品的大中小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三只熊》课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区分度较明显的同类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儿学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活动过程:
(一)三只熊【结合小班幼儿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学习特点,以故事情景导入,既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帮助幼儿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关系。】
1、演示课件,提问:
(1)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吗?
(3)三只熊回来发现什么东西变了?会说什么话?(教师用不同的音色区分三只熊的说话:熊爸爸粗粗响响的声音、熊妈妈不那么响的声音、小熊尖声尖气的声音)小结:三只熊家里的东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欢用大大的东西;小熊最小,喜欢用小小的东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欢用中中的东西。
(二)三只熊来做客【这环节通过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并匹配物体的大中小】
1、认识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来我们班做客,我们跟它们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欢迎你们来做客,欢迎你们来我们幼儿园玩。"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这里有三把椅子,谁来请三只熊坐下来?
幼儿可能a:不会关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让三只熊坐下去。
教师预策略:询问全体幼儿,让幼儿关注匹配。
幼儿可能b:会按照熊的大小,让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师预策略:请幼儿说说匹配的理由。
小结:原来招待客人时,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务:三只熊来做客,我们要拿出礼物来招待小熊呀,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礼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边并排粘贴大中小三只熊)这些礼物都一样大吗?哪些礼物是最适合送给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正确分辨物体的大中小,并进行合理匹配。
(2)指导幼儿把大中小不一样的物品粘贴在合理的地方。
(3)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并操作。
5、集体讨论:看看我们都把合适的礼物送给三只小熊了吗?
幼儿可能:操作中有幼儿发生了错误。
教师预处理: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并请出错的幼儿自行纠正,用短句说出理由。
(三)找一找【这环节通过找一找,进一步积累幼儿对大中小的认识】
拓展:带领幼儿在教室等处去寻找大中小的物体。
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3、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三、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3、把制作好的想矿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了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蚂蚁的特征。
2、图片:蚂蚁4。
【活动过程】
一、蚂蚁图片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是谁呀?(蚂蚁)
你们知道蚂蚁在干什么吗?
2、启发幼儿大胆想像,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课件演示:蚂蚁的特征
1、小朋友想知道蚂蚁是怎样长大的吗?
(让幼儿互相议议)
2、观看课件演示,了解蚂蚁的生长过程。
卵——蛹——幼虫——蚂蚁
三、探究的问题: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1、幼儿讨论
(1)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2)蚂蚁没有触角可以吗?
2、教师讲解,蚂蚁触角的作用
(1)蚂蚁的触角比盲人的竹竿还灵。
(2)这对触角有两种功能:
一种是触觉作用,通过触角接触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硬度,以及前进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况。
另一种是嗅觉作用,通过闻味进行识别。
原来,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出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远离蚁巢的同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它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
3、帮助幼儿记忆
(1)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家了。
(2)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吃的。
4、游戏:蚂蚁找食物。
幼儿戴上触角的头饰扮演蚂蚁,从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用触角告知同伴去搬运粮食。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5
目标:
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亲子共享操作成功喜悦。
准备:
硬卡纸约8×16厘米一张,筷子一根,胶带一卷,彩色笔一盒。
玩法:
1、家长将卡纸自中间画一条线形成两个正方形格子,在格子中央处各画一只鸟和一个鸟笼。
2、引导孩子观察鸟身体上的图形以及个数,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亲子合作用胶带把卡纸从中间线位置固定在筷子的顶端。
4、家长启发孩子快速转动筷子,让卡纸左右转动,看看图画有啥现象发生。(筷子快速搓转,由于视觉暂留的原因,看起来小鸟是关在鸟笼里的`。)
5、家长引导孩子找出小鸟进出笼子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我尽量带给孩子们“关怀与温暖”。希望他们也能在我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去“关怀与温暖”别人,“关怀于温暖”身边的一切事物。
小班糖和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拼、找找、玩玩的方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观察图片,理解图中的主要人物和发生的事情。
2、要求幼儿用简单句完整地讲出图中的主要内容,并丰富相应的词汇。
3、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讲述,并要求他们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兔采蘑菇”裁剪成四份。
2、积塑(花型)若干,数量与幼儿数相同。
活动过程:
1、运用拼图游戏,帮助有感知,理解“小土”、“草地”、“采蘑菇”。
*将四张图片分别吃食给幼儿,引起他们讲述的兴趣。
*提问:这几张图片说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片上讲了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小白兔在干什么?在哪里采蘑菇?
*与幼儿一起共同将图完整地拼在泡沫板上,边拼边与幼儿再次讨论前面的问题。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让美味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手拉手结成伙伴,会用“你先说,我会说“的语言商量结伴讲的次序。要求幼儿在讲述时,眼睛盯着同伴。
*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讲述,教师已鼓励的口吻、插话的方式帮助其完整连贯的进行讲述。
3、以平行示范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完整、连贯讲述的经验。
*边指图边用平行示范的方式完整的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一天,小白兔拎着篮子到草地上去采蘑菇。采呀,采呀,采了一个又一个,采了一个又一个。天黑了,妈妈喊了:“小兔快回家!”小白兔拎着篮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让幼儿跟着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注意纠正幼儿的语病。
4、以表演“采野花”的方式,迁移讲述经验。
*讲花状积塑撒落一地,告诉幼儿:地里开满了鲜花,让我们一起拎着篮子去采鲜花。
*带领幼儿,表演“拎着篮子到草地上采鲜花“,边运用”采蘑菇“的讲述经验进行讲述活动。
课后反思:
“迁移”是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它能帮助幼儿加强对新的讲述经验、讲述思路的认识。因此在活动结尾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表演“采野花”,引导幼儿按“小兔采蘑菇”的讲述思路来讲述出“小朋友采野花”的主要情节,小朋友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提高了讲述的积极性,同时又练习了所学的讲述方式。